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製定"免疫計劃"(1 / 3)

第十章 製定“免疫計劃“

知道嗎?找一個適合你的醫生和找一位好伴侶一樣重要!每個人一生要經曆許多大耗元氣的過程,千萬不要為了保持所謂的"理想身材",而忽略營養的攝取;運動不僅能幫助消耗熱量,更能讓心情飛揚起來,找個喜歡的運動,開始實行屬於你的"終生免疫計劃"吧!

向健康出發

觀照自己

被迫停下來手上的工作是最糟糕的事,但是它卻提供了我們一次得以反省的"暫停時間"。在我們的社會裏,這是相當稀罕的機會。而在東方社會,他們卻更趨向於做自我觀照、暫時的隱退與自我評鑒。

我們可曾問過自己:我們仍然秉持著過去的那些信念嗎?有什麼重要的觀念有待更新呢?它是否仍然值得我去遵循呢?又有什麼東西是我們必須放手的呢?大部分的人至今仍然停留在20年前的時代裏,以致我們的價值觀念跟不上時代。但往往生一場病會改變這些。由於生病,我們被迫置身在四麵為白色牆壁所環繞的房間中,我們被迫躺在床上,注視著那牆:這可以說是一種西式的冥想。

如果我們在平時就勤於自我觀照,我們就沒有生病的顧慮了嗎?不能這麼說!而且,要拿出證據來說明這兩者之間是有關係的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對我而言,這並沒有什麼關係。我們要明白:當我們生病時,要以建設性的方式度過難關,這麼一來,當我們再度擁有健康的身軀時,我們會活在較高的精神層次了。

人有一種潛能,但這種潛能尚未在醫學上得到肯定:生病之後會知道如何過得比生病之前更好。我們總是極盡所能的避開失落的可能性,諸如功能喪失、經濟不穩定等等這些失落的事件,總是隻想回到以前。毫無疑問的,這些經驗是非常重要的,隻是我們也容易忽略一個事實:用溫和的態度去看待失落將使我們擁有空間去迎接新事物,也迎接未來,就算失去一點點卻得到更大的回報。

但是,那種因對未來無法預測所產生的焦慮將誘發一些不理性的情緒,例如當我們麵對著一場嚴重的疾病時,我們會驚慌失措、擔心憂慮,就好像最糟糕的事情隨時會出現。那麼我們該如何擺脫這些負麵的想法,去打開心胸做到較為積極層麵的態度呢?

我們應將原本在焦慮上所耗費的能量導入積極療傷止痛的意念中,這種過程姑且稱為"想像"。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做想像,這是我們常用的方法,所不同的是,當想像伴隨負麵的想法時,我們稱之為焦慮。大部分第一次來尋求協助的人,都堅稱他們沒有辦法去做想像,而這些人當中,又多半處在焦慮的困境裏。

如果醫生告訴你:"你胸腔內有一個肺似乎出了問題,下周二我們必須做個檢查。"你便立刻開始串起一大堆的負麵想法。當你心中開始興起負麵想法時,你的身體跟著就產生反應。你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已經汗流夾背了。這是因為你的身體並不能分辨出這些想法是否就是事實。

掌握你的想像力

而想像力為什麼能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經驗探索呢?因為它使你脫離受難者的角色,而重新扮演一個生還者的角色。每一個受難者都有可能是生還者,隻是他還不知道罷了。在做想像時,這些人會將他們的注意力放在他們的長處,而非短處。因此,他們能以相當程度的自尊和自信來遏製他們的痛楚。

有一個罹患了一種很嚴重的腸胃病的病人,經常需要開刀。雖然她來見醫生時,身體狀況還不錯,但是因為生病,長久待在家中,少有外出,看起來很痛苦。經過一年的治療,她找了一份兼差的工作,也開始使自己的生活更為充實。兩年後,她的牙醫發現她的牙齒有個小膿瘡,需要動個小手術,消極的情緒突然之間擄獲了她,她打電話給醫生說:"我活不下去了,這真的不公平。"她苦澀的抱怨著,她的表現使她猶如受難者:"我已經受過那麼多苦,現在又碰到這種事,為什麼是我呢?我沒有辦法再這樣下去了!"

