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謙虛處世(4)(3 / 3)

——選自《石林家》

【譯文】

《易經》上說;“亂子之所以會產生,語言是它的階梯。國君不慎密就會失掉臣子,臣子不慎密就會喪身。”莊周說: “二人相友好,就彼此過譽地誇獎;二人相怨恨,就互相嚴厲地譴責。”大致人的話多數都不完全真實,不是喜就是怒。喜的時候往往會過分誇講,有失親近寬厚;怒的時候往往會過分指責,為害很大;孟子說:“說人不好的人,他自己也應該想想後來的禍患怎麼樣呢?”輕易地把惡語加於人,那麼他也必然輕易地把惡言加於自己,這等於自己加害於自己。我見人說話,不過有四類:一是慣於說些虛妄的話,每每信口開河,不問利害,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二是好表現知道得多的人,聽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話,就不惜添枝加葉,雖然言過其實,自己還不能察覺。三是沉溺於個人所愛所惡的人,所愛的人盡管很惡,也硬要為他作掩飾,自己所恨的人盡管很善,也想方設法去詆毀他。四是為利害而互相傾軋的人,製造事端,設置陰謀,唯恐傾軋不力,唯恐中傷不深。而人聽話,也隻有兩類:純樸的人不辨是非怎樣,一切話都相信。嘴快的人不管後果如何,一切話都加以傳播。所以不可不謹慎啊!如今對你們來說,前麵所說的四種弊病我知道也許可以避免,而如後二類,就不能不引起我的擔心。由於你們閱曆不深,沒有經過患難和挫折,對於人情世故,突然事件,不能盡察,因此可能不知變通而執迷不悟。所以,如果說話要謹慎,必須省事,交朋友一定要少,不要什麼都求別人辦事,這樣自然就不會進入是非之地。所以來往的人,都是善良正直的人,他們也很自愛,防患於末然,那些是非、毀人譽人的話也不會傳到你的耳朵裏。你不得已才與純樸的人為友,不要輕信別人的話,不要與嘴快的人交友,凡事要謹慎,不能輕浮,能夠這樣,就可以基本上免除禍患了。

《名賢集》作者誡子弟不要詆毀於人

【原文】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善與人交,久而敬之。……諫之雙美,毀之兩傷,讚歎福生,作念禍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休爭閑氣,日有平西。來之不善,去之亦易。

——選自《名賢集》

【譯文】

隻要多做好事就行了,個人的前途、窮富、生死就沒有必要過問了。給人方便,自己也一定會得到方便的。善於和別人交朋友,而且相交得越久,就能受到別人尊敬。當麵以直率語言指出對方的缺點,則雙方都好,如背後說人家的壞話則傷害別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多對人講稱讚的話、頌揚的話,就會得到好處,如果對人有壞的念頭,就會產生禍殃。積善之家一定有很多喜慶的事,而積惡之家一定會遭到大禍。無謂的是非不必去爭論,太陽還有落山的時候。來得不正,就很容易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