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遠離疾病
第九章 樹立新的健康觀念
當我們以健康的身體邁入21世紀,對於未來的醫學走向懷著高度的期望的同時,在醫學上提出了真正尚未開發、有待研究的領域,是在個人的內在世界。這和今日許多醫學研究人員所夢想的人工心髒及科技硬件等毫無關係。
看看今日所謂的醫學突破:一個沒有心髒的人被連接到一部像檔案櫃大小的機器上。你不覺得這樣實在太粗糙了?另一方麵,如果我們能夠發動我們內在自然的治療程序,以自己的意識取得對我們的身體更大的控製,那麼,我們就真的有所突破了。甚至,有朝一日這種技巧被我們熟悉了,服用藥物將會變成矯枉過正的落伍行為,就像用長柄的大錘子敲破一顆蛋一樣。對於醫學的未來而言,最有展望的是心理神經免疫學的範疇。而除了科學上的資料之外,必須借重於另外一個角度對這項學科再做衡量。我們如果不這樣做,身心兩方麵所蘊含的潛能將永遠無法徹底了解。
現在,一些醫學工作者反複詳加說明這個新觀點--那就是另一種看待健康、生病和治療的方式,這種觀點可能會在醫學界掀起革命性的變化。
把人的身體和人兩者混為一談是不對的:人不隻是血肉與骨架的組合,而且有思想、有感情、有智慧的。目前一般人對健康的認識偏向於對生理上的關注,所以人們到戶外活動、吃健康食品等等。但是,由於過於重視生理方麵,卻忽略了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健康層麵。
當我們隻關心到身體,我們就會開始誤以為生命的目的就是健康。因而,我們會花很多時間來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服用妥當的維他命,同時去做對健康有幫助的各項運動;這麼一來身體就困住了我們自己,眼光隻能被限製在生理範疇。卻忘了還有另一個需要大家去注意的更重要的主題,就是:我如何以一個健康之軀來完成我的生命目標呢?這就像是:擁有一部車,從來就沒駕駛過它,卻將所有的時間花在維修上。遲早你必須停下來問自己:我有了這部車可以做什麼事?這部車有什麼用呢?我可以去那裏?能看到什麼?我又能學到什麼呢?
健康的身體猶如一台交通工具,幫助我們能去我們想去的地方。因此健康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它讓我們活得豐碩又有意義。
健康的意義
健康的目的
有人問,根據上述的觀點,可否描述一下怎樣的人才是在過著健康的生活呢?這個問題問得很有趣,下邊提出湯尼的案例是否可以作為回答:
湯尼,他依賴一顆人工心髒生存,頸部以下完全癱瘓,身體的功能隻限於說話和移動一根手指頭。然而,作為一名心理學家,湯尼卻過著有意義、有目的和成就非凡的生活。他創辦了"超心理學會",同時出版超心理學雜誌,他的觀點打開了心理學和人類意識方麵的相關研究。無疑,這是一個健康的人。
人們是否運用他們所擁有的身體去達到他們的目標、過著有意義的生活呢?這就是"健康"這個名詞的定義。事實上有很多在身體上十分健康的人並沒有過著所謂的"健康的生活",對他們而言,生活沒有價值、沒有方向、也沒有目的。因為失去了某種方向感或目標,即所謂的"生存的意誌",而身體孱弱、較易得病,並且很難痊愈。
然而,也有不少疾病纏身的人卻過著十分豐盛的生活。比起那些徒有健康身體、沒有生活目標的人來,這些人就要健康得多了。
長期來看,疾病會是一種正麵的經驗,經常是會有一些正麵的結果的。有很多生病的人失去了他們的生活目標,但是,也有很多生了病的人反而能從自己的疾病中找到更大的生命之意義。這從東方文化對於疾病的觀點學到寶貴的一課:對他們而言,疾病未必是一種災難或危機,反而是代表一種體驗人生的全新方式之開始。
東方的哲學觀會把一個事件判定為好的或壞的,但它本身隻是個事件罷了。在一段時間內,決定它是個好的或壞的事件的是它對你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可能你覺得某件事此刻很幸運,但是,五年之後,或許你會希望它從未發生過。看,這兩種反應的差別有多大!相對地,你此時覺得某件事可能是個十足的災難,例如:身染疾病、或喪失了身體上某一部分的功能。但是,或許最後你會發現:這個事件竟然豐富了你的人生。換言之,你整個人已經更加豐盈了,雖然身體可能有所虧損。
