2.要向孩子說明後果。到了三四歲的年齡,孩子們就會懂得自己的行為和所產生的後果之間的關係:如果他們聽從大人的指導,那麼就能夠過得很開心;如果他們不聽大人的話,那就會產生不愉快。你應該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詳細地向他講解你想要在他身上塑造起來的那些行為,並且要一次隻針對一種行為。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良好行為所帶來的好處,以及不良行為所造成的後果。通過這樣的方式,你的孩子就能在你對他的養育過程中與你相配合:“如果你和小朋友們一起好好地玩耍,那就會讓我感到高興,這樣你就可以玩得更久一些。如果你和小朋友們打架,那你就必須停止和他們一起玩耍。”通過讓孩子預先對良好行為所帶來的獎勵和結果心懷期望,實際上你也就可以同時使他認識到不良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這樣的做法也能避免孩子的脾氣發作。你的孩子作出了他自己的行為選擇,因此後果是在他自己的手裏掌握著。孩子們會認為這樣的養育方式是公平的,因而一般來說就不會反抗你對他的管教。
西爾斯經典鏈接:改變養育方式不能操之過急
在一次谘詢期間,我向一位十分失望的母親提出了一係列方法,幫助她去塑造她那已經完全失去控製的5歲孩子阿希利。在快要離開我的診所時,這位媽媽說:“我根本等不及在我女兒身上嚐試所有的這些方法。”我提醒這位母親,孩子的行為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得到改變。如果你在突然之間給了孩子許多擁抱和親吻、對她進行了許多正麵的鼓勵和十分投入的關心的話,孩子會認為你的做法完全是虛情假意、是對她的壓製,這很可能會使她更加躲避你。在你改變自己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時,要一小步、一小步地慢慢來,要循序漸進。你應該小心而緩慢地變換手段來進行養育,並且應該等待合適的管教時機來嚐試那些養育方法。
3.分散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的不良行為有機會進一步發展之前,你就應該加以阻止和引導。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將他的興趣引導到積極的行為上來:“你不能爬到那個櫃子上去,不過,你可以爬到沙發上去,或者爬到爸爸的身上。”你可能需要花幾個星期的時間跟在孩子的後麵、緊盯著他,當他一出現做不良行為的苗頭時,馬上就提醒他,對他進行引導和激勵,直到孩子養成習慣,以至於他能夠提醒自己,按照你所期望的那樣去做出行為。必須記住,在你塑造孩子行為的過程中,你必須采用肢體上的動作來引導他,也就是說要手把手地教他、引起他的注意。
4.要誘導和獎勵孩子的良好行為。
5.要罰孩子暫停。如果你的孩子把暫停看成是一種威脅或者是一種懲罰,那你就應該用更積極的名稱來替代“暫停”的說法,比如,把“暫停時間”稱為“特殊的時間”、“思考的時間”或者“內森自己的時間”,從而改變孩子對待暫停的態度。應該在孩子的不良行為還沒有發展得很嚴重時就要及早地對他叫暫停,不要等到父母和孩子的心裏都充滿了怒氣時再去阻止孩子的不良行為。
關於更多的養育技巧和方法,請參見書中的各部分內容。
從本書開篇一直到最後,我們已經引領你了解了如何在孩子0~10歲期間對他進行養育。我們在本書中所講述的養育方法具有明顯的好處,那就是在孩子的各個成長階段都對孩子進行適當的管教和引導,從而使得後續階段的養育和引導能夠更為順當、更為容易。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你會發現自己作為家庭管教者的職責也在逐漸地發生變化。從孩子出生到6歲,你的角色是他的保育員、約束者、助手和監管人,而在下一個階段,你則是他的老師,到了孩子10多歲的時候,你應該成為他的教練和顧問。你必須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地調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隻有這樣,你在管教中付出的努力才會帶來回報。你會發現你是在培養一個真正讓你感到快樂、滿足的孩子,和他在一起你很開心,他會讓你感到驕傲。更為重要的是,你的孩子將會為他自己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