於是,醫生帶她做了一個很簡單的想像活動。讓她合上眼睛,並想像醫生正拿了一麵鏡子在她麵前,醫生問她:"這是一麵什麼樣子的鏡子?"她回答說:"有一個橡木做成的邊,圓圓的。""很好",醫生說:"現在看看鏡子,你會在裏麵找到能幫你解決難題的答案。"她眼前開始掠過以往的醫療經驗,她看到自己經過一次次的手術、又一次次的病情複發--總共13次之多,她一幕幕地描述給醫生聽,描述每一次的手術都帶來更多的並發症,她一再地看到所有的希望和失望。

"這對她有什麼幫助呢?不是使她更加受苦嗎?"當她這麼做的時候,你可能一直在問。所以這裏所要強調的就是:首先,每一個人都能做想像;其次,沒有道理的亂想通常是負麵的;最後,掌握住你的想像力就能更具建設性、積極性而且有影響力。

大概當她說到是她的第九或第十次手術時,發生了戲劇化的轉變。她突然張開眼睛,放聲大笑,然後說:"你是在開我玩笑嗎?我要告訴那位牙醫,我可以很輕易地去做這個小手術!電話在那裏?"

怎麼會這樣呢?因為當她回顧過往時,她體會到那貫穿整個經驗的共同脈絡--某種她可以依靠的因素:她自己的勇氣、力量、和她那療傷止痛的能力。她是個浩劫歸來的生還者!

然而,這麼特別有能力的人不是唯一的,我們每個人事實上都可以做得到。病人完全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力量和勇氣,卻總是會說他們的痛苦。當問起他們是如何度過難關的,所得到的總是消極的答複:"我就是那麼固執罷了。"或"我就像個儍瓜一樣,一直不放棄希望。"那就是想像帶來的助力,它把我們的注意力從痛楚轉移到我們的能耐上,因此驅使我們邁向生還者的方向努力,而減輕了那份懼怕和焦慮。

想像有助於了解我們的焦慮,這一點是容易了解的。但是,療傷的過程是否也能被我們用想像力有意地去誘發呢?這裏應該先解釋一下:療傷並不是你想做就有的,它會自然產生,而不需要你去做什麼。例如我用一根針紮你,你馬上進入療傷中,你的療傷機能在被針輕輕地紮一下時,就開始運作了,這使我們對於傷害或疾病有了一個新的看法--處於療傷狀態中的人,會比其他人更能撫平傷口。

多一點耐心

麻煩的是:我們往往太沒耐性了。因為我們看不到明顯的好轉跡象,而急欲尋求加速康複的各種途徑。我們都是傾向於想快速脫離疾病,這是個速成的文化社會,我們都期待著速成的結果,我們不免懷疑自己能否痊愈。但是,療傷是緩慢和有一定程序的,就像一個花蕾綻放成為一朵花那樣,你不能夠揠苗助長。事實上,我們看不到進步的原因往往隻因為過程緩慢,我們自己沒有察覺到罷了。

幾年前,一個病人因為腹部開刀染上並發症,因為他有了嚴重的感染,事後卻無法把它縫合,外科醫師必須重新打開一個14英寸大的傷口。但是,醫生沒有告訴他傷口仍然開著,幾天後一名護士來換床單,他往下看的時候才發現那個偌大的傷口。你可以想像得到我有多驚訝!

哦!天啊!怎麼會這樣呢?他懷疑:這樣的傷如何能痊愈呢?他徹底絕望了,他讓自己完全與外界隔絕了,甚至不想和任何人說話。

後來,當護士來換床單的時候,他每次就把頭轉到一旁。接著,大約7到10天後,護士又來換床單的時候,他鼓足勇氣去看的時候竟然大吃一驚:傷口已經開始複合了!看得出,一下子他精神多了。

就像大多數自然的過程所發生的步調一樣,慢慢的,他腹部的傷口變成了像一根頭發那麼細的疤痕。於是他領悟到並向護士說:"的確有身體的智慧這回事,雖然我不知道這樣的痊愈是如何發生的,但是我身體上的每一個細胞卻十分清楚。所有的傷口都有自然趨於痊愈的傾向,雖然並非都會完全地痊愈,然而,總是有個自然趨勢傾向於可以進步、可被信靠的療傷事實。"

吃對東西或服用藥物就像給植物澆水一樣,你隻是滋潤玫瑰花叢,而不是使玫瑰花綻放,而隻有它才知道如何開花。同樣的,你隻是滋養身體,而沒有辦法去療傷,你自己的身體知道如何去療傷。

