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朋友般輕鬆、親切、坦率的交流方式,使孩子能袒露自己的心扉,將內心的感受傾訴出來。
●用關愛的方式去詢問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惹了麻煩,或有了過失,他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就會撒點小謊,或跟大人頂兩句嘴,來掩蓋他們的小過失或小把戲。孩子的撒謊和頂嘴很可能是被迫無奈,父母應給孩子以寬鬆的環境讓孩子說話。
孩子感受到父母不會生氣、訓斥,而是愛護、關懷,他就會對父母實話實說,即使是對某個問題有不同看法,也會擺事實、講道理,而不會成心頂嘴,意氣用事了。
孩子因為貪玩或有什麼事回家晚了,這是家庭中經常會發生的事情。康女士是這樣對待女兒的晚歸的:女兒穎穎回家了,媽媽幫女兒拿下肩上的書包,陪穎穎吃飯,告訴穎穎這是特意為她準備的好吃的。媽媽告訴穎穎,她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著穎穎回來,因為穎穎總是準時回家的。穎穎說,她陪同學買東西去了,所以回來晚了,她向媽媽道歉。媽媽說:“孩子,媽媽知道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會惹麻煩,但媽媽牽掛你,怕遇到交通方麵的問題或什麼別的事情。以後,最好先打電話回來說一下。”穎穎高興地親了一下媽媽:“媽咪,你真好!”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父母的打罵也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事實上,父母的責怪往往會使孩子產生反抗心理,適得其反,同時,也刺激和傷害孩子的感情。穎穎的母親用孩子能感受到的愛的方式去贏得孩子的心靈。
孩子的失誤和過錯都是成長中必然經曆的,父母要控製自己的情緒,用寬容的心、強烈的愛以及巧妙的誘導,使孩子與你的心貼得很近很近。
孩子感受到父母不會生氣、訓斥,而是愛護、關懷,他就會對父母實話實說,即使是對某個問題有不同看法,也會擺事實、講道理,而不會成心頂嘴,意氣用事了。
●當孩子的高參
有些孩子會給“青春熱線”之類的地方打電話,因為他可能會從中解開心靈的疙瘩。“青春熱線”,它可能會在理解的前提下,為你排憂解難。孩子特別需要心理上依賴和信任的人。如果父母能對孩子多一些理解,並能如同“知心姐姐”般與孩子融洽相處。那麼,孩子也就會很主動與父母溝通。
徐強要求自己學會做一個好母親,她相信每一天,每一個舉動裏,都會有一種新的信念和愛,這種愛在母女之間,體現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之中,並且是可以傳遞的,是一種良性循環。孩子的話語她都是聽得很認真,並且用心而真誠地交談。這是徐強母女的一段生活:
女兒上小學了,增添了許多快樂和新的煩惱。有一天,女兒告訴我她們班有位女同學留級了。這一天她們幾個同學一起去看望她,沒想到她態度很不好地說:“你們有什麼了不起,我現在好得很呢。比你們還要好。”一副不願理睬她們幾個的樣子。女兒不明白地問:“為什麼我們去看她、關心她,她反而不高興?”女兒提出這個問題很好。首先我肯定了她們能主動關心同學很好,同時告訴她在這種情況下,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她著想,才能理解和諒解對方。然後,我和女兒一起分析這位同學的心態:留級和小一級的同學在一起本身就是件不愉快的事,若再有來自父母的責罵,自然更增加不少壓力,這時你們又興高采烈地去看她,她可能會自卑地想:你們那麼高興是來看我笑話的吧,她此刻的態度是一種自然流露,你沒有這種親身體驗,自然難以理解。但若你能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上進行換位思考的話,就可以理解了。
父母的生活經曆、知識積累方麵要比孩子豐富、深厚。父母能夠為孩子的一些事情進行綜合性分析,讓孩子能夠更為善解人意,並且能很好地與人相處。
父母應該能為孩子分擔生活的煩惱,使孩子在父母的循循善誘下能夠更勇敢更堅強地麵對生活。比如,同學之間的矛盾、衝突,以及老師的不公平等等。當孩子深深地感覺到父母是自己的精神支柱時,他自然會主動與父母溝通。成長的煩惱很多很多,比如,學業的壓力,也是孩子的一大痛苦。父母要用積極、有效而有益的方式去同孩子多聊天,孩子心靈上很信任、依賴父母,也就會有更多有趣而傾心的暢談。
請父母參與思考
怎樣才能讓孩子主動溝通並效果顯著呢?當孩子深深地感覺到父母是自己的精神支柱時,他自然會主動與父母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