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上篇 通過溝通讓孩子學會做事 (10)(1 / 2)

當時接待室有三位工作人員,女兒進門後對其中一位男士說:“叔叔,我要投訴。”對方請她就坐。謝博斌直視著叔叔,認真地說:“商城到處貼著‘購物是享受,享受在××’,可我現在的心情隻有難受。我想問叔叔阿姨,小孩挑選商品時,如果大人不在身邊,能夠享受和大人一樣的權益嗎?”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那天晚上8點,我帶女兒到商城,說好她獨自去4樓文化用品部看筆,我在2樓看鞋,15分鍾後我上樓找她。待我上樓後,發現女兒很不高興。我問女兒為什麼不高興,她說,她在售貨區逛的時候,文化用品部的一位售貨小姐總是衝她翻白眼,還瞪她。我當時的想法是,小孩不要怕吃虧,特別是獨生子女,遇事別太較真。因此,我又帶她轉了體育用品部,想用到處轉轉的做法衝淡這事。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女兒仍堅持要投訴。

我覺得女兒的表現反常,反複追問後才問清她堅持投訴的原因。原來春節前女兒在此售貨區挑選商品時,這位售貨小姐有過一次衝孩子翻白眼、瞪眼看人的做法。孩子想,身邊有大人帶的孩子和自己一樣挑筆,阿姨為什麼不翻白眼呢?她把當時的感受隻是記住了,沒和我說。轉眼又到了“五一”節前,女兒又去這家商場買筆,選筆時看見一個男孩悄悄拿走了一支黑瑩光筆。她顧不上買筆,馬上告訴當班的這位小姐。小姐立即清點這種筆,發現確實少一支。小姐采取的行動是迅速把女兒的口袋翻了一遍,還說,你這個小孩搞什麼陰謀?女兒不解地回答,我沒搞陰謀。小姐見逮不著拿筆的,幹脆對女兒說,你得賠筆!並讓女兒去交錢。孩子當時也很生氣,急中生智地說出了:“你如果叫我賠筆,我就找經理,讓經理扣你的工資。你翻了我的口袋,證明了我沒拿筆,沒拿筆為什麼要交錢?”小姐見一個小孩這麼能說,氣得竟對孩子說出“你以後會罪有應得”一類更刺激孩子自尊心的話……

女兒認為,作為一名五年級小學生,對阿姨已忍讓了兩次。俗話說“事不過三”。既然阿姨總是為難她,女兒決定投訴,向商城反映情況,並要親自問一問,小孩購物是否享有和大人同等的權益?當女兒得到肯定的答複,又聽到歡迎再來隨便挑選商品的邀請後,滿意地在投訴單上簽下了自己的姓名、學校、電話。

目睹女兒投訴的全過程,事後我們問她,為什麼沒在阿姨翻口袋時投訴,而投訴時怎麼不反映前兩次的事情呢?女兒認為,商城像對待大人一樣接待了她,又明確了扣阿姨的獎金,她因此不願說出被翻口袋的事,怕阿姨受到更重的處罰。

一個10歲的孩子,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接二連三的損害時,能夠主動地采取合法形式依法抗爭,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目前很多成年人遇到這類情況,卻一味地忍、退、讓,結果導致不良社會風氣滋長、蔓延。孩子投訴後,感覺有關部門能夠認真處理,孩子沒有說出以前發生的事,不去火上澆油,而是善意地寬容了阿姨,怕阿姨受到更重的處罰。這與當前社會上有些人“得理不讓人,無理攪三分”是多麼大的區別呀!

繆海萍、謝新生是一對很開明的夫妻,具有很強的現代意識,他們尊重女兒的意願,同女兒一起去投訴,並且,整個過程都是10歲的女兒在投訴。女兒又用她自己的方式去體量阿姨的難處。他們很讚成女兒辦事的認真及大度。

有些父母可能會認為小孩子有什麼可投訴的?既使是大人自身遭受委屈,也未必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些成人,可能會對商家采取一種偏激的態度。父母讓孩子能適應社會,首先要鼓勵他們自己去做事,信任她們。當孩子辦事時較得體時,大人應給予適當的讚美、肯定。當孩子有些任性時,父母可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孩子學會留有餘地地辦事。

□培養孩子的預測能力

預測能力,是指對事物發展方向的預先推測或斷定能力。

一個人事業是否成功,與他的預測能力有密切關係,人類社會活動範圍日漸世界化,預測能力將能使你準確把握未來,擁有更多的機會和合作。

父母可以從多方麵培養孩子的預測能力。比如,看世界杯足球賽的時候,可以讓他猜測一下結果如何。南斯拉夫戰爭的時候,讓他想想事情會怎麼發展,為什麼,以及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情況,為什麼會有這幾種情況……培養孩子對事情的分析、預測能力,就從生活中所知道的事情開始。如果,孩子的判斷是錯誤的,那麼,就告訴他,隻要不斷地思考就會成功的。如果,孩子的預測是正確的,那麼,父母就要及時讚揚、鼓勵他。父母不要放過身邊任何一個鍛煉的機會,多問一下孩子,並進行適當的引導。

夏先生在書上看到美國已有若幹種供孩子們閱讀的證券投資刊物。比如,《小投資者》就受到專家們的好評,它每月出一期,每期8頁。

夏先生自己是股民,他知道少兒炒股有利於學習投資知識,並培養一定的預測能力。股市風雲變幻,需要綜合分析,才可能預測行情;經曆了股市的跌宕起伏,容易使人更好地去判斷事情。夏先生給兒子買了炒股的電腦遊戲盤,兒子在遊戲中,感受著投資的樂趣。夏先生向兒子介紹,企業是如何運營的以及投資者怎樣買賣股票。他帶兒子去看看中關村,讓兒子明白,為什麼公司產品受歡迎,公司股票便會增值,還可以逐漸讓兒子學會怎樣在報上查閱股票價格的起伏。每當報刊或電台報道了有關公司的消息時,便可問問孩子他認為這項消息對公司的收益以及股價會有何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