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將加工切配的原料,掛糊後放入鍋內煎至兩麵金黃起酥,加入調味品,並倒入適量鮮湯,用小火收濃湯汁或勾芡淋明油成菜的烹調方法。製的菜肴具有色澤金黃、質地酥嫩、味道醇厚的特點,適用於豬肉、魚、蝦、雞、豆腐等原料,如鍋豆腐。
11.燉將經過加工處理的大塊或整形原料,放入燉鍋或其他陶瓷器皿中加足水,用小火加熱至熟軟酥糯的烹調方法。燉製的菜肴具有湯多味鮮、原汁原味、形態完整、軟熟不爛的特點。如清燉雞湯。
12.燜是將經過炸、煎、炒、焯水等初步處理的原料,滲入湯汁,旺火燒沸,除去浮沫,放入調味品,加蓋用小火或中火慢慢使之成熟並收汁至濃稠的烹調方法。燜製的菜肴具有形態完整、汁濃味醇、軟熟醇鮮或軟嫩鮮香的特點。可分為:黃燜,用甜醬和醬油;紅燜,不用甜醬,但可以用醬油等深色調味品;油燜,不放深色調味品,突出本色或本味。如紅燜大蝦、油燜雞塊等。
13.汆將加工切細的原料或是泥狀丸形的半成品,放入鮮湯或湯水中加熱至熟的烹調方法。具有湯量多、滋味醇、清鮮、質地細嫩的特點。如清汆丸子。
14.煮將原料或經初步處理的半成品,切配後放入多量湯汁中,先用旺火燒沸,再用中火或小火燒熟調味成菜的烹調方法。煮製的菜肴具有湯多汁濃、湯菜合一、口味清鮮的特點。在川菜中,還有一種水煮的方法,即將雞、魚、豬肉、牛肉切片調味上漿後直接放入調味好的湯汁中煮熟,待湯汁濃稠裝碗時,先將鮮菜炒熟墊底,再盛入主料,撒上切細的辣椒和花椒末,再潑熱油成菜。
如水煮魚、水煮牛肉等。
15.蒸將加工切配、調味裝盛的原料利用蒸汽加熱使之成熟或軟熟入味成菜的烹調方法。蒸製的菜肴具有原形不變、原味不失、原湯原汁的特點。可分為清蒸、粉蒸和幹蒸。如清蒸鱸魚、粉蒸丸子。
16.涮用火鍋將調製好味的清湯、奶湯或鮮湯燒沸,將切成薄片的各種原料放入湯汁內燙至熟,撈出後蘸上調味品直接食用的烹調方法。特點是原料多樣,鮮香細嫩,湯鮮味美,熱度較高,邊吃邊涮。
17.拔絲將經過油炸的半成品放入白糖熬製成能起絲的糖液內,蘸裹掛糖成菜的烹調方法。待成品掛好糖液後將其中幾塊相互黏結的菜肴拉開,隨即拔出糖絲。拔絲呈琥珀色,具有明亮晶瑩、外脆裏嫩、口味甜香的特點。
18.涼菜又稱冷菜、冷盤、冷拚等。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熱製涼吃”,是指經烹調成菜靜置晾涼,再進行調味裝盤;或加熱熟製晾涼,裝盤調味成菜;另一類是“涼製涼吃”,是指原料不加熱熟製,僅經過醃製調味裝盤而成的菜肴。
肝病患者安排飲食或外出就餐時應多選用蒸、煮、燉、拌、熗等用油少,熱量低的烹飪方式,少用油煎、油炸、鹽醃、煙熏等方式。
三、根據體質選擇食物
見下文“體質養生”。
第五節肝病食譜設計
肝病患者應在“食物寶塔”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設計食譜,總的原則是:合理搭配、全麵營養;多食用優質蛋白,動、植物蛋白搭配合理;適當脂肪;多食蔬菜、水果;粗糧、細糧搭配;少吃多餐;根據自身情況可選用普食、軟飯、半流食和流食。大致來說,每日可攝取魚、肉、蛋類100~200g,豆類及豆製品50~100g,蔬菜400~500g,水果200~300g,穀類300~400g,食用油15~25g,乳類150~200g,白糖10~20g,總熱量在2000~2500kcal。
一、急性肝炎軟飯食譜
早餐:脫脂牛奶250ml(可加白糖25g),鹹麵包50g,中等大小煮雞蛋1個(50g)。
午餐:軟米飯(粳米150g),清蒸魚(鯽魚100g),圓白菜炒西紅柿(圓白菜150g、西紅柿100g)。
加餐:水果100g。
晚餐:大米粥(粳米25g),饅頭(麵粉100g),青筍木耳炒雞絲(青筍150g、木耳15g、雞絲50g),口蘑炒冬瓜(口蘑25g、冬瓜150g)。
二、慢性肝炎普食食譜
早餐:脫脂牛奶200g,蒸雞蛋1個,發糕(麵粉50g)。
加餐:豆腐腦200g,蔬菜汁50g。
午餐:米飯(粳米100g),清蒸魚(鯽魚100g),西葫蘆炒肉(西葫蘆150g、瘦肉50g),黃瓜湯(西紅柿50g、黃瓜50g)。
加餐:油茶麵25g。
晚餐:麵片(麵粉100g),炒豆芽(綠豆芽100g),炒雙絲(土豆絲100g、胡蘿卜絲50g)。
三、脂肪肝普食食譜
早餐:大米粥(粳米50g),饅頭(麵粉50g),煮雞蛋1個,心裏美蘿卜絲100g(加鹽1g)。
午餐:清蒸魚(鱸魚200g),西紅柿豆腐湯(西紅柿75g、豆腐50g),大米飯(粳米125g),花生油5g,食鹽2g。
晚餐:胡蘿卜炒豬肝(豬肝150g、胡蘿卜50g、黃瓜50g),白菜蝦皮湯(白菜75g、蝦皮5g),饅頭(麵粉125g),花生油10g,食鹽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