既然這樣,為什麼有些人不去滋養他們的身體,甚至可以說在自我摧殘,不去用心地善待已經生了病的身體呢?有些人往往對自己的身體有很多不滿,他們或患有糖尿病,或者傷到了腿等等,而這些人不能理解"身體能給予答案卻不是問題的根源"的矛盾。問題所在就是患有糖尿病或摔斷腿,但是身體卻要把這些並在一起,想像的過程可以使人們與他們的身體取得聯係。畢竟,它是很困難的,去照顧一個你很生氣的對象。人們可能會吃得不正確、或忘記服藥、或沒給身體任何複元的機會,在患病期間,身體可能看來不是個朋友,而像是個障礙。

當然,我們與別人的交往包括丈夫、妻子、朋友、醫生等,沒有人能單獨度過一生,這在我們的經驗中都會產生影響。那麼,對彼此健康的積極的影響力要我們怎麼做才能產生呢?

那就是:相信彼此有很大的潛力。我怎麼看待你,我是如何信賴你,以及我是如何與你相待的,這些東西會比任何技術更有價值。我看重你,是因為我信賴你。即使在當時你可能顯得很不堪,但如果我確信你有未開發的能力和發展性,你就已經受到鼓舞,去找到一個方法去克服你麵對的逆境。這是怎麼發生的,我不知道,它可能和我說話的口氣或用字遣詞有關。然而,無形中傳達過去了那種信賴感和不曾說出的期待,然後被接收了。

我們要以自己看一顆橡實所懷的敬意那樣來看待他人,雖然有些人把橡實看做是一小塊圓形的木頭玩意兒,可是潛能就在其中!因為在每一顆橡實的內部某處都隱藏著一種機能,等待著嶄露頭角、成為一棵大橡樹。因此,把我們自己和別人看做橡實就是肯定我們的確有成長、改變、和痊愈的巨大潛力,這樣的觀念就足以帶給我們莫大的力量了。

找一個醫師

麗姿對她的第一次約會,或是結婚前所認識的一半男人記憶都不是太多。然而,她還牢牢記得第一次去看婦產科醫師的那一天,仿佛昨天才剛剛發生。

那年她19歲,是那種連在好朋友和姊妹麵前赤身露體也不習慣的人,當時跟她終將托付終身的男孩子正打得火熱,希望能找醫師開點避孕藥。當她坐上檢查台的時候,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加速,兩頰燒紅。當醫師讓她把膝蓋分開時,她尷尬得幾乎快哭出來了,隻是勉強把兩膝打開了一兩寸,後來他不得不用力把它們拉開。在他看來,事情是非常理所當然的,可麗姿卻覺得像是經曆了一場惡夢。

雖然事情如今已經過了20年,麗姿也有三個孩子了,但她對於每年去看婦科醫師仍然心有餘悸。有這種感覺的並不止她一人,就連女性的婦科醫師自己也對這件事很討厭。即使醫師和病人的關係很好,可赤身露體地平躺在那兒,兩腿大大張開來,而且不能跟你的醫師麵對麵相視,也一樣會叫人不舒服。這也許就是婦女不愛去做每年一次的婦科定期檢查的最大原因了,雖然她們實在應該要這麼做。

雖然這種每年必要的保健檢查沒有人會喜歡,但作為一個合適的醫師還是可以使得它變得盡可能容易些,盡量使檢查的過程舒服好過。比如,一位體貼的醫師會在體檢之前先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盡量多花點時間在病人身上,不必太催促病人。再如,在檢查台上鋪放可以清洗的毛皮墊子,上方懸吊了會動的汽球和貝殼,而且還為病人準備舒適的布質,而非紙製的罩袍。

寶契是38歲的家庭主婦,也曾有過像麗姿那樣的初次經驗。她當時才19歲,還是處女之身,沒想到卻碰上了納粹將領型的很粗魯的人物,簡直是嚇呆了。所以以前每次回去看醫師,都會覺得滿心的不快。但她現在有了一位非常好的婦科醫師,醫師會了解她的生活情形,問她許多有關的事情,知道她平常是以什麼工作為生,曉得所有關於她丈夫和女兒的事,而不隻是她的症狀和身體部位。等到進行檢查的時候,醫師也會告訴她正在做的是什麼事情,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且永遠都有時間回答寶契一切的問題,讓她不會感到緊張。

把寶契所描述的第一位醫師稱之為無情女性型,這正是她所歸納的諸多婦產科醫師類型中的一種,也是最糟糕的一種。這種女教官型的醫師會令人感到非常失望,因為她跟任何男人一樣粗魯無情,所以你本來是抱著很大期望,希望她能更有同情心一點的,卻覺得自己好像遭同性別的人背叛了。

