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5分鍾品德培養法(1)(1 / 3)

德、智、體、美,品德是第一,一個人能力再強品德不行,那他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寶寶是否擁有健康的人生,就要看媽媽如何對寶寶品德的培養了。

付出5分鍾,成功盡在掌握中!

樂觀的培養

寶寶的樂觀首先得益於家庭的和諧完美、父母的豁達與自信,父母幫助寶寶正確對待並戰勝他們麵臨的困難,將樂觀精神感染給寶寶。這樣,即使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碰到困難,遭受挫折,都能調整心態,振作精神,想方設法克服困難,實現既定的目標。一個對自己的童年充滿幸福與溫馨回憶的人,他的胸中會永遠洋溢著幸福。盡管世界多變化,他仍會充滿信心。

培養寶寶堅毅樂觀的性格、精神可注意如下幾方麵:

(1)父母要為寶寶樹立一個榜樣,即使麵臨極大的困難,也不要在寶寶麵前表現出一副無能為力、唉聲歎氣的樣子;對問題要有正確的觀念、承受能力及應對良策,如果事情關係到寶寶,父母需要和寶寶一起來麵對困難,應給寶寶樹立起一種能夠戰勝困難的信念。

(2)父母要能夠欣賞寶寶,寶寶畫的牛可能象頭豬,或者什麼也不象,你也不應直言,你可以稱讚一番,然後再鼓勵、引導他:“你再多看看,多想想,一定會畫得更好。”寶寶編了一個也許並不動聽的故事,樂滋滋地跑來告訴你,你亦不能麵無表情地對待他,你亦可以點頭微笑以示讚許,也可以自己說個笑話與他同樂。做父母的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與寶寶一道玩樂,會令孩子特別開心。在您的讚許聲中,寶寶會成長的更好。

(3)建立計劃,樹立目標,讓寶寶自己去努力實現,教育他如何樂觀地對待自己遇到的困難,從而培養寶寶樂觀的精神。父母切記少用傷害孩子積極性、自尊心的批評,應進行積極的、建設性的批評。

有些父母在無意中不自覺地造成了寶寶的憂鬱性格。他們以為開心、歡樂與培養出一個好孩子並不是相輔相成的,“安安靜靜、守規矩、聽話”才是好孩子的通常標準,生怕寶寶過於快樂,會“把心玩野了”,就不好好讀書,不服管教,或者對寶寶的玩樂打擾了自己的工作、睡眠而感到極度厭煩,於是或許孩子們正無比開心地打鬧,或者正專注於某一遊戲,父母突然繃著臉大聲斥責,“翻天了,還不快出去做作業”,“玩、玩、玩,就知道玩,怎麼不見你學習這麼認真!”對孩子來說,生活與遊戲等同,在享受遊戲特別是群體遊戲快感的同時,也學會了怎麼理解、觀察,模仿、發揮,如何調整自己的行動,成為群體生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即使寶寶真的錯過了機會,犯了錯,在客觀地分析、指正之後,再教他日後應對的方法,而不應過多地進行指責。故此,父母要放開手腳,給寶寶一個屬於自己的天空,以培養他的樂觀精神。

自尊心的培養

有些父母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而是采取直接命令的方式。而事實上,3歲以前的小孩由於心智發展程度所限,一般難於明白道理,對他們,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對”、“應該這麼做”,同時相應地伴以適度的表情、手勢及語氣聲調,使寶寶從父母的表情中察覺做與不能做的區分,但千萬不要過度誇張,恐嚇寶寶。除此之外,3歲以後的寶寶,心智的發展已能明白是非,這時,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必須講清道理,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有些父母看見自己的寶寶在與小朋友交往時,不論一時打得多麼不可開交,過一會又親密無間,便產生誤解,以為寶寶心思簡單,事情一過就忘,因此父母覺得可以訓斥寶寶而寶寶過後就會忘記。

其實,孩子的心思既很敏感又很脆弱,且極易受到傷害,他很清楚內外之別,寶寶一般不會計較小朋友之間的言行,對父母的言行舉動卻很在意很重視。如果做父母的一味不尊重寶寶,動輒斥責,而不說明道理,或者明知自己無理,寶寶有理,也絕不向寶寶低頭道歉,反而執意要寶寶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重壓之下的寶寶口服心不服,長此以往,寶寶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與父母針鋒相對地抗衡,或者對父母的言語命令俯首貼耳,這樣的寶寶將喪失獨立人格,沒有獨立的人格更無從談起個人事業的發展。隻有自尊自信的人才會盡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可以麵對成就而不驕傲,也可麵對失敗、挫折或者別人的譏諷、嘲弄而不失去自信。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態。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保護寶寶的自尊心呢?具體做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