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乙型肝炎
一、什麼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炎性病變為主,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傳染病,少數患者可以轉化為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國發病率最高。目前,我國為乙肝高發區,全國每年乙型肝炎發病人數約為269萬,全國約有1.3億多人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約有2000萬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的危害性有以下幾點。
1.乙肝病毒傳染性強,難於控製。
2.乙肝病毒攜帶者眾多,更多的是隱性感染,難以控製其傳染性。母嬰傳播是常見的傳染途徑之一。
3.乙型肝炎很容易慢性化,治療時間長,影響學業和工作,從而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給患者帶來精神壓力,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4.乙型肝炎預後較差。約有25%的乙型肝炎最終將轉化為慢性肝病。
5.無特效藥物。到目前為止,仍沒有特效藥物以清除人體內的乙肝病毒,一旦發病隻能對症治療。我國每年用於病毒性肝炎治療的直接費用超過1000億元。
二、乙肝病毒和乙肝血清標誌物
(一)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HBV)有3種形狀:小球形顆粒、管狀顆粒和大球形顆粒。
其中大球形顆粒是完整的乙肝病毒,它是1970年由Dane發現的,而被命名為Dane顆粒。一般的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質和細胞核,而Dane顆粒則是以核酸為中心,外麵包有一層稱為“核殼蛋白”的蛋白,這是病毒的核心部分,被稱為核殼體。核殼體外麵還有一層外殼,主要成分為脂蛋白。所以說乙肝病毒是具有雙層殼的病毒。
核酸是乙肝病毒的核心,是病毒複製的模板。核殼分泌e抗原(HBeAg)。
外殼含有S抗原,即乙肝病毒表麵抗原(HBsAg)。
小球形顆粒是大小不一的小球狀顆粒。管形顆粒或絲狀、柱狀顆粒形狀和長短不一,實際上是一串聚合起來的小顆粒。管形顆粒和小球形顆粒,化學成分為脂蛋白,屬於表麵抗原(HBsAg),不含核酸,是病毒的外殼成分。這兩種顆粒嚴格說都不屬於完整的乙肝病毒,不能自我繁殖,所以意義僅是標誌著有病毒感染,而不具備傳染性。
(二)乙型肝炎血清標誌物
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會在體內,尤其是血清中留下痕跡,通過檢測這些痕跡,就可以知道是否有乙肝病毒感染。這些“痕跡”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乙型肝炎血清標記物。乙型肝炎血清標記物主要包括3對抗原抗體係統,即表麵抗原(HBsAg)、表麵抗體(HBsAb),e抗原(HBeAg)、e抗體(HBeAb),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體(HBcAb)。由於技術問題,難以檢測到核心抗原,所以這3對抗原抗體係統中隻能檢測到兩對半,這就是俗稱的“兩對半”,是目前臨床最為普及的乙肝病毒學檢查指標。
1.表麵抗原
是乙肝病毒外殼的蛋白,是血清中最早出現的HBV標誌物,HBsAg滴度表示HBsAg在血清中的含量。
2.表麵抗體
是乙肝疫苗接種或接觸乙肝病毒後產生免疫效果的標誌,是一種保護性抗體。
3.e抗原
是HBV顆粒的核心蛋白,是HBV複製和具有傳染性的重要標誌,也是HBV急性感染的早期標誌。在乙型肝炎急性期,血清中HBeAg消失表示預後良好,HBeAg持續陽性提示HBV在體內持續複製,肝病易反複,預後差,因此HBeAg可作為急性乙型肝炎輔助診斷和預後指標。
4.e抗體
是HBeAg的特異性抗體,表示HBV感染進入後期,病毒複製減少,傳染性弱,一般HBeAg陰轉為抗-HBe陽性時,表示病情好轉,預後佳。
5.核心抗體
為乙肝病毒感染的標誌,出現早、滴度高、持續時間長,甚至終身攜帶,高滴度時表示乙肝病毒仍在複製。
三、讓人類棘手的乙肝病毒
(一)抵抗力
HBV在細胞外有很強的存活能力,對外界環境、溫度有較強的抵抗力,因而有很強的傳播活性或傳染性。
在30~32℃條件下,乙肝病毒可以保持傳染能力至少6個月,37℃能存活7天,在56℃尚可維持6小時,能耐60℃4小時。在-20℃穩定,其活性可保持20年,反複凍融20~40次其抗原性很少改變。在酸性和堿性環境中將HBV放置60分鍾,它都有良好的適應性,不易被滅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