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品·悟

李連傑在北大的演講,讓大家在敬佩他的仁義之舉的同時,更被他對人生、對愛的理解和處世態度深深折服。他在演講中提到:武力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那麼什麼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呢?看完這篇演講稿我們明白,解決問題最根本的方法便是對人生人世的大悲憫和大愛。這讓我們懂得,這位明星的耀眼光芒,絕不僅僅來自於他深厚的武學功底和一流的表演才能,更重要的是在光芒背後那一顆仁愛之心。

有人說,愛是一種自發的有目標的行動。愛是有限的,一個人不可能對一個十分陌生的人產生愛的行動。有人說,愛說穿了就是一種形式,這種形式是維係人類向前發展的力量,是人們彼此能感覺溫暖的一種形式。愛是一種發自人類內心的本能和天性,是無法偽裝和矯飾的,所以大愛無言。純潔的愛,至高無上的愛,往往盡在默默無語之中。

關於“愛”,美國科學家愛因斯坦這樣告訴我們,“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同時,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應付生活中無邊的苦難,所以,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幫助。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考慮,為對方著想,就能夠理解他人的困難和不易,從而促使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做出高尚的選擇。

當李連傑在印度洋海嘯中與死亡擦身而過後,也許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人世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大家,一切功名利祿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被人們所重視,但從一個人心裏流淌出來的愛,卻可以因為幫助了需要幫助的那些人而在歲月的長河裏曆久彌香,並一點一點地傳遞下去。我們通常崇尚用武力來征服別人,殊不知愛才是唯一能征服別人心靈的武器。正如李連傑說的,不管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作為人類共同的追求目標就是幸福、快樂,而另外一個被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人共同認同的,就是我們是一個大的集體,這個大集體需要關心,需要愛和付出。在愛與被愛中感受人生的真諦,我們才會真正快樂。

原來站在陰和陽兩個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問題的時候,答案是不一樣的。我也從這個角度裏開始了解生活、了解生命,以至於我後來在香港的發展,去美國工作了幾年,後來去歐洲工作了幾年,一直到現在,已經改變了我人生的一個基本觀點,我不習慣站在某一個角度來看問題,我喜歡在兩邊晃來晃去,我希望了解中國人想什麼,我也想了解美國人想什麼。因為隻要大家作為一個人,有一個立足點的時候,你就會有自己堅信的思維方法,但這並不是真理。對麵的那個人,因為他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東西,他會說出跟你相反的論調,但它也不是真理。所以生命不是一條路走到底,所以我一直堅信我們人類是一個“圓”,因為無極,無極就是一個圓,有了圓以後有了天地,叫陰陽,天地有了四相,之後有了八卦,八卦六十四相演變出整個人類,如果太自我為中心,這是我個人的經驗,就會有很多痛苦,拋掉自我中心的時候,就會非常快樂。

恩情溫暖一生

——⊙ 摘自成龍在北京大學的演講 ⊙——

人物剪影

成龍原名陳港生,1954年生。六歲時,父母把他送進由於占元領導的中國戲劇學校學習戲曲、唱功和武打。成龍最初以武師身份進入電影圈,憑借個人的才華和熱誠,其電影事業亦由武師發展至演員、導演以至監製。成龍多年來努力不懈,1988年獲評為“世界傑出青年”;1989年,榮獲英女皇頒發英帝國員佐勳章;1992年~1993年兩度榮獲台灣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的榮譽;1990年,法國文化部又頒給成龍文藝騎士勳章的榮譽。成龍在1987年於香港成立了“成龍慈善基金會”,主要向有誌修讀與表演藝術和電影技巧有關的學生提供獎助學金,也同時向本地主辦青少年活動的慈善機構提供經濟資助。

我通常都是晚上拿一些不要的衣服、鞋子洗完以後到街上去,以前我試過到街上給露宿者衣服,他們丟給我,還拿那樣的眼神看著我。後來知道,就算窮,他們也會有自尊心。以後我就是半夜帶一大堆衣服跟陳家班,你們分那邊我分這邊。他們睡的時候擺在旁邊。第二天晚上可以看到他們用那個睡覺,專門挑冷天的時候送一點被子、棉襖給他們。

我做慈善工作是因為我小時候很窮,爸爸幾乎把我賣掉,每個月我是受美國紅十字會的救助。奶粉、牙刷、衣服,我9歲的時候給我穿一件很大的衣服,我謝謝他,好開心地穿著那個衣服。他說你不要謝謝我,我是代表人家給你衣服,不是我給你。

