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和事業的進展有很大的關係,是一個人力量的主要體現。你如出言不遜,跟別人爭辯,那麼,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助力。
——富蘭克林
為語言而驕傲
語言是隨著人類的出現為滿足表達和交際的需要而產生的,具有社會性、工具性和符號性,其初始形成就是說話。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人把“舌頭”、原子彈和金錢稱為獲勝的三大戰略武器,進入21世紀又把“舌頭”、金錢和電腦視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三大戰略武器。這個比喻雖然有些牽強,但也不無道理,起碼代表了兩個時代的主要特點,而在這兩個比喻中,“舌頭”(即口才)能獨冠於三大戰略武器之首,可見口才的價值非同小可。因此我們每一個現代人都應清醒地認識到口才的重要性,進而更好地掌握口才這個隨身攜帶、行之有效、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奇武器。
口才,簡言之就是說話的才能,是一個人素養、能力和智慧的全麵而綜合的反映,而人之所以被稱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與其他動物有一個最特殊和明顯的區別,那就是人能說話,並能以語言符號作為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高爾基在散文《人》中歌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眼睛裏閃耀著大無畏的思想的光輝,雄偉的力的光輝,這力量能在人們疲憊頹唐的時刻創造神靈,又能在人們精神振奮的時刻把神靈推翻”。人“根據自身的經驗創造科學,每走一步都要把人生裝點得更加美好,就像太陽那樣慷慨地用它的光芒把大地普照——不停地運動,不斷向上,邁步向前”。這裏歌頌的“人”,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是經過抽象的有思想、有創造力的人,是人類智能和勇氣的化身。而使其化身於有形,並形成真正力量的因素之一,就是語言。
良好的口才,不僅是宣傳鼓動的需要,還是傳授知識、增進人際關係的需要。能言善語,讓世界多一些優秀的口才和妙語帶來的笑聲、讚歎聲有什麼不好呢?然而經過一番調查,一位哈佛教授強調說:“現在多數人講話刻板、幹巴、模式化、冗長、沒有風趣,甚至在學曆高的人群中這種現象更突出。我幾乎可以斷定,口語表達能力不足是個普遍性的社會問題。這裏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教育幾乎無一不是集中在書麵表達能力的培養上,普遍輕視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而在現實生活中,謀職、合作、討論、請示彙報、講課、談判、爭論以至打官司,都毫不例外地依賴於口語表達。”
美國著名教育專家卡耐基非常強調口才的重要性。
他說:
“假如你的口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歡你,可以結交好的朋友,可以開辟前程,使你獲得滿意的結果。譬如你是一個律師,你的口才便吸引了一切訴訟的當事人;你是一個店主。你的口才幫助你吸引顧客。”“有許多人,因為他們善於辭令,因此而擢升了職位……有許多人因此而獲得榮譽,獲得了厚利。你不要以為這是小節,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響,是由於說話藝術。”
口才是一個人智慧的反映,是影響一個人事業成功、人際和睦、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是一種可隨身攜帶永不過時的基本能力。所以人不能僅僅滿足於用口說話,而要善於說話,會說話實在是你一生的資本。
智者並不總是沉默
古往今來,人們對說話的態度眾說不一,其中一種在表述語言的最高境界時用了兩個字“沉默”,沉默的境界與中國先哲老子說的“大相無形,大音希聲”有異曲同工之妙。正如佛教“教”人“將嘴掛在牆上”。但我們平常生活中的人,誰能不說話?即便先哲也免不了說話,隻是這時候說,那時候不說,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除了啞巴才不能正常說話,但他也有自己的表達方式。
其實,說話中大有學問。有時想說而不能說;有時想說而不該說;有時想說而不會說;有時想說而不敢說。
古希臘有個寓言把舌頭比做怪物,它能用最美好的詞語來讚譽你,也可以用最惡毒的言辭來詛咒你,它能把螞蟻說成大象,也能把小醜說成國王。
善於說話的人,可以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圖,也能把道理說得清楚、動聽,並使別人樂意接受。有些人善言健談、出口成章,能說出無數金玉良言、絕詞妙句;而有些人卻信口雌黃、搬弄是非,說的都是些廢話、蠢話、無用之話,以致給人留下說話輕浮、行動草率的不良印象。可見,不同的語言會給人留下不同的印象。言語是思想的衣裳,在粗俗和優美的措辭中,展現不同的品格,在不知不覺、有意無意間為別人描繪自己的輪廓和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