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英雄神話境界的解讀與意義——序《英雄先遣連》(1)(2 / 2)

李狄三帶領全連官兵不僅叫響了“越艱苦,越光榮,困難麵前出英雄;越團結,越堅強,群眾賽過諸葛亮”的口號,而且還創作了《光榮小唱》、《戰勝困難》和《頑強歌》等歌曲,激勵大家克服悲觀情緒,樹立戰勝疾病、戰勝困難的信心。就是在斷糧、斷鹽、天天死人、一天舉行十幾次葬禮的時候,他們依然把笑作為犧牲前的最後一項任務,沒有一絲一毫的低沉哀傷。由此看出,他們把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弘揚到了極致。先遣連這種天殉地殤的英雄氣概,是我們今天加強部隊建設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的優良傳統。在新形勢下,盡管我們麵臨的環境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但先遣英雄連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先遣連的經驗永遠值得我們借鑒。

從敘事的意義上講,在人類神話時期已成為過去的漫長歲月裏,人類在描繪自己的英雄形象時,不再帶有我們認知範圍之內的烙印,在一種嚴酷的現實環境下,凸顯了普通人身上難以具備的素質。《英雄先遣連》令人萬分感動地展示了一群英雄群體成為神的過程。值得稱奇的是,這部作品,以解放戰爭為背景,以進軍西藏、進軍阿裏為敘事主線,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一個英雄群體的智慧、勇敢、堅強、信念。公丕才在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身上,寄托了他鮮為人知的創作主體理想,從而使作品通篇洋溢著革命的理想主義色彩,在現實主義的敘事中,為英雄神話插上了一雙靈動的翅膀,飛升到了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政治高度。

毋庸諱言,《英雄先遣連》對於英雄與死亡這一矛盾關係的酷烈展示,再一次完美地詮釋了英雄主義、愛國主義的潛質。作者以冷峻的筆調,客觀強硬地顯示出了英雄涅盤的孤傲和清高。進藏先遣英雄連136名官兵中,犧牲在新疆於闐普魯至西藏阿裏紮麻芒堡千餘公裏高原線的有63人,這是西北戰區光榮革命曆史的壯麗畫卷。這個題材,公丕才同誌在作品中有意提煉一種精神,把這種精神作為有意義的死亡價值之美學特質,崇高到了當仁不讓地占有主導的敘事地位。公丕才的勇氣在於他敢於把死亡作為主題及其變奏,他的聰穎就在於用別具一格的目光去看待死亡,用一顆敏感的心去關照我軍曆史上的一種罕見的苦難之中的死亡。如他在書中寫道:“隨著海拔的爬升,剪刀口就一點點咬緊,指不定哪一個瞬間,那張開的剪刀口就會哢嚓一聲,永遠刈去一條鮮靈的生命,或讓你變成一座小小的山峰,或來不及讓你叫一聲就撲倒在地,成為一具永不腐朽的冰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