那種無情男性型是次糟的一種。在他看來,病人隻是他施行其技能的一個病理樣本。他會做完檢查後叫你把衣服穿好,告訴你是不是正常,道聲再見便把門砰然關上走人了事。有一位婦女說她的婦科醫師在檢查的時候狀似輕鬆地吹著口哨,然後向她宣布,據他檢查的結果,她很可能永遠也沒辦法懷孕。她當時才25歲,因為他的這番話,讓她難過萬分。後來又由另一位醫師那兒得知他弄錯了的時候,就更加恨他了。還有一名女性說,她曾十年連續看同一位婦科醫師,但是有一晚她在一個慈善募款會上遇見他的時候,他卻對她形同陌路,根本不知道她是誰,反而對她先生熱情招呼,因為他們在健身中心碰到過!

所以,我們最好是找一位有愛心的醫師。一位真正好的醫師會更體諒人,並且願意了解並幫助你解決問題。而且最好是有愛心的醫師,所有的醫師都受過某種程度的訓練,所以你在醫療方麵可以對自己所接受到的照護相當放心。但至於那份照護是怎麼給的,就得另當別論了。因為每個醫師對你感覺的敏感程度都不盡相同,特別對於女人,婦科醫師會不會願意使用較小的鴨嘴來配合較小的陰道?或是對一個年輕婦女,在她的陰道小的容不下一支鉛筆的時候,他肯不肯隻用一隻手指(通常是用兩隻手指)來做這種觸診?所以弄清楚這個醫師是那一型的人,比知道他或她的學曆還要重要。

作為一名健康的婦女,每年一次的定期檢查應該是不會痛苦的。但如果緊張的話,肌肉也就愈會變得緊繃,你和醫師之間也會弄得更僵。所以你和你的醫師應該設法研究出一種讓你放輕鬆方法來。比如在病人開始緊張的時候,叫她握住護士的手,深呼吸,盡量讓她的腹部放鬆,等她放鬆後再繼續進行檢查。

根據許多醫師的建議,每個健康的成年人,1至2年做一次檢查。特別是女性從20歲左右,或是開始有性行為之後開始,按慣例,就該進行她第一次的骨盆腔檢查,並且,從那時起每年也要做一次檢查。如果你有以下生殖係統方麵的症狀,那麼除了做預防性檢查之外,還應該立即就醫診斷。

○如果你到16歲還沒有開始來月經。

○如果你有性行為,而且有1次月經沒來了。

○如果你在禁欲的狀況下,有3次以上的月經沒有來。

○如果你一直有嚴重的月經痙攣。

○如果你的月經很多,或是有其他的陰道出血情況,或是會拖到10天以上。

○如果你在性交時會感到不舒服,尤其同時還有發冷發熱的情況。

○如果你有搔癢、燒灼、或不尋常的分泌物。

○小便時有燒灼感。

現在醫學發現,曾使用DES的母親所產下的女兒,很容易得子宮頸癌。如果你母親曾使用DES荷爾蒙二種人工合成動情素(現在已禁用)來避免流產,使胎兒足月產下,你也應去做檢查。

婦科檢查是金錢所能買到的最佳預防醫療,有時候也是婦女所能特別擁有的惟一定期醫療照顧,而不是在測量你的尷尬容忍度。因為通常一名婦女的婦科醫師也就是給她初步醫療的醫師。

一位有愛心的醫師,也許就是病人的惟一的一位醫師,在做體檢的時候,都是由上麵一直檢查到下麵。不但會進行骨盆和胸部的檢查(兩項都很重要),也會順道檢查病人的甲狀腺和心。而骨盆檢查中也應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是婦女的致命癌症之一,但這是一種無痛的程序,醫師會由子宮頸壁上刮取一點細胞來做癌症檢驗。有時雖然檢驗結果可能指出你的子宮頸很正常,但是子宮頸抹片檢查會有15%至30%的假陰性,所以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因此,以測安全,建議每年都要同時做抹片檢查和骨盆檢查。

找一個大夫最好是內科醫師,因為有很多內科醫師能為人做全身檢查。就是對女人他們比婦科醫師更有社會心理方麵的學養,同時也一樣擅於門診婦科技術。你也不一定得跑來跑去看各科醫師,因為也有很多內科醫師對生殖部位和其他係統學有專長,又富有愛心。

