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是獨一無二的(1 / 1)

你應慶幸自己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應該將自己的稟賦發揮出來。

——卡耐基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最接近他的內心,最了解他的人,父母對孩子的看法就如一麵鏡子,孩子們以此為標準生活成長。父母常懷自信的心態,看待自己的孩子,孩子才會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可以相信自己,並為此不斷努力來證明自己。

基安勒是美國最著名的推銷大師之一,他曾創造了推銷史上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基安勒很小的時候隨父母從意大利搬到了美國,在汽車城底特律度過了悲慘的童年,痛苦和自卑成為他的不良印痕。他那碌碌無為的父親告訴他:“認命吧,你將一事無成。”這個說法令他非常沮喪,他老是想著自己毫無希望的前程。

有一天,母親告訴他:“世界上沒有誰跟你一樣,你是獨一無二的。”從此,他燃起了希望之火,他認定他是第一,沒人比得上他。自信奠定了成功的基礎。他第一次去應聘時,這家公司的秘書要他的名片,他遞上一張黑桃A。結果立刻得到麵試的機會。經理問他:“你是黑桃A?”

“是的。”他說。

“為什麼是黑桃A?”

“因為A代表第一,而我剛好是第一。”

就這樣,他被錄用了。

想知道後來的基安勒嗎?

他成功了,真的成了世界第一。

他一年推銷1425輛車,創造了吉尼斯紀錄。

基安勒每天臨睡前都要重複幾遍說:“我是第一。”然後才入睡。這種鼓舞性的暗示堅定了他的信心和勇氣,他的個性得到了有力的強化。

德國哲學家謝林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能意識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那麼他很快就會知道自己將成為什麼樣的人。讓他首先在思想上覺得自己很重要,很快,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會覺得自己很重要。”

一個人的自信的心態並不是天生形成的,與後天有很大關係,特別是童年。

孩子的父母、同學、朋友及老師,孩子的社會與家庭環境,都會帶給孩子一些比較牢固的信念。孩子可能會因為自己身高不夠,就認為自己不可能成為一個籃球明星;孩子可能因為物理考試成績不好,就認定自己不是當物理學家的料;孩子可能因為自己長得不夠帥或不夠漂亮,就認為自己這輩子不可能當電影明星;孩子可能因為目前各門功課的成績都不好,就認為自己將來不可能考上大學;孩子也可能因為日記寫不好,就認定自己絕對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作家。

孩子持有的這些觀念也許都是事實,但是一旦認定它們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之後,孩子的潛能之門往往就會從此關閉,孩子今後在這方麵也就不會有卓越的表現。假如孩子不斷地認為自己不行、不聰明,孩子就會真的越來越不行,甚至會變得很愚笨。人會向他心中預期的方向成長,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原則。那些一看到別人有卓越表現就認為別人是天才的同學,其實是為自己不努力尋找借口。相反,那些可以排除來自周圍環境或他人的消極影響,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青少年,他們身上的潛力就會充分地發揮出來,人也會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像個天才。

鑒於此,作為孩子引導者的父母,就必須時時注意孩子對自己的看法,並不斷引導孩子自信心態的開發,讓孩子接納自己的弱點,相信自己有改變和進步的能力。隨著孩子對自己的肯定,他們的自信心會不斷增長,從而成為他們一生用之不盡的財富和成功不可或缺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