有句歌詞這麼說:"你不知道自己擁有什麼東西,直到你失去了它。"
很多人似乎都相信自己會永遠活著,我們理所當然的以為自己的各種人際關係,明天我們將會毫無疼痛地醒過來--這也是個想所當然的事實。但是,當疾病來襲時,我們就像以時速九十英裏去撞擊一麵牆一樣,我們愣住了,心裏涼了半截。有段時間,我們掌握了每一樣事物,然後,常常自然而然地,現在卻開始重新去體驗當初以為是理所當然的其中的道理。這就是說疾病成為我們生活上的一股助力的過程。
這裏有個很好的例子,有位患有心髒病的擁有權位的企業經營者,他重視個人的成就、生產力、權力和影響力,然而,卻忽略自己的病況。當他躺在一家醫院的加護病房裏時,他才領悟到自己失去了在生活中一些重要的東西,例如他對自己幾個孩子了解得太少,或到什麼地方走走,也根本不記得什麼時候曾去劃船。這人大概會說:"因為除了工作之外,生活中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呢!所以,我再也不要一個禮拜工作八十個小時了。"於是,他經常會自動地重新調整自己的價值觀。
再告訴你另一個例子:有一名患了子宮頸癌的病人,經曆了一段漫長、可怕的痛苦過程後,她幸運地康複了。醫生在醫療末期的訪談中,問她是否從這個經驗裏得到了什麼,她回答說,她永遠不願意再回到自己患病之前的那種狀況。
她告訴醫生說:"我很'愛幹淨',如果我的房子不是那麼合乎理想,我就無法享受到其中任何美好之處;如果我在院子裏看到一朵蒲公英,我就無法欣賞所有其他的花。當我的病情加重時,我再也沒有體力去做那樣的事;同時,我也了解到自己當時把家人搞得七葷八素。如今,我們有了三隻小貓咪和一大堆活潑快樂的小孩子,生活中的確有許多比保持廚房地板幹淨更為重要的事。"
人類的本性會隨著每一種經驗--不論是正麵或負麵的--向前邁進,而諸如一場大病那樣嚴重的事情也真的能夠使你往前推進,在心智上、精神上和情緒上都是如此。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身染疾病比回到生病前的無恙狀態收獲更多。
健康需要照顧
一位健康強壯、朝氣蓬勃的老婦人,她經常開車送朋友到俱樂部聚會、到商店購物、為生病的鄰居跑腿,自己還一麵在打工。當時她已七十二歲了,卻還過著活力充沛的生活。有一天,她告訴醫生,她已經感冒三個禮拜了,就是好不了,醫生為她做了徹底的檢查。結果,診斷報告竟然是個殘忍的事實:血癌--一種白血球的癌症。
她的病症急劇惡化,她的兒子每天在醫院去守護她。她躺在病床上,虛弱得無法動彈,目光無神。在過世前不久,她對醫生說:"我以前很健康啊!為什麼會生病呢?"醫生無言以對,隻好把頭轉到一邊,熱淚盈眶。她從未想過健康或疾病的問題,就像和她同一時代的許多人一樣,健康一直是你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直到我們失去了它。
今日,有了一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那是由痛苦的經驗所帶來的:健康是一種需要被照顧好的珍品,是一朵需要滋養、潤澤和保護的珍貴花朵,而好的園丁將會獲得健康與幸福的豐碩收成。
諷刺的是,或許還要感謝疾病讓我們能把注意力轉移到健康之上。我們目睹了許許多多的驚嚇與惶恐:新的疾病似乎像晴天霹靂般突如其來地一一出現了,其中有一些是能夠順利地進行治療的,有些卻仍然讓我們不知所措。以前對肺結核和小兒麻痹的害怕,已被對心髒病和癌症的恐懼所取代;80年代初期出現了一種名為皰疹的新威脅;90年代,愛滋病和其他免疫係統方麵的疾病所造成的恐慌又隨即產生了。
每天到醫院來的病人都很驚恐,他們心裏擔憂著:"我會得到什麼病?心髒病?癌症?中風?糖尿病?我會被關節炎害得殘廢、或被老年癡呆症弄得完全無助嗎?我會一直待在病房裏,或住到療養院去,落到需要別人照料的地步嗎?"
