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乙肝防治的總體目標是:采取免疫預防為主,防治兼顧的綜合措施,優先保護新生兒和重點人群,有效地遏製乙型肝炎的高流行狀態,至2010年止中國人群乙型肝炎發病率和乙型肝炎表麵抗原攜帶率有顯著下降,並降低由乙型肝炎引發的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目前我國每年用於病毒性肝炎治療的直接費用超過1000億元。感染了乙肝病毒,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還會影響到升學、就業、入伍、婚嫁等,幹擾正常生活,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必須預防和控製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感染的預防策略包括控製和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者。
第一節控製傳染源
做好乙型肝炎的普查工作,及時發現乙肝病毒攜帶者和乙型肝炎患者,告知有關病毒傳播和防治的知識,盡量減少乙型肝炎傳播。乙型肝炎傳染源即所有攜帶乙肝病毒的人,包括急性、慢性、隱匿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攜帶者等。總之,隻要血清HBV-DNA呈陽性者,就是傳染源。
一、急性乙型肝炎
急性乙型肝炎的潛伏期為28~160天,平均70~80天。急性乙型肝炎自潛伏期開始,直至HBV完全被清除(6個月之內)為止,均有傳染性。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因有較明顯的症狀及體征,肝功能異常,多接受住院治療。此類患者較容易按傳染病防治法進行隔離治療及登記管理。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痊愈後,半年內若無明顯臨床症狀和體征,肝功能持續正常,則可恢複工作。
二、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
此類患者體內隻要存在HBV複製就是傳染源,具有將HBV傳染給易感者的可能性。但其臨床表現多樣,病情輕重不一,病程漫長,難以限定具體的傳染期,更難以實施有效的控製和隔離。
現全國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00萬~3000萬之多,除應積極進行抗HBV治療外,還必須向患者及其家屬耐心細致地講解預防知識,說明預防HBV感染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避免或減少傳染易感者。
三、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
我國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有1億多人,雖然無明顯症狀及體征,肝功能也基本正常,但在其體內存在HBV複製,所以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有傳染性,是重要的而又難以控製和管理的傳染源。在管理上應做到以下幾點。
1.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定期(以3~6個月1次為宜)到醫院隨訪檢查(肝功能、HBVM、HBV-DNA),一旦發現有炎症活動,應積極抗病毒治療及保肝治療。
2.有婚育計劃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可參照婚育篇,進行相應處理。
比如妊娠前進行有效抗HBV治療,加強妊娠期護理、新生兒免疫以及哺乳期處理等。
3.不要從事飲食服務、幼教、自來水管理等工作。月經期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經血汙染用物,衝洗外陰用的水盆、毛巾等要單獨使用。如偶有外傷出血,要妥善處理傷口,認真包紮,被血汙染的物品如經濟價值不大,應焚燒處理,防止血液汙染生活環境。日常使用的牙具、刀具、麵盆等單獨應用。
4.節製性生活,對HBsAb陰性的對方應及時應用乙肝疫苗進行主動免疫保護。
5.保持愉悅的心態、均衡的營養、充足的睡眠、嚴禁酒煙,使新陳代謝平衡、免疫功能協調,增加自愈的能力。
四、HBV隱性感染者
體內乙肝病毒呈低水平狀態或HBsAg陰性。血清HBV-DNA的檢出率不高,但在完成乙肝疫苗免疫方案後,HBsAb無應答,提示可能有乙肝病毒感染。在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大多能檢出HBV-DNA,可作為宮內感染的標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