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有暴食偏食壞習慣,警惕癌症盯上你(1)(1 / 3)

病從口入,有些癌症是吃出來的。

俗話說,“病從口入”。有些人的飲食習慣很不健康,常常暴食偏食,所以,便秘、腹瀉、上腹部疼痛等毛病就找上了他們。很多人因為工作忙碌,有了這樣的症狀都能扛則扛,或者選擇自己去藥店配些藥來服用,久而久之,癌症的隱患也就此埋下了。

在這一章中,醫學博士將把多年來自己總結的疾病早期征兆和在家就能進行的自我檢查方法和您做一個分享。要是您不知道自己平時吃得對不對、好不好,那就跟著醫學博士來查查看,同時了解一些預防癌症的方法。

23.常吃火鍋要小心,當心吃出胃癌

征兆:上腹部疼痛(吃了幹、硬食物後尤其明顯),體重下降。

大病:胃癌。

致病習慣:①平時喜歡吃熱燙、粗硬、醃製食物。②不愛吃蔬菜水果。③吃飯時狼吞虎咽,或有蹲著吃飯的習慣。④抽煙喝酒。

丘先生非常愛吃火鍋,冬天每天吃一頓,夏天隔天吃一頓,年年如此,月月不改,可謂是個不折不扣的“火鍋控”。可現在他是再也吃不動了。前一段時間,他老覺得上腹部疼痛,足足痛了3個多月。尤其是吃到比較幹、硬的食物時,那種疼痛簡直鑽心。更令人擔憂的是,他的體重也急劇下降,足足減少了十幾千克。

妻子十分擔心他,就讓他去醫院做檢查。檢查結果出來了,丘先生的胃部賁門處竟然長了一個直徑6厘米的大腫瘤!

說起賁門大家也許會覺得陌生,其實它的位置在食管與胃之間,因此賁門癌也屬於胃癌的一種。好端端的,這地方為什麼會長腫瘤呢?這很可能和丘先生愛吃火鍋的習慣有關。人體的消化道黏膜非常嬌嫩,隻能耐受50~60℃的食物。假如食物的溫度超過60℃,就容易燙傷消化道和胃。如果人常吃太燙的食物,消化道和胃部黏膜就會反複被燙傷,出現潰瘍,久而久之就會發生惡變,癌症也隨之產生。據統計,愛吃燙食的人,胃癌得病率是一般人的4倍多。

當然,很多胃腸道疾病也會有以上症狀,但癌症的患者,上述症狀一旦出現,就會一直存在。至於症狀相似的非癌症患者(如胃腸道疾病患者),這些症狀會忽隱忽現,而無經常性,症狀的輕重也不相同,要加以辨別。如果患者無緣無故出現黑便、嘔血或是一係列上消化道症狀,一般檢查又查不到病因,那一定要盡早接受進一步檢查,不能拖延,因為這些都有可能是胃癌的征兆。

由於賁門的位置接近腹部,所以當癌細胞擴散時,首先就會引起上腹部的疼痛。同時,患者在吃東西的時候,當食物經過病變的部位,也容易有被噎著的感覺,甚至感覺疼痛。這樣一來,患者就會不想吃東西,久而久之,營養攝入量就會不足,最後身體消瘦,體重下降。

除了燙食,鹽漬食品、醃製食品、黴變食品都是容易誘發胃癌的危險食品。吃飯的習慣也很重要,狼吞虎咽是要不得的,也不要蹲著吃飯。平時要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營養和各種微量元素的攝入。吃大蒜對預防胃癌也有一定幫助,山東有一個縣是胃癌的高發縣,但與之相隔不遠的另一個縣,胃癌發病率卻隻有1/10——究其原因,原來後者的居民經常吃大蒜。

總之,不合理的飲食結構、環境汙染、家族遺傳等多種因素都會導致胃癌。喜歡吃火鍋、麻辣燙和高鹽、辛辣、醃製的食物,酷愛飲酒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都可能破壞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導致各種胃病甚至胃癌的發生。

防治指南

自我檢查: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要警惕胃癌。

1.上腹明顯疼痛。

2.食欲減退。

3.渾身乏力,腰背疼痛。

4.出現惡心嘔吐,進食困難。

5.出現嘔血、黑便。

掛號科別:消化外科

治療與保健:胃癌的治療主要分為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及其他相關治療。臨床上一般會遵循綜合治療的原則,根據病人的機體狀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範圍和發展趨向,合理地運用現有的治療手段,盡可能地根治、控製腫瘤,提高治愈率。

24.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應該去查結腸癌

征兆: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腹部隱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