最近,一家全國性化妝品公司的銷售董事來到醫院,這位長得很迷人的39歲女商人坐在醫生麵前,兩手緊張的相互揉搓著。已離婚的她育有一個10歲大的男孩,為了工作,她經常長時間在外旅行。她說:"醫生,你應該想像得出那種情形:我已離婚了,而常年四處奔波的生活不免讓我感到寂寞......。到了一個新都市,整天東奔西跑的,晚上回到旅店後,你會覺得很孤單寂寞,於是你會交個'男朋友',一年10次,甚至更多。但是現在,我不再冒險了,我不會隨便跟男人上床,過去半年裏我已不再和自己的情欲妥協了,尤其是當醫學界尚未發現一種能夠保護你免受那些疾病侵害的方法時,我深怕會感染上破壞我的免疫係統的疾病。現在,我也不再那麼做了,不管我有多寂寞。"
其實,你所看到和讀到的那些疾病,像愛滋病這麼正占據著各種媒體大標題的"重大"的疾病,雖然很可怕,卻都隻是冰山的一角而已。美國境內的第一號殺手是心髒病,我們之中會有心髒方麵的問題的有50%的人,另有20%的人可能成為癌症的受害者:正受關節炎之苦的大約3600萬人,另有1000萬人患糖尿病--這也是造成每年約5000件新的眼盲案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會造成視力喪失)的主因。因為糖尿病,每年也約有兩萬人而讓自己的腳趾頭、腳或腿被切除掉。還有無數的傷風和感冒、一般的疼痛、疲勞與困倦,以及屢見不鮮的悲傷和情緒調適不良。
今年42歲有3個孩子的母親莎麗,她對醫生說:"沒有任何事物能讓我發出會心的微笑,十年來我的健康狀況一直很差。平均起來,我1年會有4次傷風、2次流行性感冒、6到8次的哮喘;至於偏頭痛,1個月就有2次。但是,我每天早上必須硬拖著疲憊的身子下床,我的生活了無生氣,哦,我上次看的醫生說我有低血糖......。"
如果因為你的醫生說你的健康狀況普通,你認為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了,那你就應該再想一下:健康狀況普通的一般美國人得到心髒病的平均率是多少?健康狀況普通的一般美國人會得到癌症、糖尿病、中風的比率呢?
