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產程,準媽媽應根據醫生的指導或平時的練習在宮縮時配合用力。正確動作是雙腿蹬在產床上,雙手握住床把,或取抱膝位,或取蹲位。宮縮時,先深吸氣,然後屏住氣像排便一樣向下用力,盡可能屏得時間長點,緊接著做一次深呼吸後再深吸一口氣,再屏氣用力,這樣每次宮縮時用2~3次力。胎寶寶即將娩出時,應按醫生的要求張口哈氣,以減輕腹壓,防止產道裂傷。
自我暗示減輕分娩痛苦
麵對分娩,準媽媽可以進行自我暗示:痛苦是為了讓寶寶更聰明。產痛能使準媽媽腦中產生一種抗痛物質——腦啡肽,這種物質對胎寶寶智力的發育非常有益。在自然分娩時,如果能用“痛苦是為了讓寶寶更聰明”這樣的自我暗示,無疑可以讓自然分娩更快速,減少自然分娩的痛苦。
消除緊張情緒可縮短產程
引起生產不適的因素包括缺乏對分娩知識的了解、身體不能放鬆、子宮肌肉缺氧、社會心理影響等,其中,心理影響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有不少準媽媽受到影視劇誇張效果的影響,一躺到產床上就出現緊張疼痛綜合征,四肢僵硬、呼吸加快、血壓上升,導致痛感加劇。結果還沒有正式生產,就吃不好,睡不好,消耗了大量體力,到正式臨產時則疲乏無力,因而產程被迫延長。
此時,進行拉瑪澤呼吸減痛分娩法可幫助準媽媽放鬆心情、減輕疼痛、縮短產程。一般情況下,初產婦的第一產程長達11~12小時,是準媽媽最痛苦和最難熬的階段,而使用拉瑪澤呼吸分娩法的產婦,第一產程的平均時間為7~8小時,縮短了4個小時左右。
待產過程中要做的事
準媽媽在待產過程中,要做好下列事情。
注意飲食。初產婦的平均產程為12小時,注意飲食是為保證有充足的精力及體力在生產過程中用力。因此,準媽媽一定要在待產過程中吃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並注意攝入足夠的水分。
排尿和排便。如果第一產程早期未按時解小便,到第一產程晚期,由於胎頭下降壓迫膀胱,會造成排尿困難,且容易造成泌尿係統感染。
活動和休息。臨產後,若準媽媽宮縮不強,未破膜,可在室內適量活動,這有助於推進產程進展。
臨產時胎位的變化
有些準媽媽在門診產前檢查時一直被告知胎位是正常的,而生產過程中卻被告知“胎位不正”,對此準媽媽及家屬可能難以理解。
其實這是對妊娠、分娩的知識缺乏認知引起的。在門診檢查時,隻要胎頭向下時,就認為胎位是正的。但是因胎頭的朝向和俯屈不同仍有胎位不正的可能性存在,這種胎位不正隻有在臨產後才能被檢查出來。
正常胎頭位置應該為枕部朝向準媽媽左前方或右前方,胎頭俯屈,枕部位置最低。如胎頭枕部朝向準媽媽一側、朝向正前正後方,朝向後側方均是異常的胎位,如胎頭俯屈不良,額、麵部等部位處於最低位置時也是異常胎位。
這些胎位不正都要等到宮口開至4厘米後才能確定,至少也要開至2厘米才可初步診斷。
專家指導
臨產時胎位不正在診斷後不能立即得到處理,因為有一部分是臨時的初始胎位。在臨產一段時間後,由於分娩產力的作用,多可使胎頭發生旋轉和俯屈,回到其正常的位置。
分娩時的正確姿勢
準媽媽在分娩時,一般是以仰臥的姿勢來用力。不過,如果感到腰痛,就應該馬上告訴醫生,改變為側臥或俯臥的姿勢。在分娩時,準媽媽用力的原則是要自然,想用力的時候就用力,不要過於勉強。
另外,胎寶寶下降到出口時,準媽媽的腹部會有很強烈的腫脹感和疼痛感,這會使準媽媽因疼痛而出現緊張和混亂的現象。這時,準媽媽應睜開眼睛做深呼吸,穩定自己的情緒。
分娩時仰臥用力的方法
分娩時如何正確用力很重要,如果用力得當將會大大縮短產程。分娩仰臥時用力的方法如下。
雙腿充分張開,膝蓋彎曲,後腳跟盡量靠近臀部。兩手向後舉,抓住床頭的欄杆或兩側的把手;先充分吸氣,從鼻子吐氣的同時停止呼吸,幾秒鍾後再慢慢像是要排便或打開肛門似的逐漸用力;緊閉嘴唇,直到最後都不要讓空氣漏出來。從吸氣、用力到吐氣完畢,大約需要25秒鍾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