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文學與詩歌
精神醫學家理迪曾經看過《沉溺於海洛英的癮君子》,《變成沉迷在霍普金斯》,《賀瑞克與荷馬的詩歌》,他覺得詩歌是現存最有效的"著陸"機能之一。全國各地許多心理醫院、濫用藥物之診所和監獄裏,詩歌被用來當做一個幫助嚴重困擾的人麵對現實之利器。
今日,詩歌被使用的範疇很廣,從心理健康到牙科醫療等。當沮喪的病患讀了特別提供的詩歌後,他們經常會"敞開心靈",並且在談論一首詩歌的同時也提及自己的情緒。詩歌治療師希摱覺得詩歌就是這樣的一種質素。有一名沮喪的婦女,在讀了詩之後,就能麵對她丈夫和工作兩者間相互衝突的要求了。所謂的詩歌治療師,就是一群新作風的心理治療專家,他們正在為許多病患開一帖獨特的處方,那就是詩歌。但讀過詩之後,恐懼和憤怒不再像野獸般地虎視眈眈、步步逼近,準備要吞噬掉他們;他們可以看清其真實的麵目--非常人性化的情緒。詩歌會拆毀掉圍牆;不管它是存在人與人之間,或是在我們自己裏麵。
經由詩歌,內在的變成了外在或意識性的表現,使之成為真實、可運作的內容。不管一個人是因為每天的憂慮而稍微沮喪頹廢,還是因為強暴或癌症而精神、情緒受創,詩歌的處方都可以派上用場。在回應一首詩的詞句時,病患知道他們所麵臨的問題是普遍性的,因為有人,甚至一個與世長辭的詩人會了解他的問題。這樣詩歌的應用似乎蠻諷刺的,因為一般人大多認為詩歌是一種脫離現實的東西。佛洛斯特曾經這麼說:心靈裏有種不喜愛一堵牆的質素。他曾小時候讀喜歡這樣一首詩,是有關艾斯裏博士小時候所擁的一個填充玩具;每當他獨自一人在黑暗中的時候,就會抱著那個玩具。在詩中,他坦承自己雖然已長大成人,在科學界有重要地位,卻仍然謙卑地留著那個玩具,在它的眼神中找到安慰。
詩歌可以被用來反映病患所經曆到的內在狂亂、動蕩之心境。曼妮是艾爾?卡米諾醫院的詩歌治療計劃之負責人,在她所搜集的詩作裏最有效的之一就是佛洛斯特的《沒走過的路》;曼妮詩集中另一名突出的詩人是已故的艾斯裏博士,他特別常被引用的一首詩是《獅子的臉》。那是一種有關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詩,而舉棋不定、缺乏決心,正是我們每一個人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裏都曾經曆過的悲哀。詩歌幫助許多壓力沉重的人放鬆、受疾病蹂躪的人康複、也讓心理障礙的人吐露心聲。人們對詩會有反應,因為它建立了他們的自尊,而且讓他們接納使他們尷尬和內疚的部分自我。
詩歌中有隱喻,隱喻就是個能給你把持、掌握之對象的名字;它也給你一個機會,和你的痛苦、悲哀保持一段距離,然後從一個更客觀的角度來看它。李瑞恩博士解釋:"那是個超越的問題。隱喻藝術攫取你的內在情感,然後把它們展現於外,如此你就可以回顧、檢查它們。然而,他們也曉得:在承認自己的軟弱時,真正的力量就顯露出來了。"詩歌使我們再觀看一眼,然後在我們的經驗中重新架構某種事物。"
詩歌對身體健康的確是有助益的。在醫院準備動第一次手術時,辛普森開始以讀詩來讓自己的心思離開疼痛,兩年內,她竟然自己寫起詩了。這是因為當詩歌幫助了一名肯德基社會工作者對抗乳癌的時候,也使她學到了類似的一課。這名病患感動地表達出那毒害她和家人間的關係之憤怒,她對自己憤怒的情緒感到愧疚,所以她就憋在心裏麵,一再衍生更多的怨恨和罪惡感。過去15年當中,她寫詩成為一種近似昏迷的麻醉,在每一次危機或痛苦的階段中都能帶她脫離恐懼和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