而且,一般的美國人是疲憊、不快樂的;一般的美國人不知道真正很棒的感覺是像什麼;一般的美國人一生中看了許多醫生、服了不少藥、也得了很多病--一直到他死了為止;一般的美國人覺得老邁、透支,甚至死得太早;一般的美國人都會擔心害怕--他們也的確應該如此。
"醫生,大約從一年前開始,我受了點風寒、然後是個感冒、接著是個傷風、又來一個感冒,而且一直流鼻水,疾病接二連三地糾纏著我。就是無法痊愈,不管我怎麼想辦法;已經病了整整一年了!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個病人對醫生抱怨說。怎麼回事?總之,不管是什麼原因,他身體內的防禦工事已經垮了。傷風、感冒和其他的毛病,隻是,提醒我們看一下病人的整個防衛係統的一些線索;傷風和感冒並非疾病本身,它們是潛在的根本問題征兆罷了,然而,那問題就是"內在醫生"體力不支、病倒了。
你的"內在醫生"是健康之鑰
我們都努力地生存下去,盡管困難重重,我們還是活到六七十歲,不論健康情況是好是壞,甚至有些人還能活到八九十歲。我們能夠活得那麼久,都要歸功於我們的"內在醫生"。
你的"內在醫生"包括了細胞、蛋白質、腺體和器官,是你體內一個驚人的綜合物,在設計上都是為了讓你保持健康。在某種意義上,"內在醫生"就是你本人,心髒將新鮮的血液輸送到你體內數10億個細胞,它就是你"內在醫生"的一部分,那濾除廢物的腎髒也是,那提醒你心情並阻止某些疼痛信號的內啡素荷爾蒙也是,那會攻擊入侵細菌的白血球也是。凡是在你體內,為你的健康、快樂和長壽戰鬥,對它們有貢獻的東西都是你"內在醫生"的一部分。
你"內在醫生"的主要成份之一就是免疫係統,能夠免疫就是受到保護、有抵抗力、和擁有疾病"豁免權";你的免疫係統所應發揮的功能正是如此:保護你,並且讓你對疾病有抵抗的能力。免疫係統的職責是擊退病毒、細菌、黴菌、癌細胞、和其他抗原(即注射於動物體內後能使之產生抗體之物質,是免疫係統的挑戰者);免疫係統當疾病開始露出它那醜陋的真麵目時,就會立即采取行動。
你的免疫係統有很多部分,噬菌體、補體、幹擾素、T細胞、B細胞、抗體、細胞活化激素等,你可能聽過這些名稱。這些都是"內在醫生"用來對抗疾病的"免疫戰士"。你可以花數年的時間去研究,有關免疫係統的許多令人驚異的細節。但是,目前重要的就是記得,有一個對抗疾病十分有力的防衛係統在你體內。
在我們的身體裏外到處有細菌:我們的衣服上、食物裏、以及我們所呼吸的空氣中都有,四處都是,無所不在。如果一隻細菌的侵襲就能使我們生病的話,我們早就都死掉了;然而,因為我們"內在醫生"中稱為免疫係統的那部分隨時準備著在疾病傷害我們之前就毀滅它們,在我們體內日夜守護,我們才能活著且繼續成長。
一個內科住院醫師,負責管理成人傳染病病房,一天10到15小時。這些病人有腦膜炎、肺結核,致命的敗血症和其他危險性很高的疾病,你可以想像他暴露在多少傳染病的威脅之下。病人對著他打噴嚏、咳嗽,雖然他的手接觸到他們的汗水、血液、甚至糞便,但是他卻沒有感染到任何疾病,他的"內在醫生"使他保持健康的狀況。不久之後,這個內科住院醫師到手術室輪值,經過幾個月,他竟然得了腦膜炎,可能致命的病--一種由微生物感染包圍大腦的薄膜。為什麼呢?他所治療的病人中,手術室裏,沒有一個人有腦膜炎啊!任何可能傳染這種病的人,他也沒有接近啊!原來,他的免疫係統被使用殆盡了,因為那陣子他輪值雙班的時間,有時晚上兼差並且盡可能的參加演講及聽課。這就讓任何疾病有了可乘之機,在沒有免疫係統的保護下,如果不是腦膜炎,他也會得到其他的疾病。
