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寵物

當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擁有寵物的心髒病患者之死亡率是無寵物患者的三分之一時,"運動"似乎是個解釋這種現象的合理答案了。很明顯的,心理因素給了這些有寵物的病人一個病情好轉的機會。就這項研究中的病患而言,患者嚴重的心髒性疾病會增加20%的死亡可能性,擁有寵物的卻能減少3%的可能性。每年有100萬以上的人死於心髒病,3%似乎是個小數字,但是你考慮到3%的幸存率就等於能在任何一年裏拯救了3萬條生命,這實在很令人歎為觀止。不論如何,擁有一隻寵物的確增進了病人生存的機會。

根據研究指出:寵物的主人都會因它改變了自己的病情。寵物被認為比人更沒有威脅性,也較不會有價值判斷,不管寵物是有鰭的、有羽毛的、或有四隻毛茸茸的腳,這使得它們成了更令人放鬆的夥伴。然而,寵物怎麼可能會引起這樣的一種健康反應呢?在一項隔離的研究中,蓋契爾和心理學家林區發現到:撫摸,伴隨著人們經常對其寵物所說的溫柔、親切話語會使撫摸者和被撫摸者都得到放鬆。撫摸一隻動物這麼單純的動作就有其利益在了。擁有一隻能夠陪伴你跑步的狗的確有益於身體。事實上,樂於問候、並擁有一隻友善小動物的人會經驗到血壓的下降。而且,也確實以某種方式幫助病人變得更健康。

事實上,對於動物的滑稽動作所產生的微笑和大笑不僅會振奮我們的精神,也會增強我們對嚴重疾病的免疫能力。任何會幫助我們放鬆的事物都可能對心髒有正麵的影響,更不用說我們的一般健康狀況了。即使隻是注視著熱帶魚溫柔的起伏、遊動就會帶來一種安靜心靈的效果。當人們大聲朗讀或對他人說話時,他們的血壓就會升高到超過平穩的程度。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心境開朗多了,並且以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當我們的注意力回到有壓力的問題上時,我們就可以用正確的觀點來看待它們。它們讓我們脫離壓力,也給了我們一個微笑的理由。自從"周六評論"的前任主編,已故的卡森在"疾病的剖析"一書中敘述了他透過大笑克服"無法治愈"的個人病痛經驗後,心理學家和醫師們開始更嚴肅地看待幽默了:笑似乎是帖良藥。寵物的影響力在於它們能夠像個磁鐵那樣地吸引注意力,寵物能將我們的注意力從會產生焦慮與威脅身心健康的負麵成見上轉移開來。

這方麵的兩個專家是一對夫妻檔科學家,柯爾森博士和伊麗莎白。他們在50多歲時發現他的狗"叮當"成功地幫助了許多心理治療師所束手無策的病患。早在1967年,當柯爾森夫婦把寵物帶到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精神病醫院去,把很愛嬉戲的小狗交給非常沮喪、退縮、怯懦的病患時,這些包括電擊療法、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先前排斥傳統治療的病患們就開始放鬆、表露自我了。

一隻寵物能夠提供無限製的愛和無條件的讚同。柯爾森夫婦表示:關愛和養育能提供一種成長的經驗,因為他們確信,他們所喜愛的寵物也會回愛他們。一個寂寞孤單的人若有了隻寵物就不會再孤寂了。認為自己還是有價值、有用的人的觀念會重新恢複、甚至更堅定。寵物能引起那些在人際相處中沒有反應的人們開始注意、且產生互動關係。或許這就是許多醫療人員發現寵物在治療沮喪和其他情緒性疾病上非常有用的一個原因吧!它們不會批評你或試著改變你,而且它們喜歡受到疼愛、被觸摸和懷抱著。

當一個人為其紊亂情緒找到這樣一個簡單、放鬆的宣泄途徑時,負麵的情緒就會逐漸消失掉了。這個觀點稱為"寵物輔助治療",是寵物治療的先驅、已故的文森博士所率先闡明的,而且這項技術也被成功地使用在許多醫院和療養院中。文森博士稱"叮當"為自己的"治療夥伴",並且就他的經驗寫了兩本書。對很多人而言--尤其是兒童、老年人、和孤單的人,寵物能滿足不可或缺的情緒需求。寵物幫助小孩鬆弛家庭和學校的壓力與緊張,並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擔責任。他也強調:寵物有利於輔助,而非替代傳統的治療。有些病患不跟別人溝通,因為他們認為沒有人愛或接納他們;然而,寵物無論如何都能夠付出愛,它們不在乎你是否悲傷或快樂、美或醜、年輕或年老。負起照顧好一隻寵物的責任將會導致一個人樂於承擔起建立有意義,又令人滿意的人際關係之責任。發現自己退休後失去了自我肯定與價值的人也能從寵物身上獲益良多。

當無法調適一些重大變化時,對某些人而言,煩悶、沮喪、抑鬱、和寂寞就隨之而起了,生命失去了意義,求生的意誌也枯萎了。寵物能讓這些人的生命重新獲得目標與意義。正如貝克和蓋契爾所說的,這種態度會抵抗微妙的病理變化,進而抵抗破壞了身體的生化係統、降低了對傳染病的抵抗力、並加速慢性退化疾病,如冠狀動脈性疾病和癌症的感染。那些最能隨遇而安、泰然度過老年的人們往往都是一些持續日常關懷行動的人;其中最令人滿意的就是對有生命的東西,例如對寵物所付出的關懷。有兩組喪偶不久的寡婦(一組有寵物和一組沒有寵物者)分別就他們抱怨身體不適、生活型態、與人互動、以及對自我的感受等方麵做比較,結果證實:寵物有助於緩衝傷痛對於生理與心理的衝擊。更耐人尋味的是,即使有些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比同年齡層的一般人還要糟,他們卻能顯露出更高的精神、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