爭取一份實實在在的醫療照顧

找一個大夫,你的"內在醫生"能爭取一份實實在在的醫療照顧,特別對女人這份醫療照顧是很重要的。

奧斯汀市立醫院研究小兒感染性疾病的克拉斯醫師和費城市醫學院的臨床醫學教授拉絲醫師都指出女性有史以來就沒有受到專業醫學界的善待,不論是做為健康醫療的提供人、或是健康醫療的消費者,甚至是醫學研究的調查對象,都沒有受到應有重視。婦女們對她們的醫師沒有認真看待她們常常抱怨,可以看看美國國家健康協會所支持的以下這些研究:

○一項稱之為"正常人之老化"的報告,是完全以男性為調查對象而做的。

○著名的A型個性觀念(指進取心強、野心勃勃的工作狂)是針對佐治亞州4000名男性商人調查後發展出來的觀念。

○針對預防心髒病(包括低劑量阿斯匹靈的使用)所做的研究,雖然此症也是女性的頭號殺手,但是以4萬名男性為對象所做的長期監測。

而研究女性健康問題的經費的不足則是更糟的。根據聯邦審計局的資料顯示,國家健康協會用在婦女健康問題上的花費不到2.2%,花在婦產科上的經費不到2%,而用在基本乳癌研究上的花費遠遠不及0.5%。

婦女希望和有權擁有一位在臨床上具備能力的醫師,來治療她們自身特殊健康醫療事務。我們的醫療知識大多是建立在對成年男性身體的了解與研究上,這個事實很有其重要性,因為這是醫學教育上一項根本性的瑕疵,也是醫師們在診治其女性病患時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

女性需要一位能把有關對女性荷爾蒙作用的了解和其他健康與疾病層麵一起考慮的醫師。由於可能受到荷爾蒙相互作用的原因,許多女人身上所特有的例行醫學狀況,在診斷與治療時都應特別加以注意。如果女性能夠加入各層次的醫療專業領域裏,情況可能會好一些。大家現在已經注意到醫療教育中必須得靠適當的研究來填補的漏洞。研究後的結果,最終會在篩選之後在醫師們的臨床作業中落實,從而使婦女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

然而,婦女對醫療照顧的埋怨不是在他們所展現的臨床能力水準上,大多是在關於醫師和病人的關係上。大家都希望自己的醫師有同情心,體貼又有能力。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心理會變得十分脆弱。她心頭會有一種未知的恐懼,擔心出了什麼問題,於是也會渴望醫師願意多花點時間來為她解釋目前正發生的狀況,顯露出他對自己的關心。由於這些能夠滿足這種要求的醫師與病人所發展出的那份關係是建立在真摯的尊敬與友誼之上,他們很少會遭人控告。

一般女病人大多對女醫師的期望比較高,雖然任何人都可能有同情心。當一位女病人找到了一位具有同情心的男醫師時,雖然她也會對他特別褒獎,但她總會覺得他是個異類。另一方麵,如果女醫師沒有同情心,她就會覺得憤怒又失望。但是,病人通常還是比較喜歡由同性別的醫師來治療,男人喜歡男性醫師來做檢查,女人通常比較喜歡女性小兒科和婦科醫師。所以正如有些男人才有的健康問題,不是女醫師所能產生認同的一樣,女醫師跟女病人可以達到的認同程度也是一個男性醫師很難及的。

一項針對195名成年人所做的研究表明,隻有31%的男人和9%的女人較偏向找男醫師,原因是認為他們的技術能力比較好,而有43%的女人和21%的男人表示比較喜歡女醫師,理由是覺得她們比較有人性。

當然,每個人也有責任跟他們的醫師坦白地溝通。你得學著去爭取了解自己本身狀況的權利,還應該主動提出問題以確保他們了解並同意所做成的醫療決定。醫師們也應學習跟他們討論健康問題時應用的新語言,重估他們向來對婦女和病人所持的態度。事實上,好多情況不是由不良的醫療作業,而是由很多不良的人際往來技巧造成的。在很多方麵,病人都得很清楚的主動向醫師表達,希望能在醫師和病人之間的關係上扮演怎樣積極的角色,並如何分擔這一份醫療的責任。

為了確保能獲得適合自己的人際關係,必須在你還健康的時候跟幾位可能的醫師麵談過,以便弄清楚這位醫師的價值觀,背景以及和他交往的後果,弄清楚你們對這份醫師與病人間的關係的期望是不是相同,可以和他們溝通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