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催眠前的熱身動作——催眠測試(1 / 3)

第3章 催眠前的熱身動作——催眠測試

在進行催眠治療之前,需要對受催眠者進行被暗示性測試、催眠敏感度測試和催眠深度測試。被暗示性測試主要分為手指靠攏測試、手糾纏測試、熱錯覺測試及印象測試。催眠敏感度測試主要包括雪佛氏鍾擺測試、手臂升降測試、檸檬觀想測試、雙手緊握測試及身體後倒測試。催眠深度測試主要通過眼皮沉重、手臂僵直、數字遺忘、痛覺喪失、無中生有、有中變無等來進行。

被暗示性測試:手指靠攏測試。

首先是手指靠攏測試,其具體過程為:

催眠師先將手指交疊,接著對受催眠者做出令大拇指緊緊地交疊在一起的指示。保持住這個狀態,再讓受催眠者伸出食指。催眠師一邊說,一邊讓受催眠者的食指打開二至三公分寬。將手指的動作完成之後,催眠師會用左手輕觸受催眠者的手臂及肩膀,然後用右手指著對方突出的食指中間。

然後,催眠師捏住對方的食指說:“當我說‘好,鬆開手指’時,你就將食指互碰,像這樣。”重複此食指互碰練習二至三次。

催眠師:“不要刻意地去做,你可以讓它們自然地互相碰……對,很好,放鬆肩膀的力量……手指漸漸地互相碰觸在一起了。更接近一點,讓它們碰觸在一起。”一邊說著,就像是用大拇指和食指緊緊地捏住對方的指尖似的,讓它們互相靠攏。

催眠師:“很好,現在完全碰在一起了……已經全部碰在一起了。”以此來暗示,使手指完全地碰在一起。

在這個過程中隱藏著被暗示性測試及誘導法的秘訣與原理。第一個秘訣就是,在達到放鬆的狀態後,受催眠者原本就能夠做出將手指碰觸在一起的動作,但是卻在催眠師的暗示下,無意識地對催眠師產生一種信賴感,因此,當受催眠者的手指之間的縫隙逐漸變狹窄時,“你看,碰在一起了”——催眠師說出這句話,被測試的受催眠者就會像被暗示的那樣,配合著做出手指互相碰觸的過程,正如追趕這個現象似的。“手指碰觸在一起嘍!”

重複給予這個暗示,就可以巧妙地強化受催眠者的被暗示性。但是,除了給予受催眠者暗示性的言語,催眠師還必須根據受催眠者身體的動作,給予相應的暗示,這是一大重點。如此,接受測試的受催眠者才會被置於容易產生暗示效果的狀態中,這種給予暗示的技法,稱為偽暗示法。

實際上,第二個秘訣就是,在最後的環節中,“碰在一起了,碰在一起了。”在手指碰在一起的瞬間,催眠師還要追加暗示說:“你看,完全碰在一起了。”

在催眠誘導中,不需要用特別的聲調,但是至少,當受催眠者為能否順利進行誘導而感覺不安時,催眠師就必須調整語氣。如果能夠做得很好,依照暗示的原理,改變聲調就可以了。在暗示的時候,說話的聲調不可以太大或者太高亢,要用平靜的語音和語調,在受催眠者產生反應時,配合其反應的速度,提高語速,或者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加快受催眠者的反應。接下來的重點是,催眠師要用充滿自信的口吻說:“你看,手指碰觸在一起了。”

在這種暗示的原理下,進行被暗示性測試,如果做得不好,催眠師絕對不能懷有“失敗”的念頭而動搖或者停止,也不可傳遞給受催眠者這樣的想法,在誘導之際,麵對受催眠者,要盡量保持自信,對催眠師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施行同樣的測試,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暗示話語,每進行一次都略微地改變一下,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此外,“當我數到十,手指就會碰觸在一起了……十、九、八、七……一,看,真的碰觸在―起了。”如此,在暗示中加入數數的方法,也能使測試順利進行。另外,催眠師須仔細觀察受催眠者的反應,如果發現該測試不適合,就說:“好了,很好,你的心情已經平靜下來了,現在我們改做其他的練習。”轉而進行其他的測試。

被暗示性測試:手糾纏測試。

在開始手糾纏測試之前,首先,接受測試的受催眠者必須脫下自己的戒指、項鏈、手環、手表、皮帶等物。

催眠師站在受催眠者的斜前方,對受催眠者說:“像這樣,雙手向前伸出,張開手指。”邊說邊伸出自己的雙手做示範,並要求接受測試的受催眠者跟著做。接著,催眠師將雙手手指交疊:“請跟我學,像這樣,手指深深地交疊。”

於是,接受測試的受催眠者手指交疊。這個環節的重點是,必須連指根都緊緊地交疊。然後,“彎曲手指,讓手掌盡可能地貼合。”便說明邊指導受催眠者彎曲手指,讓手掌緊密地貼合。如果彎曲得不夠,便會失敗,所以,手指一定要足夠彎曲,使指尖盡量貼住手背。

然後,催眠師用手包住受催眠者的雙手,“是的,就是這樣,讓手掌緊緊地貼合在一起。手指彎曲,手掌才能更緊密地貼合。這樣,手指也會緊貼住手背。”一邊說著,一邊拉住受催眠者的雙手,使其手臂向前伸直。催眠師雙手從受催眠者的肩部向手的前端撫摸二、三次,並說:“雙手強而有力地緊緊貼合著,手臂伸直變硬。”

