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飲食有宜忌
忌食或少食含脂肪和膽固醇過高的食物,如大量牛奶、雞蛋、肥肉、動物油脂、煎炸食品。
忌食辛辣、刺激、油膩食品;出現腹脹,暫停牛奶和蔗糖的攝入;嚴格限製鹽、味精、鹹菜、醬菜的攝入;嚴格戒煙戒酒,忌食生冷食物。
少吃粗糧、整粒黃豆、火腿、鹹肉等容易產氣、不易消化的食物。
少量多餐,每日4~5餐;選用新鮮、質軟、容易消化的食品;烹調多樣化,花樣多變,促進食欲;食欲減退時,可適當補充食糖、蜂蜜等。
每日營養素供應量,若按照體重60kg的中年男性計算,應攝入主食300~350g,肉、魚、肝等200g,雞蛋1個或牛奶200ml,蔬菜、水果500g,糖50g,烹調用油25g以下。
三、乙型肝炎肝硬化
(一)無腹水及靜脈曲張
無腹水及靜脈曲張的肝硬化患者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容易消化的普通飯或軟飯。
高熱能即每日一般10460~11715kJ(2500~2800kcal),應根據年齡和體力活動強度適當調整。高熱能的攝入有利於節省蛋白質的消耗,以保證修複損壞的肝組織,又可保證肝的活動有足夠的能量,還可補償由於患病而造成的消耗,並增加體力,促進康複。
高蛋白即每日蛋白質總攝入量應為100~120g,並注意供給高生物價蛋白質,如牛乳、雞蛋、魚、蝦、瘦肉等。其所含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比例適當,與機體組織相近似,有利於保持肝細胞和已受損害的肝組織得到修複和再生,還可保證肝細胞合成載脂蛋白(運輸脂肪)所需的氨基酸。
糖類每日供給量為350~450g,可保證肝糖原貯備充足,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節省蛋白質。主食可采用大米、麵粉等,還可選用葡萄糖粉、白糖、蜂蜜、水果等易消化的單糖或雙糖類。
脂肪攝入每日以40~50g為宜,並盡量攝入植物油。膽汁性肝硬化,應給予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定期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D。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者補充維生素K和鈣質。
肝硬化時常發生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為保護肝細胞和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宜供給含多種維生素及鐵、鋅、鎂等離子的食物。
食物纖維可以利膽、通便,如果膠、海藻等,可以將其做成果汁凍、西瓜凍、杏仁豆腐等食品,但製作過程中不可添加人工香料、防腐劑、著色劑等。
同時多選用蔬菜、水果和菌藻類,既可增加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又有利於廢物的排出,對調節血脂、血糖水平也有好處。
選用新鮮、不變質的食物,避免添加劑、防腐劑,肝硬化時肝的解毒能力差,這些食物會加重肝細胞的損害。
一日飲食以少量多餐為宜,一日兩餐之外,可另加兩次加餐。戒酒;忌吃一切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油炸、幹硬、煎烤以及帶有碎骨、帶刺的魚類和禽肉類食品;少吃或不吃產氣多的食品,如紅薯、汽水、甜食等。
(二)有腹水及靜脈曲張
乙型肝炎肝硬化有腹水及靜脈曲張時的飲食原則是高熱能、高蛋白質、高維生素軟飯或少渣軟飯。
有腹水、水腫時,機體蛋白質喪失較多,如不及時補充,將造成機體蛋白質相對不足。但是肝硬化晚期,肝處理蛋白質的能力下降,而且肝功能嚴重衰竭可出現血氨升高、肝性腦病傾向,此時應嚴格限製蛋白質的攝入量,以免病情惡化。
肝硬化伴腹水時,更易丟失大量維生素C,必要時可適當飲用強化維生素C的飲料及口服維生素C製劑,多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
中、早期肝硬化無腹水時不用限製水和鹽的攝入,晚期有水腫、腹水時應限鹽、限水。每天食鹽量不超過2g。一般食譜中不加食鹽已含氯化鈉2~4g,所以基本上是無鹽飲食。嚴重水腫時宜無鹽飲食,鈉限製在每天0.5g左右。
禁食含鈉多的食物,如海產品、火腿、鬆花蛋、肉鬆、醬菜等。
腹水患者每天進水量應限製在1000ml以內,有顯著低鈉血症者,每日飲水量應限製在500ml以內。約有15%的患者,通過限製水、鈉的攝入,可第5章變廚房為藥房——乙型肝炎飲食療法自發性利尿,使腹水減退。腹水減退以後仍需限製鈉的攝入,防止腹水再次出現。
飲食的質地應細軟,避免一切生、硬、脆和粗糙的食物,如帶刺的魚塊、帶碎骨的肉或雞、幹炸丸子、排叉以及含粗纖維多並且未經切碎、剁細和煮爛的蔬菜(如芹菜、韭菜、黃豆芽等),以免食物殘渣引起曲張的食管靜脈破裂出血,造成嚴重後果。伴食管靜脈曲張者應供應流食、半流食或軟食。上消化道出血時應禁食,改用其他途徑(經腸或靜脈)補充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