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上篇 附錄三:按任務主題示範 (1)(1 / 3)

1. 父親→兒子

父親通常不會像母親那樣陪著兒子讀書寫字,他們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去這樣做,也沒有足夠的耐心這樣做,但父親會給予兒子一種精神上的星光,讓兒子在星光的指引下,走出自己的路。

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斯行健,是我國最早被列入國際知名學者名單的古植物學家。作為學者,斯行健用在科學事業方麵的精力多了一些,在兒子斯葦的記憶裏,父親沒有教他寫過一個字,也沒有教他做過一道算術題。但當小斯葦成績下降,母親埋怨父親時,斯行健很平靜地說:“他自己會用功的。”隻這淡淡的一句話,卻使斯葦愧疚地抬不起頭來,從此他努力學習,成為班裏的三好學生。此後,父親連這句話也不再說了。

小斯葦印象中,父親有件事情使他記憶深刻。全家難得一起去中山陵遊玩。他們從中山陵下來向靈穀寺走去時,不時發現路邊的山坡上有新露出的岩石,這時斯行健總是去敲打,以期能尋找到化石。他一敲就沒個夠,妻子多次催促他,他才起身繼續帶全家向前走。到了無梁殿,他不叫斯葦抬頭注意那沒有一根梁的雄偉大殿,卻指給他看殿外屋簷下的青石塊。他指著石塊上一個個水穿的小洞,對斯葦說:“你看,一滴水的作用是很微弱的,但是長年累月地滴,就能把堅硬的石頭滴穿;搞科學研究就需要這種精神,隻要有一點時間就把它擠出來,用來學習、工作,隻要堅持不懈,你就會取得成功。”

父親的話語沒有母親那麼多,但他更能畫龍點睛。父親沒有具體地教兒子學習知識,但他會給予兒子信任,以激勵他自覺地學習;同時,父親用生活中的哲理去啟迪兒子的心靈,使兒子更深刻地去感受,並將深入地影響著他的學習、工作。

父親用主導性、宏觀性的指點,使兒子的成長受益匪淺。

父母都希望兒子有出息,母親很注重兒子的教科書、考試,父親則注重兒子的素質培養。

父親是社會角色,他的興趣愛好較廣泛,父子之間有時會有相同的興趣點。父親喜歡汽車,咪咪也迷上了各種小汽車。咪咪在擺弄大大小小汽車模型的同時,也學會了辯認各種車型、顏色及小汽車的名稱。父親特意在咪咪門上貼了一張世界名車標誌圖,咪咪高興極了,幾乎天天都要拉著爸爸去一道認認。在短短的時間內,他竟準確無誤地記住了數十種世界名車的標誌。隻要在大街上一看見汽車,他就能迅速判斷並說出它們的名字。咪咪的興趣愛好在改變,他迷上了各種空調、電扇、抽油煙機、飛機螺旋漿等一切可以轉動的機電產品。父親會帶他去各大商場,去看不同家電產品,並和他一起仔細觀察、比較。

父親是一本百科全書,兒子總能在父親的書裏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母親可能會認為兒子不務正業,但父親則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識是觸類旁通的。

母親鼓勵兒子學習技能,父親則激起兒子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以便他們能終生學習。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父母需要因勢利導,培養孩子濃厚而長久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父親能如此培養兒子。

母親會細致周到地照料孩子的生活,父親則會先於家庭裏的其它成員著重去考慮家庭成員的生活方式。

父親會讓兒子自立。他讓兒子自己去上學而不是由家長接送;他能征求兒子對家庭自己的看法,讓兒子自己去選擇、判斷、決定;他在兒子跌倒時,用鼓勵的目光幫兒子站起來,而不是伸出手去扶一把……父親會拍著兒子的肩膀說:小男子漢,你能作主,你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