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社會上過著獨立自主的生活,兒子將來也要像他一樣去養家糊口,他就希望兒子能很好地獨擋一麵。
母親可能會用愛的方式去讓兒子接受自己的觀點,父親則會因愛而尊重兒子的選擇。
米德的父親希望他能子承父業,成為一名醫生。米德卻為此痛苦。父親的病人送給父親一隻捷瑞的英國小狗,父親讓他訓練,米德訓練它撲鳥,但它卻不感興趣,它真正感興趣的是跑步。父親想看看捷瑞是不是職業選手,發現捷瑞隻是跑步,而沒有撲鳥。父親很失望,但他卻對米德說:“兒子,這隻狗沒有做我們想讓它做的事,但它所做的事也不簡單,看它跑步,可以振奮人的精神。”父親繼續盯著米德,他好像知道米德的心思,說:“要使一個生命活著有價值,就要從骨子裏知道他該幹什麼。”米德深深吸了一口氣說:“我不認為我能做醫生。”父親說等著看他“跑步”。
父親尊重兒子的心願,希望他像風一樣自由地生活。
父親的作用就是給予兒子正確的愛,但這種愛既要起到保護作用,又要有利兒子自由地成長。
2. 父親→女兒
父親是女兒的保護神。女兒喜歡父親的男子漢氣概,她會倍感安全和溫暖。
父親是勇敢、力量、智慧的象征。父親喜歡女兒楚楚可憐的小模樣,但他知道他不能時刻嗬護女兒,他有意識地培養女兒的勇敢精神。
父親帶女兒去玩過山車,去遊泳,去滑冰。女兒撒嬌地叫著“怕怕怕”,父親親切地說有爸爸在身邊,別怕別怕!父親對女兒遊泳時所受的罪不會給予同情,而是積極地煽動女兒:遊泳吞了兩口水也就會了!很簡單羅!女兒看到父親的自信和輕鬆,也會變得輕鬆而自信了。滑冰是需要勇氣的,父親會以別的“冰友”來激勵女兒。滑冰,有時具有欣賞價值,小女孩的靈活的身姿特適合滑動。
父親善於在遊戲、娛樂中培養孩子的素質:勇敢。父親可能會教女兒騎自行車,甚至讓女兒試著掌握汽車的方向盤。女兒在父親身邊學會一些富有挑戰性的生存能力。
父親可能會建議女兒參加野外生存活動。母親唯恐冷了、餓了、累了、痛了,可能會額外地為女兒做些準備:吃的用的及現金等。父親願意讓女兒經受較多的鍛煉,經曆了風雨才能見彩虹。父親的經曆,使他相信人的生存能力是很強的,他深信女兒也能適應環境,並且成為佼佼者。父親的愛如井水般有深度。
父親讓女兒勇敢而健康地成長,具備更多的適應力、生存力。
父親,在社會上,家庭裏都是很自信的。女兒的性格偏向於沉穩、多慮,她們的信心未必很充分。父親的自信心能影響女兒的做事。
玉娟向父親學習拉小提琴。她學了兩三天,自認為拉得像噪音,她沒有信心學下去了。父親說剛學都這樣,他那時緊張得手直冒汗,恨不得將小提琴甩掉,練一練也就熟悉了。玉娟聽了父親的話,又抱起了小提琴。父親說拉小提琴是生活的樂趣,玉娟可以輕輕鬆鬆地享受;熱愛生活的人,將賦有音樂方麵的靈性。玉娟在父親的開導下,心理的壓力變小了,感覺越來越好。父親總是及時讚揚她的“成功”之處。
玉娟的父親多才多藝,他最愛說的一句話:試試看。事實上,他的確敢於嚐試,並做成了很多的事情。他經常鼓勵玉娟試試看。玉娟對於自己沒做過,沒成功過的事,總是擔心做不了。父親告訴她,愛迪生在上百次試驗失敗之後,他所說的是他已經發現了上百種不能成功的方式。偉人在失敗麵前都是一幅自信的形象。父親有意找一些容易成功的事情,而玉娟卻未曾嚐試的事情,這樣獲得成功之後,玉娟就信心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