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欲望:財富的源泉
加拿大艾伯塔省一名十七歲的女高中生最近發出豪言壯語:到二十五歲時她一定要成為百萬富豪。
這位已擁有可觀財富的理財高手叫萊絲莉·斯考吉,她有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經曆。從十歲起,她就把打工所得的收入投資於加拿大儲蓄公債,不久又轉而投資一家基金和證券市場。
斯考吉不是富家之女,她沒有什麼本錢,她的“投資觀”是:即便是小孩子也要有賺錢的欲望。
卡耐基說:欲望是開拓命運的力量,有了強烈的欲望,就容易成功。因為成功是努力的結果,而努力又大都產生於強烈的欲望。正因為這樣,強烈的創富欲望,便成了成功創富最基本的條件。如果你不想再過貧窮的日子,就要有創富的欲望,並讓這種欲望時時刻刻鞭策你,激勵你,讓你向著這一目標堅持不懈地前進。許多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那就是創富的欲望是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源泉。
20世紀的一項重大發現,就是認識到思想能夠控製行動。你怎樣思考,你就會怎樣去行動。你要是強烈渴望致富,你就會調動自己的一切能量去追求創富,使自己的一切行動、情感、個性、才能與創富的欲望相吻合。對於一些與創富的欲望相衝突、相矛盾的東西,你會竭盡全力去克服、消除,對於有助於創富的東西,你會竭盡全力地去扶植、擴大。這樣,經過長期的努力和調節,你便會成為一個你所渴望的創富者,使創富的欲望變成現實。相反,你要是創富的欲望不強烈,一遇到少許挫折,便會偃旗息鼓,將創富的欲望淡化或壓抑下去。
安德魯·卡內基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年輕時隻能幹一些鍋爐工、記賬員、電報業務辦事員等最低層的工作。除了機敏和勤奮,卡內基一無所有。但卡內基具有強烈的致富欲望,他在少年時代就立下誓言:賺錢成為大富豪。當時美國處在動蕩及戰亂年代,他的夢想被人恥笑,說他是可笑的野心家。但他就是在這種強烈的創富欲望的激勵下,最終登上了美國“鋼鐵大王”的寶座。
曆史和現實都可以證明,信心與欲望的力量可以將人從卑下的社會底層提升到上層社會,使窮漢變成富翁,使失敗者重整雄風,使殘疾人享有健康……欲望的力量就在於,使人在強烈的欲望衝動下,把那些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把“自己不行”的卑微感徹底拋開,昂首闊步地走向成功。尤其是在改變經濟狀況的活動中,欲望越強烈,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離成功的目標也就越近。
五十年前,巴尼斯從新澤西州的奧倫芝的貨運列車上爬下來時,他的外表也許像一名無業遊民,但是他卻具有國王一樣的思想。
他通過鐵路走向愛迪生辦公室的途中,他想像自己站在愛迪生的麵前,聽見自己要求愛迪生給他一個機會,以實現他一生著了迷似的熾烈欲望——要做這位偉大發明家的商業夥伴。
巴尼斯的欲望並不隻是一個希望。它不是一種祈求,它是一種強烈跳躍的欲望,它淩駕於一切之上,它是明確的。
數年之後,巴尼斯再度站在愛迪生的麵前,站在與愛迪生初次會麵時的同一間辦公室裏,這一次他的欲望已經轉變為事實:他和愛迪生成為合作夥伴了,支配他一生的理想終於實現了。
巴尼斯的成功,是因為他具有強烈的成功欲望並選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以他的全部精力、全部的意誌力以及他的一切,去奔向這個目標。
這是一個由明確欲望產生力量的證明:巴尼斯達到了目標,是因為他什麼都不要,隻要做愛迪生的合作夥伴。他構想出一套計劃,借此計劃達到了目的。他破釜沉舟地堅持著他的欲望,直到這欲望變成事實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