那是一個美國神父,他講一口很好的廣東話,他說你記著大了以後要回饋社會、回饋人家。這幾句話我永遠不會忘掉,其實我隻是實現我的諾言。我到世界做慈善工作,我以為我感動了人家,其實是他們感動了我。從慈善工作中我學會了很多東西,人之初,性本善,隻是你們去不去做。

我自己本身掛很多頭銜,要走到各個地方去。我在阿克蘇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出來拍賣,我一件T恤拍了4.8萬,整套衣服拍了20萬。為什麼來到阿克蘇?我說我是個中國人。但我永遠跟韓國、日本說,我從來沒有當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因為我們都是地球人,地球是屬於我們人類的。

我就不了解為什麼大家打來打去,為什麼人類不能和平共處,以前的曆史不能忘掉它嗎?我們應該愛護地球、愛護人類。所以我希望把這個信息帶出去,我們地球是美好的,我們曾經受過人家的幫助,現在我到世界各地去幫助人家,讓他們知道我是中國人。但是你們當我是韓國人,當我是日本人,我就是韓國人、日本人,無所謂的。我給他們做慈善工作,拍賣,一個小女孩兒走上來給兩萬,問她什麼名字,她說不要問我的名字。那個小女孩兒八歲,她說看完我的片子,我做的東西讓她很感動,她爸爸叫她把壓歲錢捐出來。這2萬塊比李嘉誠捐一億還要多,一個小女孩兒就這樣感動了我。

這就是一個帶動的作用,希望你們看了我的片子也起帶動的作用。你們2000人帶2000人,很快就會帶13億人,一個幫一個很快。我一個幫你們2000,我馬上破產,但我幫你,你幫他,我們有一半人就很幸福,這就是我所想講的事。

那個小女孩兒捐完2萬,一大堆小孩子排隊,捐5塊、2塊。2塊對小孩子來說很多了,一個阿克蘇的小孩子。那天就是從十幾個孩子那兒籌到了170幾萬,我馬上給他們蓋了一個學校。今年我在國內已蓋了6所學校。因為小孩子是未來,但他們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相信你們也看過那種片子。你們太幸福了,我剛剛走北大一圈,小橋流水,各種各樣的建築物,你們要好好讀書,不要辜負了國家和父母對你們的一片苦心,父母賺錢很辛苦的,珍惜現在的擁有,不要盲目追求一些奢侈品。你現在有這個條件已經很好了,不要再攀比物質。

?讀·品·悟

2005年,成龍出任北大藝術係教授。10月17日,他攜自己的最新作品《神話》做客北大,並在北大百年大講堂發表了演講,這場真摯熱忱、發自肺腑的演講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認可和歡迎。

感恩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感恩是一泓出現在沙漠裏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感恩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人們常說要懂得感恩之愛,感恩是一種心態,是對生活的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能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勞動、尊重創造。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能讓我們的社會多一些寬容與理解,少一些指責與推諉,多一些和諧與溫暖,少一些爭吵與冷漠,多一些真誠與團結,少一些欺瞞與渙散。也許,這就是這麼多年來成龍一直執著於慈善事業的原因。

而這一份幫助和感動了千萬人的事業,起因不過是對“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一句話的真摯闡釋而已。恩情往往就是這樣,它能溫暖一個人的一生。多幫助別人,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這僅僅是做人最起碼的品性而已。幫助別人並不是為了回報,因為很多時候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而那些得到恩情的人,也會牢牢記住那份愛,並把這份愛傳遞下去。就像成龍演講時說的一樣,一個人的善舉可以帶動一個人,兩個人就能帶動兩個人,2000人帶2000人,很快就會帶動13億人,一個幫一個,世界便會變得更加美好。

而懂得感恩並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便如那聚焦鏡,把周圍人的關愛收集到自己的心裏,在陽光下,享受著陽光帶來的溫暖;而在沒有陽光的時候,會用蘊藏在心中的暖意給自己取暖,等待著陽光的再次到來。身處一樣的紅塵,懂得感恩的人能擁有比常人更多的溫暖和幸福。

我們國內許多年輕人都崇洋、崇日、崇韓,就是不崇中,比如他們總是模仿黑人“YOYO”地說話,我到國外和黑人拍戲也會模仿他們的說話方式,但不代表平時也要這樣。我在國外常穿唐裝,就是要告訴他們我是中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創意,打自己的品牌才能成功。如果總是跟在別人後麵就永遠都不會有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