流行性感冒、傷風、皰疹、小兒麻痹、各種關節炎、癌症和其他的疾病都是免疫係統受損的症狀。愛滋病是目前最受矚目的免疫係統疾病:但是,它雖然很可怕,卻不是免疫係統方麵的唯一病症。你的免疫係統在理想的狀況下,會讓你遠離許多疾病,小到傷風感冒,大到癌症等。不幸的是,我們不是活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裏,如果你的免疫係統愈強,你的健康狀況就愈佳,因此你的目標是進行"終生免疫"計劃來盡可能強化。
不久前,一名45歲的雜誌主編接受檢驗,他的體重一直在下降,他起先並不在意:反正我本來的就太重了,可是,他的腹部後來又轆轆作響,接著又排軟便,他很快的就感受到四肢骨頭疼,他為期數周的輕微咳嗽也因此變得更嚴重了。"我感覺自己愈來愈衰老,"他說:"我到底怎麼回事呢?"檢驗結果顯示,他的免疫係統已受損害了。他的肺部有卡氏肺囊蟲肺炎--一種和愛滋病有關的伺機性傳染疾病,而且還有其他醫學上的問題。愛滋病病毒嚴重地削弱他的免疫係統,使他失去防禦力,任憑其他疾病宰割。雖然現在這個人正在接受化學藥物治療,但是情形並不樂觀。
一名35歲的女子曾經接受治療,她經常大便失禁,且糞便稀軟多水,甚至小腹常會疼痛,這種情形已經一個月了,她抱怨說:怎麼回事呢?醫生!一種寄生蟲在大便檢查後被發現。其實多年前她在一次例行檢查中就發現自己有這種寄生蟲,由於當時免疫係統控製住它而沒有引起任何問題,所以醫生認為沒有必要進行治療;然而她的免疫係統由於壓力和不良的飲食產生了動搖,再也無法抑製那種寄生蟲,於是她的麻煩就開始了。
實際上,許多徵兆和症狀會暗示我們的免疫係統已有故障了,種類很多,而且往往很微妙:咳嗽、不舒適、疲勞、發燒、失眠、肌肉消瘦、皮膚毛病、不尋常的掉發、眼睛的毛病、失去胃口、肌肉疼痛、牙齦出血、胃部的問題、頸部腺體腫大、腿部和腳的疼痛與腫脹、尿道的感染病、骨頭痛、四肢的麻木和刺痛、以及行走的困難,這些都可能指向免疫方麵的問題;而無法專心、沮喪憂鬱、難以入眠、急躁易怒、時空錯亂、癡呆,和其他的毛病也可能會這樣。
關鍵在於:雖然本身似乎很輕微許多問題,卻可能暗示著免疫係統方麵的疾病--從感冒到癌症皆有可能,這就需要關注我們的"內在醫生"。
心靈是免疫係統的夥伴
免疫係統隻是你"內在醫生"的一部分,然而,免疫係統的疾病雖然可怕,也隻是會侵害我們的疾病之一。數百萬個美國人有不悅、沮喪、焦慮、易怒和其它情緒方麵的問題,我們懷疑多年的一點被研究結果證實了:你的心靈對你的生理健康有很深遠的影響,而且,會導致疾病的不愉快情緒充滿很多人的心靈。
心靈和免疫係統間有生理和生化上的關聯也被最近的一些研究證實了,這種關聯和它們之間的交互影響有時候稱為心理神經免疫學。"免疫"指免疫係統,而"心理"和"神經"則是指的是精神狀態和神經係統。這些專業字眼還是其次,然而,重點在於:你整個身體內各種化學成分的數量會被大腦影響;各種問題因某種化學成分不足或太多而可能引發,包括沮喪、心髒病、甚至癌症。由於,你的思想會改變你的生化機能,你的生化機能又會影響你的健康,所以我們應該盡量讓自己的思想保持愉快和積極。
一天,猛然跌坐在一把椅子上的一名年輕女子對醫生說:"我被炒魷魚了,我原本相信自己才華洋溢,廣告代理工作都是靠我層出不窮的新點子,大家也都這麼說。事實上,以前我點子泉湧、靈感豐富,大家都說我很優秀。現在,我再也無法對任何事物感到新鮮、興奮了,無法繼續推陳出新了。現在我像個無名小卒,腦中一片空白,隻是整天枯坐著。而且,我已經好幾個月覺得不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