然後,“雙手緊緊貼合,手臂伸直變硬。”―邊說,―邊撫摸受催眠者的手臂二至三次,使其筆直伸展,再一次讓受催眠者的手掌緊緊地貼合,然後再次伸直手臂。

為什麼務必要使受催眠者的手臂伸直呢?因為要使交疊的手鬆開,手指必須打開才行,而一旦伸直手臂,手指就很難打開,而且,即使打開,如第一要點所說,手指深深地交疊,輕微的力量是沒辦法使其打開的。這就構成了手實際上難以分開的條件,然後再給予“無法離開”的暗示。

這時,催眠師不要一直給予受催眠者無法離開的暗示,而是要先用右手食指指著受催眠者拳頭的拇指指甲做指示,“請仔細看這拇指指甲。”然後,受催眠者凝視指甲,“看到手指時,手指變硬,手變得更硬了。”

催眠師說。這時候,受催眠者的手以及手腕附近伸直的手臂,不能夠放鬆。然後,“手已經無法分開了。就算你想把手拉開,也沒有辦法分開了。”保持這種自信而肯定的氣氛,接著說,“是的,真的無法分開了!”

做出堅定的判斷後,然後刻不容緩地,須不斷地做出“你越想分開,它們就越緊地貼著。”“貼合得相當緊密,絕對無法分開。”這樣的暗示,然後試著將受催眠者的手左右晃動,結果顯示雙手處在完全貼合無法分開的狀態。在這個環節的暗示過程和前麵說到的手指靠攏測試中的暗示中,同樣關鍵的是凝視拇指的這個秘訣。就是說,要創造手無法分開的條件,必須凝視拇指,使注意力集中於一點,因此根本不會去想如何能將雙手分開,不會想到隻要把手指鬆開,雙手就能分開,而隻會遵從所被暗示的,認為手難以分開了。這即是秘訣所在。

如果受催眠者抵抗暗示,在中途打算鬆開手,卻又無法做到時,說出“已經鬆開了,但是很難張開哦!”這些話語,將會使被暗示性顯著地降低。一旦看到受催眠者手指伸直,手即將分開的征兆時,在不容挽回之際,輕拍受催眠者的手,“好了,現在已經分開了。”做這樣的暗示,使受催眠者的手分開就可以了。

被暗示性測試:熱錯覺和印象測試。

被暗示性測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催眠誘導的暖身運動,或者可以成為催眠誘導法,但是這個測試僅僅是可以了解受催眠者的被暗示性,可以說是純粹的被暗示性測試,而且,它並非普通的測試,必須要有特殊的裝置,可以供大家參考:

首先,要在接受測試的受催眠者的額頭上貼上一個小的加熱器,並事先對其說明,轉動轉盤,加熱器就會變熱,然後,讓接受測試的受催眠者慢慢地轉動轉盤,當額頭上感覺到熱後,立刻取下加熱器,這時,讓受催眠者記下轉盤的刻度。接著,再做同樣的實驗,然而,這次在受催眠者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切斷電源,不使電流通過。然後,當受催眠者轉動轉盤到接近第一次實驗所記下的刻度時,“啊,注意了!不久之後就會變熱。”做出這樣的暗示。

按理說,沒有電流通過,應該感覺不到熱,而對於自身被暗示性高或是被暗示性已經被提高的人,他們卻會感覺到熱意。這個測試就是使用電極而來的。

印象測試是利用印象和手的疲勞方法,借以了解受催眠者的想象力是否豐富,此外,也可以得知受催眠者對於催眠的抵抗程度。

首先,讓接受測試的受催眠者坐在椅子上,閉上眼睛。然後使其深呼吸,全身放鬆。催眠師握住受催眠者的雙手,“手輕輕地向上抬。”一邊說著,一邊使其兩手上抬到與肩同高的位置,然後輕握受催眠者的左手,這時,令其拇指向上揚,“現在請想象你的拇指上綁著一根線,拉著一個大汽球。”這樣對受催眠者說。

接著,催眠師再讓受催眠者右手張開,手掌朝上,“想象你的左手上放著一本又厚又重的電話簿。”做這樣的說明。

“請開始想像,拉著汽球的左手變得越來越輕了……汽球正冉冉上升。”“而拿著電話簿的右手漸漸感到沉重。”

“哦,變得更重了。”做這樣的暗示。

如果受催眠者的左手上升、右手下降,表示這個人具有較高的被暗示性。如果相反地,左手下降、右手上升,則表示對催眠還有抵抗感,則必須重新從相互建立信賴的階段開始。

此外,有時即使受催眠者會做出完全相反的動作,對催眠表示出抵抗性,也同樣具有某些反應,催眠誘導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所以,此時不必過於悲觀。

其實,雙手不上不下、完全沒有任何反應的情況,才是比較棘手的。這時,不要再固執地堅持用印象法,需馬上改用其他的被暗示性測試。

催眠敏感度測試:雪佛氏鍾擺和檸檬觀想測試。

催眠敏感度的測試,可以非常有效地預測受催眠者接受催眠治療的效果。例如,從敏感度測試可以得知哪一種引導技巧對受催眠者更有效,知道受催眠者的想象力、專注力如何,知道受催眠者的信賴程度以及受催眠者是否對催眠有不合理的期待等等。同時,可將實施敏感度測試視來為正式催眠暖身,也可以在正式催眠時植入指令使之更加容易深入,甚至有時在測試之時就到達良好的催眠狀態,這樣就直接開始治療了。

下麵首先介紹雪佛氏鍾擺測試。

首先,在白紙上畫一個直徑大約為15厘米的圓,然後經過圓心,分別畫一條水平和垂直的直線,將圓圈分割為4個等份,在水平直線的兩端由左向右標注上A、B,在垂直直徑兩端由上至下標注上C、D,圓心標注O,將這張圖平鋪在桌麵上。接著,取一條長約20厘米的細繩,在細繩的下端拴上一個葡萄大小的重物當作測試用的鍾擺。最後,找一個安靜的環境,準備開始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