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世界裏,人與人之間日益頻繁的交往、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明,將會為我們征服貧困、構建一個全球性的良知共識帶來新的希望,也會讓每種文化都會各得其所。
但是在這樣的世界裏,我們也會看到,恐怖主義囂張得勢,某些國家一意孤行,違反其國際承諾,憑借核武器、生物和化學武器,來實施強國政策。
這一世界充滿了矛盾,在全球單一化及死灰複燃的民族主義之間搖擺不定,世俗與宗教、北部與南部、窮國與富國,世界各種文化之間麵臨著日益分離的危險。但是對於那些被曆史長期淩辱的國家的人民而言,這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世界。尤其是在亞洲,新興繁榮國家迅速崛起,在這個世界裏,麵對植根於數千年曆史文化的新型現代化模式,西方已經慢慢失去它的優勢了。
這個世界變得如此複雜、如此相互依賴,以至於任何一個強國都不能夠隨心所欲地主宰這樣的世界。
正是因為這個世界依然徘徊於穩定和混亂之間,正因為我們依然記得孔夫子的哲言“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所以法國和中國在近幾年間不懈地努力去構建一個全麵的政治組織架構,以規避危險,並在強有力的、合法的、為眾人接受的國際組織框架下共同承擔責任,在和諧、正義、團結的前提之下,使全球化得到良好控製並造福於人類。
親愛的朋友們,近年來,世界麵臨著嚴重的危機,這些危機導致一些本來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也在彼此分裂。我感覺到,當今我們能更好地體會到國際社會團結一致的重要性,這種團結一致的精神尤其應該體現在聯合國的安理會。因為麵對當前的危險,最糟糕的莫過於各行其是和袖手旁觀。這是歐洲和中國共同的責任,法國和中國也應該以這種眼光去發展全麵戰略性的合作夥伴關係。袖手旁觀意味著我們麵對國際和平和安全的威脅時逆來順受,或者鼓勵單邊主義的行為,而其後果與困境,我們都曾經有目共睹過。
任何人都不能夠容忍向平民百姓橫施暴行卻逍遙法外的行徑。在非洲達爾富爾,聯合國一直承認應該保護平民,因此我們團結一致,嚴格按照聯合國憲章行事。本著這一集體的責任精神,我在這裏特別讚揚中國人民解放軍決定參加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增援部隊,也非常讚賞中國關於建立維和行動訓練中心的決定,這些做法都可以體現聯合國的威信和作用,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舉措。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大部分中國地區正以蓬勃的朝氣和活力投身於現代化的進程。在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非洲大陸,數以億計的男女與兒童仍然生活在被進步遺忘的角落裏,備受貧困、疾病及絕望的煎熬。麵對如此嚴峻的挑戰,我們不應生視而視不管。下一屆中國—非洲和非洲—法國峰會將是我們齊心協力幫助最貧困國家的良好機會。因為健康及醫療應該是所有人應有的權利。我深信不久中國對國際藥品采購機製的啟動將提供具體的支持。疾病是沒有邊界的,因此我們也必須不斷地努力,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在這一點上,世界各國通力協助中國控製“非典”及禽流感,堪稱典範。
各位親愛的朋友,我再次重申,各位是中國未來的負責人,未來將取決於我們共同的努力,取決於我們是不是能夠向世界開放,是不是能夠超越成見,擺脫陳舊框架,向世界敞開心扉。我還想說的是,麵對明天的挑戰,你們需要具有更多的責任心和團結精神。因為團結才是力量,沒有對立,讓世界多極化,讓我們共造和平、繁榮和人類所需要的和諧。
這是法國、歐洲和中國的宏偉藍圖。世界依賴我們,我們依賴世界。中國萬歲,法國萬歲,法中友誼長存!
