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嬰幼兒接種:見上文。
(2)兒童接種:新生兒期未接種乙肝疫苗的兒童應進行補種,劑量為5mg重組酵母或10mgCHO乙肝疫苗。
(3)成人接種:非HBsAg陽性成人按“0-1-6方案”接種,劑量為20mg重組酵母或20mgCHO乙肝疫苗。4~5年後應加強接種1次。對於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病毒無症狀攜帶者而言,注射乙肝疫苗都不會產生相應的保護性抗體。對於以往感染過乙肝病毒,現在已經自然獲得有效性保護性抗體者,也沒有必要再接種疫苗。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治療後完全治愈並康複,乙肝病毒“兩對半”表麵抗原已陰轉,隻有核心抗體為陽性,而保護性乙肝病毒表麵抗體始終不能產生,此時可以試用乙肝疫苗注射,促使其產生乙型肝炎表麵抗體。
(4)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血液透析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製藥者,應增加疫苗的接種劑量和針次。對3針免疫程序無應答者可再接種3針或換用不同種類的乙肝疫苗。
(5)意外暴露者:對意外暴露者進行乙肝疫苗與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免疫或單用乙肝疫苗免疫,具體內容見下文。
2.禁忌證
(1)有血清病、支氣管哮喘、過敏性蕁麻疹、對青黴素等藥物過敏、對疫苗中任何成分過敏者禁用。
(2)低體重、早產兒暫時不宜接種,一般主張滿1個月齡或出院時接種;HBsAg陽性產婦的早產兒應在出生12小時內接種。
(3)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和處於急性傳染病恢複期以及有心髒病、腎病、肝病的兒童不宜接種。
(4)感冒、輕度低熱等暫緩接種。
(三)接種和儲存方法
注射方法為肌內注射,成人采取上臂三角肌中部。新生兒和嬰兒應在大腿前外側肌內注射。注射後應保持局部衛生,最好3天內不要擦洗。
1.不良反應個別人可有注射局部疼痛、紅腫或中低度發熱,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可自行緩解,必要時可對症處理。
2.儲存乙肝疫苗良好的儲存條件是2~8℃冷藏,嚴禁冷凍保存。過熱或受熱時間過長疫苗效價會受損。超過有效期的疫苗效果也會大大降低。疫苗長期放置後會出現沉澱現象,使用前必須先搖勻,不搖勻會影響效果。成人注射前應先測定乙肝病毒指標,如已有感染或感染後已產生保護性抗體,則不需注射疫苗。
乙肝疫苗可以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質炎疫苗、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同時接種,接種程序按照計劃免疫順序進行。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時使用。乙肝疫苗與上述疫苗聯合免疫時,應在不同部位實施接種。
延伸閱讀接種乙肝疫苗與“兩對半”檢測
除新生兒外,接種乙肝疫苗前最好能夠檢測乙型肝炎“兩對半”,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要檢測HBV-DNA,對於HBsAg和抗-HBs均為陰性的易感者,應該及時接種乙肝疫苗。對於曾經感染病毒已經獲得保護性抗體(抗-HBs)者以及HBsAg陽性者都不需要接種乙肝疫苗。
(四)複種
接種乙肝疫苗的目的是使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抗-HBs。一般注射3針乙肝疫苗後1個月,90%~95%的接種者可以檢測到抗-HBs,第2年保持這一水平,第3年下降到74%左右,抗-HBs滴度也下降,但接種後抗體應答者的保護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續12年。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抗-HBs下降至10mU/ml的保護水平或消失,但幾乎所有接種者仍具有對乙肝病毒感染的保護作用,乙肝疫苗免疫後機體特異性免疫記憶可長期存在,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進行抗-HBs監測或加強免疫。對高危人群應進行抗-HBs監測,一旦抗-HBs≤10mU/ml,應盡快予以加強乙肝疫苗免疫。
(五)接種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