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下篇 激發學習潛能的5個要素 (1)(1 / 3)

3.舉一反三

經過前兩步的學習,一個題目的正確性和熟練程度基本上已經沒問題了,進一步的做法是舉一反三。

舉一反三,出自孔子《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比喻善於學習,能夠由此及彼。

當一個題目已經能夠熟練地做到滿分的時候,就需要進一步問自己:

這個題目可以有幾種解題思路?

哪知思路最快,而且最容易讓人接受?

這個題目曾與以前的哪個題目比較相似?它們之間的差別和相似點分別在哪裏?

這個題目實質是什麼問題?

這個題目的前提條件可以有幾種變化?

每一種變化怎麼做出來得滿分?

問題可以有幾種問法?

每一種問法通常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這個題目解決方案的關鍵是什麼?

什麼地方容易出問題?

出題人考的是哪個點?

這個題目的每一個步驟我都能夠根據條件自然推出來麼?

每一個步驟與下一步驟之間的關係準確麼?

如果兩步驟之間應該是因果關係,那麼前一步驟是充分條件麼?

如果有隱含的條件,那麼隱含的條件是什麼?

顯然,要做到上麵提到的三點並不容易,所以很少有學生能夠自己主動地把知識學到這個程度。

難以執行的原因在於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沒有認真的能力,也就是說沒有“一次性把一個題目做到滿分”的能力。

兩個人都到醫院看病,一位真有病,很嚴重的肺病,醫生給他照了X光;另一位沒病,但老懷疑自己有病,非得讓醫生也照一下X光,醫生拗不過他,隻好給他也照了。沒想到洗出來之後,兩個人的胸透相片往病曆檔案裏裝時弄反了。

到看片子的時候,有病的人一看自己的病已經好了,頓感輕鬆、愉快,每天都覺得自己是個健康的人,高高興興地生活,過了一年,到醫院複查,真的一點病都沒有了。

那位“有病的人”呢?本來就疑神疑鬼,再看自己肺部的病灶片子,情緒更加低落、沮喪,心理壓力極大,惶惶不可終日。這樣每天提心吊膽的過日子,沒到一年時間,真的因病去世了。

對於大腦的潛能開發也一樣,如果能不斷輸入積極的意識,讓意識通過下意識對大腦提出要求,潛意識就會調動體內的潛能發揮作用。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比如我們在鏡子前對自己笑一笑,心情馬上就會變為愉快輕鬆。再比如,有一道題苦思冥想都沒有做出來,在睡前將有關的條件、信息輸入大腦,第二天早上起來,說不準答案就出來了。

人們常說,我們隻使用了我們全部智力潛能的10%,的確,目前對人腦潛力的開發還遠遠不夠。就人腦的複雜性和多用性而言,它遠遠超過地球上的任何計算機。

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通常有以下方法:

1.心情法。

就是需要通過情感的陽光以及提供豐富多彩的環境,將孩子潛能的屏蔽捅開。比如接近大自然等活動,總之,要培養孩子的豐富感情世界,從而導入良好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就會自覺地輸入積極因素,從而調動潛意識進行工作。

而經過研究,我們發現,天才的秘密就是智力潛能比一般人開發得多一些早一些而已。所有天才的誕生都源於為他們的幼年生活安排了豐富多彩的環境,並獲得了較好的心靈陽光。莫紮特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很小的時候就聽他父親演奏音樂,在他的周圍有許多樂器。他5歲時就拉小提琴並為小提琴作曲,8歲時譜寫了他第一部交響音樂。那麼,怎樣使用環境法開發孩子的潛能呢?為孩子的心靈生活布置充足的陽光,培植健康的情感世界,讓孩子始終有個好心情。

2.開竅法。

學習法專家鍾道隆先生曾經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說,西藏有一個高山湖,它的水位比雅魯藏布江高出數百米,如果能打通一個山洞,把水引出來發電的話,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實際上,該湖所具有的隻是潛能,而不是“現實能”,就“現實能”而言,該湖的水與天津塘沽口海拔為0米的水完全一樣的。“竅,孔洞也”,打山洞就是在周圍的山上開竅,開了竅以後就可以把潛能的水能轉化為“現實能”。人的大腦潛能,為高山所阻隔,這裏的“高山”包括偏見,自卑,懈怠等消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