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上篇 通過溝通讓孩子學會做事 (2)(1 / 3)

我不但是兒子學習的助手,他做玩具,我也常當助手。春天到了,他做風箏,我給他找布頭。剪好了風箏身子,還要用竹子做骨,沒有合適的竹條,怎麼辦呢?我就把織毛衣的棒針拿給他,兒子很高興。風箏身子做好了,要做長尾巴。我找出幾塊薄布,讓他剪成條形,兒子粗針大線地縫。我告訴他,把同顏色的分開才顯得漂亮。他略加思索,點了點頭,然後在綠的後麵接紅的,紅的後麵接黃的,接好後,他高興地說:“果然好看。”風箏第一次沒飛上天,失敗了。我幫他找原因,發現風箏的身子不該是正方形的,後頭應長一些。兒子明白了,把後頭加長一些,拿出去試試,果然成功了。他高興地大喊:“媽媽,成功了!謝謝您,我的好助手。”我跟著他跑啊,笑啊,好開心啊。

劉金鳳給兒子當助手,和他一起慶祝他的成功,她就成了兒子的好朋友。這種民主型家庭教養方式對於子女的自信心影響很大。在民主型家庭中,家長們是孩子的朋友,他們經常和孩子商量事情,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經常給孩子支持、表揚和鼓勵。所以,孩子的自我接納程度較高,相應地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便較強。

每個家長都是能夠讓自己孩子體驗成功的,隻要伸出你的手去牽引,隻要付出你的心去關愛,幼小將變得更為茁壯。

2.怎樣培養孩子的成就感?

□為孩子減輕學習壓力

現代獨生子女承受著較大的學習壓力。有些家長認為,應該有一些壓力,因為“人沒壓力輕飄飄,沒壓力不出油”;越是成績不好的孩子,就越應該給他們壓力。考試、排名次都是為了刺激孩子的上進心。學習壓力將迫使他們樹立遠大抱負,向高目標努力,奮起直追以達到成功的彼岸。事實上,孩子感到的壓力越大,他們的成就需要越低;孩子感到的壓力越小,其成就需要就越高。

父母自身也強烈地感到來自社會的種種壓力,也一直在不斷地努力。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自己事業的感受,讓孩子明白父母也同樣在追求。同時,父母可以多方麵鼓勵孩子,讓孩子減輕學習壓力,父母的勝任會使孩子產生自信心,產生主動獲得成就的心理需要。

孫先生比較善於減輕女兒的學習壓力,期末考試的最後一天,女兒回家時,滿臉憂鬱,他知道肯定是考試方麵的原因。女兒一走進自己的房間就哭了起來。孫先生悄悄地走到女兒身邊,輕輕地為女兒擦眼淚。他讓女兒投入他的懷裏哭泣,他緊緊地抱住女兒,將溫暖、力量、愛心都傳遞過去。他相信在這無言之中,女兒能感受到他的理解和疼愛。女兒哭了一陣之後,就不哭了,她捶著他的背說:“老爸,你知道我多難過!”“什麼事?我知道你難過,但我不知道什麼事居然難倒了我女兒,我也同樣難過。

”“我這次考試考砸了!”父親撫摸她的頭說,“女兒,爸爸很相信你的能力,偶爾一次沒考出水平,這沒什麼關係,最重要的是要有持久的自信心、進取心。”“可是,我辜負了你們的厚望……”“你的努力就可以讓我們繼續希望。你看爸爸也會出錯,昨天因工作方案出了漏洞,還遭領導訓斥。”“爸爸,你也會出差錯?你一直很優秀呀!”“所有做事情的人都可能出差錯,完美隻是一種追求的境界。孩子,爸爸工作上出現失誤,依然是優秀的,因為,那種失誤很小,並且,已經克服失誤了。孩子,你的考試失利,並沒影響父母的愛,也不影響你優秀的一麵,爸爸相信你。走,我們一起去分析分析失利的原因……”女兒笑了。

孫先生這樣一種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減輕壓力,獲得自信,以致於重新找回成就感。

家長最忌諱的是否定孩子的學業。孩子學業出了問題,首先要告訴了,父母是信任他的,同時,可以和他一起查找出問題的地方,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父母也可以告訴孩子自己也麵臨著壓力,當你用積極的心態左麵對,會輕鬆得多;當你用消極的心理去看待,則會更為沉重。孩子在學業方麵,有了健康積極的心態,就有利於創造他們的成就感。

□點燃孩子的智慧火花

每個孩子都想弄懂不明白的問題。大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年幼兒童總是愛問“為什麼”,這就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認知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需要將表現為認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規律的願望,比年幼兒童的好奇心深化而穩定。家長,要誘導孩子以知識本身為目的去學習,這是最穩定的學習需要。同時,認知需要的滿足,是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的快樂源泉,是其他任何滿足無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