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家庭語言風格
●民主型
父母能在家庭創造一種民主開明的空氣,這是孩子的幸運。在這樣的家庭,孩子會覺得父母就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礎上的溝通是最有效的,你可以自己想一想,隻有兩頭高度差不多,水才可以在中間的管道裏流來流去,如果一頭高,一頭低,水就隻能往一個方向流了。溝通也是同樣一個道理。
民主型的家庭語言風格寬容活潑。這類父母不是將孩子當作聽的對象,而是給他說和問的空隙,雙方對話交談的方式要比成人獨自連貫講述給孩子聽的效果好。
英格是一個13歲的德國小女孩,在家庭會議上,她與父母是這樣交談的:
“一次,在家庭會議上,我跟父母說:‘爸爸媽媽,你們覺得我太胖,總是不讓我吃巧克力。可是,在這方麵,你們幫助我做了些什麼事情呢?你們總是在我麵前吃巧克力,而我隻可以看看,我希望你們能夠真正幫助我。’父母當時覺得我說的很對,於是我們全家一起製定了一個卡路裏表格,並到兒科大夫那裏谘詢了允許的飲食限製。我的比較單薄的小弟弟彼得也表示,他以後也不會在我麵前吃巧克力了,他會背後悄悄地吃。
“我媽媽的話題則是關於我的零花錢問題。這是因為我覺得我媽媽給我80分尼的零花錢太少了。母親聽了我的想法,就問我:‘你需要多少零花錢?你都有些什麼樣的願望想要實現?’我談了我的理由。媽媽說以後將給我一個半馬克,可我覺得太多了,我就坦率地告訴媽媽,我隻想要一個馬克,如果以後我覺得不夠,我會再次提出來。
“我和弟弟還和爸爸媽媽談過,希望他們能在晚上的時候經常陪我們玩一會兒。爸爸媽媽也談了他們內心的想法,他們希望我們能做到及時上樓、吃飯和洗澡。現在,我們全家都很讚同這種交談的方式,而且大家都樂意實施民主作出的決定。”
“擺在桌麵上談”是民主型家庭的處事良方。父母不因為是家長就壓製孩子說話的權利,相反,他們會想辦法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通過發問或簡短講述,激起孩子對話的興趣。
群群喜歡媽媽,媽媽幫他洗腳時,他忽然說要玩“藏貓貓”,媽媽隨口順著話題說:“那麼,誰藏,誰找呀?”“你藏,我找!”“好,我藏到月亮上去,看你怎麼找?”談到“月亮”這個話題,群群來勁了,媽媽也隨之發揮,兩人又討論了好一會,月亮上可不可以玩“藏貓貓”呀,怎麼去月亮呀,一兩句閑話,引出了一大段有趣的交流。
在民主型家庭裏,孩子通常喜歡發問,因為他的問題不會得到粗暴的嗬斥,也不會得到漠視和疏忽。民主的父母會認真看待孩子的每一個提問,將之視為了解孩子心靈、啟發孩子思維、幫助孩子成長的有效方式。 維維是一個在吃飯時常常被催促的小孩,有一天問:“為什麼嘴巴隻有一個呢?”爸爸饒有興趣地說:“是啊!有兩張嘴就可以吃快一點。”爸爸用一種很善解人意的方式與孩子交流,這種態度會啟發孩子的創造性,提高他的好奇心。父母要考慮孩子發問的背後原因,這樣才能很順暢地溝通。如維維問爸爸:“你為什麼要去上班?”“爸爸很喜歡在公司裏工作,工作了就能取得成績,就像你上學能學到知識一樣,將來你長大後也會喜歡工作的,並且會比爸爸做得更好,你很聰明。”爸爸沒有擺出教育的架勢,在輕鬆的交談中,已培養了小孩的工作意願、勞動價值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