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變廚房為藥房——乙型肝炎飲食療法(5)(1 / 3)

萸肉粥

【原料】山茱萸肉15g,糯米50g,紅糖適量。

【製法】同入沙鍋加水500ml,文火燒至米開粥稠。每日晨起空腹頓服,10d為1個療程。

【功效】具有補益肝腎、收斂固澀的功效,適用於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或重症肝炎恢複期。

內金香附粥

【原料】炒雞內金3~5個,麥芽30g,萊菔子10g,香附15g,蒼術12g,粳米60g,白糖適量。

【製法】先用沙鍋把上藥煎煮,去渣取汁,然後加入粳米煮粥,粥熟後加入白糖,稍煮即成。每日2次,溫熱服。

【功效】行氣化濕,消積導滯。適用於肝硬化腹脹滿、食不消、小便不利、大便幹燥。

防己二術粥

【原料】漢防己45g,蒼術、白術、白茅根、益母草、牛膝、葫蘆瓢各30g,太子參、山藥各15g,粳米100g,白糖適量。

【製法】將上藥煎煮兩次,取汁去渣,每次取1/2藥液,放入粳米煮粥,粥將熟時調入白糖,稍煮即成。每日服2次,溫熱服,30日為1個療程。

【功效】健脾燥濕,利水消腫,活血化瘀。適用於肝硬化腹水。

【宜忌】服藥粥期間,禁酸、辣、鹹等刺激物。

大戟雞蛋粥

【原料】大戟3g,雞蛋1枚,粳米50~100g,白糖適量。

【製法】先將大戟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粥,粥將熟時,打入雞蛋調勻,稍煮即成。每日1~2次,溫熱服食。3~5天為1個療程。

【功效】消痰逐水,解毒補虛。適用於肝硬化腹水、四肢水腫、水腫腹滿、小便不利及大便幹燥秘結者。

【宜忌】懷孕婦女不宜選用。

(三)適用於慢性肝炎的藥粥

黃精粥

【原料】黃精15g(鮮品30g),大米50g,冰糖適量。

【製法】將黃精洗淨,切細。大米洗淨,與黃精一同放入鍋內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略煮片刻即成。溫熱食用。早、晚餐食用。

【功效】補肝陰、益肝氣、潤肺胃、強筋骨。適用於慢性肝炎。

茯苓粉紅棗粥

【原料】茯苓粉30g,粳米100g,紅棗20枚。

【製法】先將紅棗文火煮爛,連湯放入粳米粥內,加茯苓粉再煮數沸即成。每日服2次,可酌加紅糖。

【功效】健脾補中,利水滲濕,安神養心。適用於慢性肝炎、脾胃虛弱、腹瀉、煩躁失眠等症。

柴胡疏肝粥

【原料】柴胡、白芍、香附子、枳殼、川芎、甘草、麥芽各10g,粳米100g,白糖適量。

【製法】將上7味藥煎取藥汁,去渣,粳米淘淨與藥汁同煮成粥,加入白糖稍煮即可。每日2次,溫熱服。

【功效】疏肝解鬱,理氣寬中。適用於慢性肝炎、肝鬱氣滯之脅痛低熱者。

獼猴桃粥

【原料】獼猴桃200g,大米100g,白糖適量。

【製法】大米水浸1小時,獼猴桃去皮核,切成丁。一同入鍋,加水燒開,待熟時加白糖,稍煮即成。

【功效】主治慢性肝炎,脅痛。

陳杏薏苡仁粥

【原料】陳皮6g,杏仁15g,薏苡仁50g。

【製法】將陳皮水煮去渣,加薏苡仁、杏仁共煮粥。每日服1劑,7~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慢性肝炎。

紅豆薏米粥

【原料】紅小豆、薏苡仁各適量。

【製法】用紅小豆、薏苡仁熬粥。食粥。

【功效】健肝,利濕,解毒。主治慢性肝炎。

黃芪粥

【原料】生黃芪30~60g,糯米適量。

【製法】將生黃芪研成粉末,加適量糯米(或大米、小米),開鍋後小火熬1小時成粥。常服。

【功效】補中益氣,健肝消腫,固表防風寒。主治慢性肝炎。

山藥粥

【原料】山藥30g,白扁豆15g,大米100g,白糖少許。

【製法】將大米淘淨,山藥切片,白扁豆洗淨。大米、白扁豆入鍋,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至八成熟,放入山藥片、白糖,熬熟即成。每日1次,可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