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上篇 孩子不必太聽話(2 / 3)

無論是哪種情況,他們都很可能成為人生的失敗者。人生最大的樂趣在於不斷地去經曆、去體驗、去創造,而這些被“聽話”磨去了棱角的孩子,卻缺乏了這種勇氣、欲望和能力。根據多項調查,在中小學名列前茅的孩子有許多長大後碌碌無為,恐怕這也是一個原因吧。

通過溝通讓孩子變得有主見

許多父母一邊要求孩子“聽話”,一邊責備孩子“膽小”、“獨立性差”、“沒主見”,這的確是有點自相矛盾,就好像想在籠子裏養出一隻能飛上雲霄的雄鷹一樣。

如果真的是要孩子聽話,那麼就必須預備承擔我們上麵所說的那些後果,也不要為此責備孩子。如果真想讓孩子有自信,有勇氣,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那就別把“要聽話”一天到晚掛在嘴邊,倒不妨看看下麵一些方法:

●改變評價孩子的價值標準

父母在家庭溝通語言體係中,最好把“聽話”、“不聽話”、“乖”一類語彙自覺剔除。父母不應該認為孩子的服從是一種了不起的美德,更不應該用這樣一種意識影響孩子:隻要順從父母的意誌就值得表揚。

1.當你想用“聽話”稱讚孩子的時候,請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別的語彙。

如:“你這麼快就把作業做完了,真聽話。”

可改為:“你這麼快就把作業做完了,效率真高!”

2.當你想用“不聽話”訓斥孩子的時候,也請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其他語彙。

如:“我讓你放學回家先把作業做好的,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可改為:“如果你先把作業做好再去玩,我想你可能玩得更開心一點,而且你也不用晚上很晚睡覺,是不是?”

3.豐富對孩子的正麵性評價的語彙。比如:“勇敢”、“有信心”、“想像力豐富”、“思考得很深入”等等。

4.當孩子與父母頂嘴,或者有某種反抗行為時,不要依靠父母的權威對孩子進行嗬斥壓服。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是先冷靜下來,如果在孩子麵前難以冷靜,可以先走到另一間屋子或者幹脆出去一會兒。

等到你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問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孩子是不是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了某些他難以應付的事,造成情緒的失控?第二,自己是不是做了某些令孩子反感的事情?第三,孩子的態度不對,但他的話是否有一定道理?

這幾個問題不一定要有答案,隻要你自己略微清理一下思路就可以了。然後,你可以找孩子談話,就你所想的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與大人產生矛盾,多半也是一時之氣,自己過後也覺後怕。這時,如果你能冷靜平和地跟他一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不僅能讓孩子更信任你,同時也能讓孩子從實際中學習如何控製自己的情緒,如何更好地進行交流。

在最後,跟孩子說一句:“我不喜歡你說話的態度,你對著我吼叫,太沒有禮貌了,你喜歡我對你吼叫嗎?以後不可以這樣,不管是對我還是對任何人,你都不能用這種態度。什麼話都可以好好說,隻要你有道理,別人都會理解你的。但是,如果你用那樣一種態度,隻會讓別人對你反感。還有,如果你在表達意見前先把自己要說的問題想得更清楚些,會增強你的話的說服力。”

5.最重要的是,在父母的心裏應該時時警惕,如果發現孩子一味服從,而不是主動地去思考,就應該敲響警鍾。

●變換家庭角色

父母不要永遠充當“管教者”的角色,也不要把孩子限定在“被管教者”的角色裏,在家庭溝通中,可以有多種多樣的“角色遊戲”。

1.平等交流。

經常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家裏有什麼事情,可以和孩子講一講,讓孩子了解情況,並征求孩子的建議。也許孩子的意見很幼稚,但沒有關係,孩子畢竟是經過自己的思考,選擇了他認為最好的建議,父母們應對孩子的建議給予重視和鼓勵。

有一種“家庭會議”非常適合家庭成員間的平等交流。所謂“家庭會議”其實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用開會的形式商量每個人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你可以選擇最適合你家庭情況的時間和地點、環境、方式召開家庭會議,最好定出固定的時間,比如兩周一次,一周一次等。在家庭會議上,每個人都要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自己遇到的不高興的事,也可以是有關其他家庭成員或全家的共同事務。然後,大家一起進行討論並商量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