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智慧也在其中。讓寶寶掌握一定的動作技能,可以幫助寶寶及早擺脫對家長的依賴,獨立自由地活動,開闊眼界及增長見識。如何培養呢?隻用5分鍾……
日光鍛煉培養
在鍛煉時可利用太陽光,這樣對嬰幼兒的身體成長發育有很大好處。
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到人體皮膚上,可以增加維生素D,促進嬰幼兒吸取食物中的鈣和磷,使骨骼長得結實,能預防和治療佝僂病。紫外線還可以加快血液循環,刺激骨髓產生紅血球,防止貧血。由於紫外線不能透過玻璃,日光鍛煉必須在室外進行。日光鍛煉有以下幾種方式:
(1)曬太陽:嬰兒滿月後,就可以到戶外有陽光而避風的地方曬太陽。曬太陽時,衣服不要穿得太多,根據氣溫的高低,盡量讓寶寶的身體多裸露一些,當氣溫低於18℃或高於30℃時,則不宜裸露。曬太陽時,不要讓寶寶著涼,不要讓太陽光直射寶寶頭部和眼睛。時間最好安排在上午9∶00~10∶30。開始時每次曬3~5分鍾。隨著年齡增長,可以逐漸延長日光照射時間。
(2)日光浴:日光浴是指全身裸露在太陽光下。夏末秋初,每天上午9~10時,在室外有陽光的地方,讓4歲以上的幼兒穿著短褲,戴著有邊沿的白帽子和太陽眼鏡(以避免太陽光直射頭部和眼睛),躺在地上進行日光浴。開始是俯臥,頭抬起,兩腳掌向著太陽;再仰臥、左側臥、右側臥,每麵各曬1分鍾,共4分鍾。以後每隔3天,身體每麵各增加1分鍾,總時間最多不超過20~30分鍾。要隨時注意幼兒有無不舒適的感覺,如發現有頭痛、惡心、出汗多、脈搏增快或體溫上升等情況,都必須立即停止。夏季氣溫在32℃以上,春秋季低於20℃時,就要停止日光浴,而改為曬曬四肢,或進行戶外活動。
空氣鍛煉培養
戶外空氣鍛煉,應從夏季開始,使寶寶能適應外界氣溫從熱到溫又到冷的逐漸過渡,寒冷季節可在室內進行,預先開窗通風換氣,使室內空氣新鮮。寒冷的空氣,使寶寶的神經係統更加活躍,能促進新陳代謝,使呼吸器官提高對寒冷刺激的耐受和適應,增強心血管係統的活動。
空氣鍛煉對產生冷的感覺是正常的,但不應冷到引起“雞皮疙瘩”。鍛煉時結合做運動遊戲或體操等體育活動,使機體產熱抗寒,有寒戰感覺應停止進行。鍛煉與進餐時間,應有一定間隔。
空氣鍛煉適合任何年齡及不同健康狀況的寶寶,但身體過於衰弱,有急性呼吸道疾病和各種傳染疾病,急慢性腎炎、化膿和炎症、以及心髒病的寶寶,則不應勉強用此法鍛煉。
空氣鍛煉是一種簡便有效的鍛煉方式,因為空氣中的氧氣能促進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供給人體所需要的熱量;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肺的功能,減少呼吸道的疾病;能增強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還能利用空氣中的氧及溫度作用來改善大腦功能和新陳代謝。一般氣溫越低,暴露時間越長,刺激的強度就越大。因此,除大風、雨天外,盡可能讓寶寶在戶外進行空氣鍛煉。其主要方式有:
(1)寶寶出生兩三個月後,就可以開始進行冷空氣鍛煉。冷天,成人每天抱著寶寶或讓寶寶睡在推車裏到室外陽台、走廊或院子裏散步。開始每天一次,每次5分鍾左右,以後逐漸增加到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0~15分鍾。
(2)戶外活動和遊戲隻要不下雨,不刮大風,每天上午、下午帶領2歲以上的寶寶到戶外活動、遊戲、散步兩三個小時。時間的安排要根據季節而改變,夏天上午10時以前,下午4時以後;冬天上午9時以後,下午4時左右。初到戶外,時間可短些,約20~30分鍾,以後逐漸延長。幼兒在戶外活動,不僅情緒愉快,能呼吸新鮮空氣,還能培養他的觀察能力,增長見識。
冷水鍛煉培養
冷水鍛煉,是指用低於體溫的水刺激人體全身或局部皮膚,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增強機體調節功能的靈敏度和皮膚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它對預防呼吸道疾病有較顯著的效果。冷水鍛煉有以下幾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