?讀·品·悟
荀子說過:“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人的力氣不如牛大,跑起來沒有馬快,但牛和馬卻被人役使,為什麼呢?“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能夠合作是根本原因。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克2006年第4次訪華在北京大學進行演講時所表達的主題思想似乎和荀子的話有著與曲同工之處:人的社會是人和人之間各種關係的組合,孤立的個人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做不成任何事。
這就好比一滴水放在陽光下,眨眼間就會蒸發,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是,由無數滴水彙聚成的大海,卻能掀起驚濤駭浪。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就算你再優秀,沒有他人的幫助與支持,也是很難成就大事的。許多時候,能否團結甚至關乎人類是否能夠繼續生存下去。當生命都麵臨威脅時,還有什麼理由去爭搶一己之利呢?團結起來的集體,沒有什麼困難不能戰勝,沒有什麼奇跡不能創造!人既然生活在群體中,就應該充分考慮自己的現狀,善於和別人合作,將二者的長處有機結合起來,營造和平安寧的生存環境,共同去迎接生活的挑戰。
通過你們,我想寄語於全中國的青年們。你們是中國的力量和未來,中國青年創造力強、熱情洋溢、求知欲旺盛,而且樂意為國家效力。中國青年慷慨、熱愛正義,願意貢獻他們的才華,為建立一個更博愛、更繁榮、更和平的世界而奮鬥。中國青年也和世界各地的青年一樣,不為迂腐的陳規所束縛,精心設計實現個人目標的最好辦法,希望自己自由、全麵地發展。我要向全中國的青年傳達法國的友誼,告訴他們我們要和中國人並肩作戰,一起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以互助、互信、友愛的精神共同合作。
隻有愛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個人類的心靈
——⊙ 摘自李連傑在北京大學的演講 ⊙——
人物剪影
李連傑,1963年4月26日生於北京,小學時被吳彬教練千裏挑一選進北京什刹海業餘體校,後來成為一位武術奇才。其個人武術記錄創造了中國近現代武術界的奇跡,連續五年的全能冠軍,共奪得大小冠軍50餘次,多次代表國家出訪巡演。20世紀70年代末從影,通過電影傳揚中華武術,推出處女作《少林寺》後轟動全球,並引發繼李小龍之後第二次全球武術熱潮。
我覺得,造成人類痛苦的原因原來不僅僅是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心靈又是什麼?我在那個時候就開始覺得,不行,這個不是我要走的路,我要去尋找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真的,我覺得物質在某一個階段是相當重要,沒有這個東西,我們不能專心讀書,我們不能專心地照顧家庭,我們不能專心地做一件事情。在某一個階段是非常重要,但是跨過那個階段以後,就是本質不變、量在變了。有的人有一千塊錢一個月就開心了,有的人希望五萬塊,有的人希望五十萬,這是一個量的區別,你拿一千塊給希望五十萬的人,他不會開心的,所以錢和物質並不能使每一個人開心。但是欲望又是無止境的,我經常開玩笑,就算在座的,如果真指望發財的話,我們每一個都是李嘉誠,但是往前一看,還有一個比爾·蓋茨,更有錢,怎麼樣比比爾·蓋茨更有錢?所以我覺得物質不能解決心靈的痛苦,於是我開始變成一個佛教徒,重新來看宇宙,看生命,看物質結構是什麼,心靈結構是什麼,從這個當中找到很多快樂。
武力可能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一定不是唯一的方法。暴力能夠征服別人的肉體,但永遠征服不了別人的心。隻有愛,真的,隻有愛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個人類的心靈。
2003年的時候,我無意中看到一則新聞,看到以後我非常震撼。2003年,中國好像有28萬人自殺了,當時我就想,20多萬,每一個人有10個兄弟姐妹、父母、爺爺奶奶、同學,那就是10倍的痛苦,幾百萬人在痛苦。我覺得,我能做什麼?因為當你探討心靈的時候,到了某一個階段你會了解到,真正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如何去關心這些人,如何用我的能力為社會做一些什麼,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就決定,通過一部電影《霍元甲》,去闡述我42年來所走過的心路曆程。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生命,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因為年輕的時候我也經曆過,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來定位去看社會,去看生命,我的老師怎麼樣,我的同學怎麼樣,誰對我好,誰對我不好,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了。如果可以提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一看生命,我們才能真正了解,什麼是我想的,什麼是我真正需要的。因為真正想得到和真正需要的未必是一種東西,如果說你非常希望得到一輛奔馳,但是當你擁有了奔馳,也會有奔馳的麻煩,因為保養也很貴,保險也很貴。所以任何一個東西,隻是量的區別,本質並沒有變。做總統也有總統的痛苦,做明星也有明星的痛苦,但是很多朋友會說,我情願做總統、做明星,那個痛苦我喜歡。真的,我不是說這個方向不好,這個方向非常好,但是你要了解,在好的背後的付出是什麼,多幾個角度來看生命,他們燦爛的背後有多少痛苦,
我覺得人類,不管是中國人、美國人、全世界的人,作為人共同追求的目標就是幸福、快樂,這是人類共同追求的,但另外一個東西也是大家共同認同的:人生活在人群裏,人群裏就需要關心、愛和付出。
我作為一個動作演員,最近幾年我經常在強調: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我一直希望我的作品裏能帶有這種思想。其實《霍元甲》有一個蠻重要的信息就是告訴大家:“武力可能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一定不是唯一的方法,暴力能夠征服別人的肉體,但永遠征服不了別人的心,隻有愛才能征服別人的心靈。”真的,隻有愛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個人類的心靈。
我希望跟紅十字會長久合作源於我曾經在去年海嘯的時候跟死亡擦身而過,回來以後我就希望創立一個基金,這個基金叫“壹基金”,我想從內地開始,因為我在香港做了,在美國也做了,但是各地的法律不同,我們要按法律做事就要按手續做。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立這個基金,每個人每個月出一塊錢,滴水變成大海,這是愛的大海,可以從內地開始,一直延續到整個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