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家庭常用藥物
第25章 抗感染藥
1、青黴素類
(1)青黴素G。本品是最早應用於臨床的抗生素。具有殺菌力強、毒性低、價格低廉等到特點。它主要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球菌、杆菌,革蘭氏陰性球菌有強大殺菌作用。對螺旋體和放線菌亦有效。但對革蘭氏陰性杆菌作用弱。用於治療敏感的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球菌的感染,對梅毒螺旋體有效可治療梅毒。
使用時要注意的不良反應如下:①大劑量鉀鹽靜脈給藥易致高血鉀症,忌推注,宜靜脈滴注,並注意滴注速度。②局部刺激:肌注可出現局部疼痛、紅腫、硬結,以鉀鹽為甚,鈉鹽較輕。③肌內注射局部可發生周圍神經炎,鞘內注射和全身大劑量應用可引起青黴素腦痛。④過敏反應:為青黴素類最重要的不良反應。輕者有蕁麻疹、皮炎、藥熱、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等,但多不嚴重,停藥即可自行消失;嚴重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主要表現為喉頭水腫、肺水腫、呼吸困難、循環衰竭、抽搐、昏迷等。發病率約(5~10)/10萬,一旦發生,需及時搶救,否則可危及生命。
過敏性休克的預防措施有:①詳細詢問病人有無過敏史,凡對青黴素過敏者禁用;②青黴素注射液應臨時配製,一次用完;③使用前應作皮膚過敏試驗(皮試),注射中途更換批號應重新作皮試,反應為陽性者禁用;④注射後應觀察半小時;⑤事先作好急救準備,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應就地搶救,立即皮下或肌注0.1%腎上腺素0.5-1.0ml,嚴重者可稀釋後緩慢推注;必要時加用糖皮質激素;血壓過低者,靜滴間羥胺或去甲腎腺素;呼吸困難者;可進行人工呼吸,給氧,靜注氨茶堿等。
(2)苯唑青黴素(新青黴素Ⅱ)。抗菌譜同青黴素G,主要用於抗藥金葡菌感染,或需長期用藥的慢性感染等。對嚴重金葡菌感染,宜注射給藥。口服有胃腸道反應。與青黴素G間有交叉過敏反應,用藥前應做皮試。對青黴素過敏者禁用。
(3)氨苄青黴素(氨苄西林)。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比青黴素G、苯唑青黴素要強,廣譜,但不耐酶,對耐藥金葡菌及綠膿杆菌無效。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副傷寒、革蘭氏陰性菌、敗血症,以及呼吸道、膽道、泌尿道感染。用藥後主要有輕度胃腸道反應。
(4)氧呱嗪青黴素(呱拉西林)。為廣譜耐酶青黴素,對革蘭氏陽性菌的作用與氨苄青黴素相似,對多種革蘭氏陰性菌的作用超過氨苄,對綠膿杆菌作用好。青黴素過敏者禁用。
2、頭孢菌素類
(1)頭孢氨苄(先鋒Ⅳ)。為第一代頭孢菌素,主要用於耐藥金葡菌感染,也用於其它敏感菌引起的輕症感染。毒性低,副作用小。可見皮疹、藥熱等過敏反應。大劑量使時,可出現腎毒性,故過敏體質及腎功能損害者慎用。
(2)頭孢唑啉(先鋒V)。為第一代頭孢菌素,對革蘭氏陽性、陰性菌都有作用,用於耐藥金葡菌及其它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肺、皮膚、軟組織和尿路等部位的感染。副作用同頭孢氨苄,注意供肌注品含利多卡因,不可注入靜脈。
(3)頭孢拉定(先鋒Ⅵ)。為第一代頭孢菌素,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作用好,比頭孢氨苄對耐藥菌作用更強,副作用小。
(4)頭孢呋辛(西力欣)。為第二代頭孢菌素,主要用於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膽道、尿路感染及其它器官(如五官、軟組織、女性生殖器)感染。副作用:腎毒性小。腎功能不全者要調節劑量,與速尿、氨基糖苷類合用能增加腎毒性。
(5)頭孢呱酮(先鋒必)。為第三代頭孢菌素,對大多數革蘭氏陰性菌敏感,對綠膿杆菌作用強,80%經膽汁排泄,對膽囊炎有效。副作用:能幹擾體內維生素K的代謝,造成出血傾向。
(6)頭孢曲鬆(頭孢三嗪、羅氏芬)。為第三代頭孢菌素,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強,可用於由綠膿杆菌和糞鏈菌所引起的嚴重和致命感染。與氨基糖苷類合用能增效。注意:靜脈滴注,需一次溶於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液中,30分鍾滴完,輸液不能含鈣。肌內注射,溶於利多卡因注射液3.5mL中,作深部注射。
(7)頭孢他定(複達欣)。為第三代頭孢菌素,廣譜,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突出,對綠膿杆菌作用更強。注意:遇碳酸氫鈉不穩定,腎功能不全時需調節劑量。
(8)頭孢噻肟(凱福隆)。為第三代頭孢菌素,廣譜,對革蘭氏陽性及陰性菌作用都較好,對革蘭氏陽性的作用不及第一、二代頭孢菌素。但對綠膿杆菌不夠敏感。注意:長期應用可導致二重感染。
3、氨基糖苷類
(1)鏈黴素。本品抗菌譜廣,除對結核杆菌有強大抗菌作用外,對多種革蘭氏陰性杆菌亦具有較強抗菌作用。主要用於結核杆菌的感染,及敏感菌如大腸杆菌、變形杆菌、糞鏈球菌所致尿道感染。
副作用:治療時常可出現頭暈、耳鳴、平衡失調和眼球震顫,這多是可逆的,嚴重者可致永久性耳聾。對腎髒的毒性為氨基甙類中最輕者,但腎功能不全者仍應慎用。還可能引起神經肌肉麻痹作用。同時也有皮疹、發熱或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反應。
(2)慶大黴素。是目前臨床上最為常用的廣譜氨基甙類。抗菌譜廣,對革蘭氏陽性菌中的金葡菌等有效,對革蘭氏陰性菌包括雷白杆菌、綠膿杆菌都有較好作用。用於革蘭氏陰性杆菌引起的嚴重感染,如敗血症、肺炎、腹膜炎、骨髓炎等。
副作用:與鏈黴素相似。腎髒毒性較多見,腎功能不良者宜減量使用。偶見藥熱,皮疹等過敏反應。不宜與利尿酸及呋喃苯胺酸等合用,以免增加耳毒性。
(3)丁胺卡那黴素(阿米卡星)。抗菌譜與鏈黴素、慶大黴素相似。對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有抗藥性的綠膿杆菌、大腸杆菌、變形杆菌、肺炎杆菌、腸菌屬仍有強大抑製作用。此外,對革蘭氏陽性金葡菌亦有效。用於治療由它們引起的菌血症、敗血症、呼吸道感染、腹膜炎、骨關節感染及腦膜炎等。由於其毒性及耐藥菌較多見,其在臨床應用已為慶大黴素等其他氨基甙類藥物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