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哭泣與呻吟
一種訊號
在失意時溝通彼此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就進化過程看,情緒成為一種溝通的方式,使人的意圖被了解,確保他的生存。而社會常教育人們壓抑哭泣,使人們在受傷害時壓抑所有的感受,像害怕、焦慮和怒氣等等;同時也壓抑了一個人的效率,減少人類生存的機率。
《情緒--心理革命》一書的作者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心理學及心理治療教授魯契博士,都同意哭泣是溝通。哭泣是求救的訊號,需要援助的意思。那種訊息發自哭泣者,傳達給其他人,尤其是親近的人,告訴他們這裏需要援助。哭泣有效,雖然不見得事事有用,就像有人被搶了,有的人不理會,有的人就會想辦法;因此當你哭了,有的人幫你,有的人不理。但向別人的受傷或失落做出回應,是我們都會做的。魯契博士相信,以淚水發出求救訊號,通常會被接收。既然哭泣是健康自然的溝通形式,學習不哭對我們健康有害,就人類進化而言,也較不適合生存。
解除緊張
心理醫生雷曼教授說:"哭泣能消除緊張,不管任何問題,累積出來的感覺,都會引起哭泣。例如,某對夫妻起爭執,妻子開始哭泣,這場爭吵的惡意便大量流失。因為她已告訴先生她受傷害,她哭並非順從或受辱的表示,而是表達她的痛苦。除非她丈夫非常殘忍,否則該會試圖安慰她。"壓力導致失衡,哭泣使你恢複平衡,使中心神經係統的緊張消除。我們若不哭的話,那份緊張就無法獲得緩解。許多心理醫生和心理學家,盡管沒有生物化學的證據,也相信哭泣是有益的。
像哭泣和呻吟這種本能性宣泄情緒的管道,有些研究人員已將之列入保護身體免受情緒下跌之害的安全係統。情緒低潮會在體內產生毒素,而哭泣可讓它排出體外。第一位提出此種理論的,是明尼蘇達州聖保羅醫學中心心理治療部的生化學家佛瑞。他相信"這可以說明為什麼悲傷的人大哭一場感覺較好。"
佛瑞博士為印證他的理論,研究情緒化的淚水和異物產生的淚水化學成份有沒有不同。自願者先看好萊塢的濫情影片,如被感動的哭了,就將淚水滴進試管中。一看台詞便哭並不容易,你得先重新創造痛苦經驗,集合所有傷感,淚水才會自然地流下。幾天後,再以切洋蔥讓同一群人落淚,收集起來。
佛瑞博士分析報告指出,因悲傷而流的淚和洋蔥刺激出來的淚,化學成份不同,他在1957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提出,情緒化的眼淚,蛋白質含量較高。目前在情緒淚液中找的是,在情緒壓力下所釋放出的某些化學物質,包括內啡素、止痛劑、各種荷爾蒙、以及幾茶酚胺,其中之一是腎上腺素。
但以今天對情緒中化學角色的了解,和較佳的測量設備,佛瑞博士希望能指證更精確的差別。"我已經發現情緒化淚液中含有幾茶酚胺,如果含量超過外物刺激的淚液中的含量,那麼我的理論就可能是正確的。但測量淚水中這些化學成份含量,非常複雜,過程困難,還有待努力。"
讓淚水流下
雷曼博士相信人該不受拘束地哭,他說:"不哭,否決了一項發泄情緒和溝通的重要形式。但諷刺的是,受沮喪所困的人常哭不出來。若哭不出來該怎麼辦?魯契博士說,應該認清自己有哭泣的需要,自在地說出想哭的衝動。當然,你想哭就哭,但不妨也談談使你哭泣的失落感。心理醫生史克博士指出,在著作"你的第二生"中,提出一種"哭泣的技巧"。確定不會有電話或訪客幹擾你時,舒服地坐下,將你的手放在胸前頸骨上方,呼吸隻到手放的地方,別更深,開始出聲急促吸吐氣,傾聽喘氣聲中的感覺,發出像嬰兒一樣的哭泣聲,仔細聽,感受其間的悲傷,允許自己低泣,回想傷心的往事,發出配合以往心傷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