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5分鍾品德培養法(3)(1 / 2)

(2)勞動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好辦法。要讓寶寶及早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承擔適當的家務。任務完成得好,家長及時地表揚、稱讚,微笑或親昵的表示也是一種獎賞。寶寶不會幹,家長要耐心指導,但不要代替。他不聽話並“獨斷專行”,家長也不要發火,事後如果效果好則要好好地表揚一番,因為這是孩子創造性的成功;而效果不佳時,家長應該以平等身份與他討論,指出問題之所在。可能的話,讓他再做一遍,家長不要代替他重做。

寶寶能夠完成的任務沒有完成好,要讓他明白由此而造成的不良後果,引起他的自責,這可以激發起寶寶的鬥誌和責任感。寶寶在完成家長布置的任務時,常因心裏想著別的事而任務完成得不好。明知如此,理智的家長也要“眼睜睜”地任其下去,目的在於讓寶寶自己去嚐一嚐由於不負責任而釀出的“苦酒”。例如,餐具沒有擺好,大家便等著;忘記買鹽了,大家便一起吃淡而無味的菜等等。

(3)除做適當的家務外,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服務工作,是培養寶寶社會責任心的開始。例如,讓寶寶為鄰居送信、送報紙等,鼓勵寶寶在幼兒園裏當好值日生,多做為小朋友服務的好事等,這不僅會培養寶寶的責任感,同時還能使他認識到人與人相互協作的關係和彼此負責的重要性。

懂禮貌的培養

學齡前兒童對於失禮及其造成的後果是不清楚的。他們常常說些失禮但卻有趣、或無禮但卻真實的話,例如“爺爺有個大鼻子”或“鄰居阿姨很胖”等。這種無禮是由寶寶的天真無知造成的,因此父母有責任教育寶寶懂得尊重別人,接人待物彬彬有禮。那麼應該如何做呢?

當寶寶初學說話的時候,他們有可能會從其他人那裏學來一些難聽的話。父母應以身作則,不說髒話。當聽到寶寶說髒話時,要立即講清道理並禁止。

假如你的寶寶對別人說出難聽的話,你應該平心靜氣地為他向人道歉,然後平靜地教育寶寶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並且告訴孩子這種話不應對人說,因為它是傷人感情的。

有些兒童問題專家主張父母鼓勵寶寶說話要坦率。但是這種坦率有時會讓寶寶說出傷害人感情的話。作為父母,應告訴寶寶哪些話是有禮貌的,哪些話是失禮的。

不照顧別人感情的寶寶可能會遭到同伴的疏遠。他們自己可能不知道這是由於他們的無禮言語造成的。父母不妨告訴寶寶:

“當你傷害某個人的感情時,你就不會再有這個朋友了。”也許教寶寶懂禮貌的最好辦法是自己注意禮貌。例如:當你的寶寶打斷你同朋友的談話時,應該溫和地對他說;“我需要先說完我的話”或“等我說完你再說”等。

在寶寶過了童言無忌的時期後就進入故意無禮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會說些諸如“我就是不聽你的”之類的話,這表明他們的獨立意識開始萌發。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選個適當的時機對孩子明確表示他們的行為不能被人接受。你不妨跟孩子約定一個暗號,在他無禮時提醒他,這樣可以避免他在朋友麵前丟麵子。切不可放任寶寶的無禮,否則對寶寶的成長有極大的害處。

愛勞動的培養

勤快的孩子一般都知道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容易理解體貼人,顯得懂事,因而所有的人都喜歡勤快的孩子。但是,有些父母卻常常不注意從小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勞動習慣和技能。

寶寶最初的勞動一般都是從自我服務性勞動開始。例如:讓一二歲的寶寶在成人幫助下自己吃飯、拿玩具;二三歲的寶寶自己脫衣服、穿衣服,自己洗手、洗臉、洗手絹;以後逐漸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也逐漸學習為他人服務、為全家服務、為集體服務。例如:在媽媽的暗示下,讓寶寶給曬太陽的奶奶拿個小板凳;給剛下班的爸爸遞雙拖鞋;給幹活累了的媽媽擦擦汗;稍大一點,幫助收拾碗筷、擦桌、掃地、洗菜、澆花及買油鹽醬醋等。

此外,父母還要注意讓寶寶在勞動中進行意誌鍛煉,使他體會勞動不僅要努力、盡責任,還要有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毅力。每當寶寶出色地完成任務時,應真誠地給以表揚,從精神上支持他們愉快地對待勞動,增強他們的自尊與自信。

勞動中要把寶寶的精力引導到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有益的方向。五六歲的寶寶可用語言加以指導,明確要求,讓他參加一定的家務勞動和公益勞動,並給以具體的幫助和切實的督促。同時,父母在家庭裏要做出榜樣,任何時候都要表現出對勞動的熱愛和對工作的強烈責任感,使寶寶逐漸樹立起正確的觀念。還要讓寶寶在勞動過程中與人合作,互相幫助,有始有終地完成任務,養成自覺勞動的好習慣與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使身心都得到鍛煉。

勤儉習慣的培養

寶寶對於金錢的態度正確與否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有時出於省事的心態,拿一兩角錢打發寶寶了事。這樣時間長了,在寶寶的心理上就產生了一個印象:爸爸媽媽有無數的錢。當父母開始糾正寶寶亂花錢的習慣時,寶寶就哭鬧,父母心疼便遷就,於是形成了惡性循環。有朝一日,當父母被寶寶這種無理取鬧鬧得十分惱火時,就打罵寶寶。寶寶心裏會嘀咕:“過去給錢花,現在為什麼不給?”長此下去,如不認真解決,這種情況會愈演愈烈,最後會導致寶寶偷家裏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