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的母親糾正孩子說謊是采取“冷處理”的辦法,即讓孩子經過長期的思考與自我道德評價後,自己承認錯誤。這種辦法能使孩子從內心深處認識到撒謊不是好孩子,誠實才是美德。
父母如何才能把寶寶培養成一個誠實的人呢?我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
(1)要有行為規範的具體要求。要防止寶寶說謊,教育寶寶誠實,光講道理不行,要有行為規範的具體要求,讓寶寶從小就按誠實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父母要針對寶寶的實際情況,提出“幾要幾不要”的具體要求,比如不拿人家的東西、不編瞎話、不說大話、不謊報成績等。
(2)要鼓勵寶寶說老實話。寶寶有了過錯,自然要批評,因為這種批評是讓寶寶明是非,辨善惡,是對他一輩子負責。但另一方麵,寶寶雖犯了錯,但如果他講的是實話,父母不但不能加重責罰,還要對這種老實認錯的行為給予表揚。這種表揚可以鞏固寶寶“說老實話”這一美德,同時,這對孩子勇於改正錯誤,極有好處。
(3)適當懲戒。有些父母習慣采取懲戒的方法糾正孩子的說謊。這種為“戒”而“罰”,也是愛的基本方式之一,然而這又是一種最令人棘手和帶有風險的愛,因為孩子容易抵觸施加懲戒的人。但是,如果你的懲戒出於愛心,又執行得合理、巧妙,事後講清道理,孩子會受益很大,並心悅誠服。在認真耐心的教育之後,孩子仍出現說謊等現象,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如講一個有關誠實的故事,讓孩子抄寫一段論誠實的名人名言,寫一篇討論誠實問題的日記或文章,取消一次外出遊玩的安排等……
守信的培養
一個星期天,宋耀如準備帶著全家去朋友家做客,孩子們大都穿好了禮服就要出發了,隻有女兒宋慶齡仍在鋼琴前彈奏著那動聽的旋律。母親喊道:“孩子們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們呢!”聽到媽媽的喊聲,宋慶齡立即合上琴蓋,跑出房間,拉著媽媽的手就走,剛邁出大門,突然又停住了腳步。“怎麼啦?”一旁的宋耀如看到慶齡停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慶齡有些著急地說。“為什麼不能去,孩子?”媽媽望著女兒說。“媽媽,爸爸,我昨天答應小珍,今天她來我家,我教她疊花。”慶齡說。“我原以為有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呢?這好辦,以後再教她吧!”父親說完,便拉著慶齡的手就走。“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慶齡邊說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裏抽回來。“那也不要緊呀!回來後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並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疊花不也可以嗎?”媽媽說。“不!媽媽,您不是常說要信守諾言,我答應了別人的事,怎麼可以隨意改變呢?”宋慶齡不停地搖著頭說。“我明白了,我們的慶齡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嗎?”媽媽望著慶齡笑了笑,接著說:“好吧,那就讓我們的慶齡留下吧!”宋耀如夫婦放心不下家中的小慶齡,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進門,宋耀如高聲喊道:“親愛的,你的朋友小珍呢?”宋慶齡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時有什麼急事吧!”“沒有來,那我的小慶齡一個人在家該多寂寞呀!”媽媽心疼地對女兒說。“不,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隻有我一個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為我信守了諾言。”聽了小慶齡的話,宋耀如夫婦滿意地點了點頭。
宋慶齡的故事告訴我們,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而在這方麵,父母要以身作則,言而有信,這樣才能讓孩子重信用,知道該怎麼做。
古人在這方麵也給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曾子的孩子哭了,他的妻子指著院子裏跑著的豬娃對兒子說:“別哭了,回頭殺豬肉給你吃。”曾子一聽,拿起一把刀就要殺豬。妻子不讓:“我跟孩子說著玩的,怎麼能當真呢?”曾子說:“既然跟孩子說了,就要做到,不能騙孩子,否則孩子以後就不相信我們了。”妻子聽了,感到很有道理,就和曾子一起把豬殺了,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了一頓美餐。
父母培養寶寶守信的習慣可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說到就要做到。教育寶寶對別人要講信用,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兌現;如果經過再三努力仍沒有做到,應誠懇地說明原因,表示歉意。此外也要教育寶寶在答應別人之前,要慎重考慮自己有沒有能力和把握做到,對不能做到的,就不要輕易答應;對比較有把握做到的,也應留有餘地,不要大包大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