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抗腫瘤藥及影響免疫功能的藥物(1 / 1)

第35章 抗腫瘤藥及影響免疫功能的藥物

1、5-氟脲嘧啶。為嘧啶類抗癌藥,臨床主要用於消化道癌、乳腺癌、肺癌、肝癌、宮頸癌膀胱癌等。

副作用:主要為胃腸道反應。骨髓抑製、脫發、共濟失調等。偶見肝、腎功能損害。

2、環磷酰胺。本品進人體內,經水解變成活化作用型轉化為氮芥而發揮作用,能抑製腫瘤生長。用於治療急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以及流行性出血熱、腎炎腎變期等。

副作用:①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等。②骨髓抑製,如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等。

③出血性膀胱炎,表現為尿頻、尿急、血尿、蛋白尿等,應及時停藥並多飲水。④脫發較為常見,一般在治療後期出現,停藥後可再生。⑤肝損害,少數病人可產生黃疸及肝功能損害。

3、順鉑。能與DNA結合形成交叉鍵,從而破壞DNA的功能而不能再複製。臨床用於睾丸腫瘤,亦可用於頭頸部癌、卵巢癌、肺癌、惡性淋巴瘤、軟組織瘤等。

副作用:主要有毒性,嘔吐、惡心、聽力減退及神經症狀。

4、絲裂黴素。為一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臨床用於胃、肺、乳癌、慢性粒細胞血血病、惡性淋巴瘤等。

副作用:骨髓抑製以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最明顯,也常有惡心、嘔吐、腹瀉等。

5、幹擾素。本晶具有抗病毒、抑製細胞增殖,調節免疫及抗腫瘤作用。

副作用:常見有發熱、白細胞減少等。

6、左旋咪唑。有增強免疫作用,能使受抑製的巨噬細胞和T細胞功能恢複正常。主要用於免疫功能低下者,恢複免疫功能後,可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7、環孢素。主要用於防止異體器官或骨髓移植時排異等不利的免疫反應,常和糖皮質激素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