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孕育健康後代——乙型肝炎患者的婚育(1)(1 / 2)

第一節婚戀期

一、預防乙肝

先來看一下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

1.母嬰傳播即由攜帶乙肝病毒的孕婦傳染嬰兒的一種方式,這也是最常見、最重要的傳播途徑,包括妊娠期感染、圍生期傳播、哺乳過程中的傳播。

2.性傳播乙肝病毒陽性者的唾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中都含有乙肝病毒,而在性生活過程中,男女雙方的性器官都可以出現損傷,從而傳播病毒。

有多個性伴侶者感染的危險性會明顯增高。

3.血液傳播輸入帶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血製品而感染。目前我國提倡無償獻血,獻血員都需要接受嚴格的乙肝表麵抗原篩查,所以經輸血(全血、血漿、紅細胞、血小板等)或血液製品(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引起的乙肝病毒感染已經很少發生。一般生活或工作接觸,如握手、擁抱等不存在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染乙肝病毒。經血傳播HBV是主要傳播途徑之一,包括輸入血液和血製品、注射、手術、采血、拔牙、內鏡檢查、活體組織檢查、針刺、文身、紮耳環孔和醫務人員意外刺傷等。近年來由於執行獻血法、輸血法後,經血液、血製品傳播HBV已明顯減少,但還未能徹底根治,少數HBsAg陰性,HBV-DNA陽性的血液仍可引起感染;單獨HBcAb陽性者仍可測出HBV-DNA。

4.破損的皮膚或黏膜含乙肝病毒的體液或血液可以經破損的皮膚或黏膜傳播。這種方式主要發生於各種醫療器械(注射器、針灸針、手術器械、口腔器材、各種內鏡等)消毒不嚴的醫源性傳播,靜脈內濫用毒品,修腳、文身、穿耳洞等操作,以及醫務人員工作中的意外暴露等,公用剃須刀和牙刷也可以傳播乙肝病毒。

因此,除了血液、母嬰傳播之外,性接觸以及生活密切接觸都可以傳播乙肝病毒。婚戀中的男女,如果一方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而另一方沒有免疫力,則就容易傳染乙肝病毒。在這種情況下,感染的一方應該將情況告知對方,讓對方做乙肝病毒標誌物及肝功能檢查。如果對方沒有乙肝表麵抗體,說明其缺乏對乙肝病毒的特異性免疫能力,應及早注射乙肝疫苗,科學預防密切接觸造成的乙肝病毒感染。

二、婚前檢查

我國是乙型肝炎的高發病地區,表麵抗原陽性者約占10%,表麵抗原主要存在於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唾液、淚液、乳汁及精液、陰道分泌物中,夫妻的親密關係增加了乙肝病毒傳播的機會,因此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攜帶者在結婚前一定要做必要的檢查和相應的處理。

對於乙肝病毒攜帶者來說,在結婚之前一定要讓配偶檢測乙肝“兩對半”。

如結果均為陰性,則必須注射乙肝疫苗,最好在產生表麵抗體以後再結婚。

乙型肝炎急性期的患者應暫緩結婚,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待臨床症狀明顯好轉,肝功能恢複正常、體內病毒水平較低時再考慮結婚。同時也要檢查對方血清,以了解是否有免疫力,如果屬於沒有免疫力的易感者,應注射乙肝疫苗,產生保護性抗體後再結婚。

隻要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在適宜的時機結婚,乙型肝炎患者完全可以與正常人一樣結婚、生育。

三、性生活及避孕

性傳播是乙肝病毒傳播的一種方式,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在過性生活時,應結合自身情況進行,並注意防護。乙型肝炎急性期,應暫停性生活,此時減少性生活可以減少能量消耗,配合治療促進肝細胞恢複。肝炎恢複期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進行適當的性生活,以不感到疲勞為度。慢性肝炎合並肝硬化者多性欲低下,不應勉強過性生活。

在過性生活時,乙型肝炎患者及其配偶應采取一些基本的防護措施。首先,如前文所述,應該在肝功能恢複正常、體內病毒水平較低時過性生活,以減少傳播的危險性。過性生活時應使用安全套,避免因陰道分泌物的接觸或精液帶有乙肝病毒而傳染。月經期及有婦科疾病時避免過性生活。避免特殊的不良性交方式。避免深吻,尤其是對方有口腔潰瘍時。

乙肝病毒攜帶者可以選用安全套、宮內避孕環避孕,避免藥物避孕。因為避孕藥需經過肝代謝,有一定的肝損傷作用,會加重肝的負擔,甚至引起藥物性肝炎。

對乙型肝炎患者來說,由於肝對雌激素、孕激素代謝能力降低,所以女性常有閉經、月經延期等表現,不宜掌握排卵時間,所以選擇正確的避孕方法十分重要。此時最適宜用安全套,或陰道隔膜或避孕藥膜避孕。避孕藥會加重肝的負擔,促使病情惡化,並造成肝中毒。而肝功能不良時,體內凝血酶原減少,凝血功能障礙,容易出血,所以不宜放置避孕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