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的學問
握手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也是運用最廣泛的交往禮儀,同人見麵時的握手,分別時的握手,兩手一經接觸,所有的思想情感便滲透其中。
這看似簡單的常用的動作,因所要表達感情的微妙變化,背後也隱藏著深厚的學問。
首先,握手要注意起碼的禮節。握手一定要用右手握手,要緊握對方的手,時間一般以1~3秒為宜。當然,過緊地握手,或是隻用手指部分漫不經心地接觸對:
療的手都是不禮貌的。被介紹之後,最好不要立即主動伸手。年輕者、職務低者被介紹給年長者、職務高者時,應根據年長者、職務高者的反應行事,即當年長者、職務高者用點頭致意代替握手時,年輕者、職務低者也應隨之點頭致意。和年輕女性或異國女性握手,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握手時,年輕者對年長者、職務低者對職務高者都應稍稍欠身相握。有時為了表示特別尊敬,可用雙手迎握。
其次,握手要分清對象。男士與女士握手時,一般隻宜輕輕握女士手指部位。男士握手時應脫帽,切忌戴手套握手。握手時雙目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或問好,與多人同時握手時應按順序進行,切忌交叉握手。同外賓握手,應該照顧到對方的風俗習慣,同時又要熱情、友好、大方、不卑不亢。為表示尊重對方,不要戴著手套和他人握手。
最後。握手要把握分寸。在任何情況下拒絕對方主動要求握手的舉動都是無禮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幹淨時,應謝絕握手,同時必須解釋並致歉。握手的力度要因人而異。初次見麵,彼此不大熟悉的人握手,不宜用力。
如雙方是熟人,又是偶爾相見,可適當用力或延長相握時間;不管生熟與否,都不宜用力過大。
握手的作用有很多,如表示友情、誠意、祝願、諒解、合作、期待、鼓勵、歡迎、告別、熱情、充滿信心、達成協議、消除誤會等。
不可忽視姿態
體姿對一個人整體形象的塑造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人的體姿與人的相貌有著同等的重要性,共同顯示出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如果“站沒有站的樣子”“坐沒有坐的樣子”“走沒有走的樣子”,即使相貌再漂亮也會大打折扣。相貌是天生的,而體姿卻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向理想姿態轉變。
1.坐姿
坐姿語就是通過各種坐的姿勢來傳遞信息的語言。
坐姿包括就座和坐定的姿勢。入座時要輕而緩,走到座位前轉身,輕穩地坐下,不應發出嘈雜的聲音。坐下後,上身保持挺直,頭部端正,目光平視前方或交談對象。腰背稍靠椅背,在正式場合,或有尊者在座,不能坐滿座位,兩手掌心向下,疊放在兩腿之上,兩腿自然彎曲,小腿與地麵基本垂直,兩腳平落地麵,兩膝間的距離,男子以鬆開一拳或兩拳為宜,女子則以不鬆開為好。非正式場合,允許坐定後雙腿疊放或斜放,交叉疊放時,力求做到膝部以上並攏。
無論哪一種坐姿。都要自然放鬆,麵帶微笑。在社交場合,不可仰頭靠在座位背上或低著頭注視地麵;身體不可前俯後仰,或歪向一側;雙手不應有多餘的動作;雙腿不宜分開過大,也不要把小腿擱在大腿上,更不要把兩腿直伸開去,或反複不斷抖動。這些都是缺乏教養和傲慢的表現。
2.站姿
站姿語就是通過站立的姿態傳遞信息的語言。從一個人的站姿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狀態,有很多人站立時喜歡用一條腿做支撐,有的人喜歡倚靠在什麼東西上,這些都不是可以在正式場合運用的站姿,讓人感覺鬆懈、不禮貌,我們一定要注意挺身直立,脊背挺直,目光平視,表現出愉悅、自信的感覺。
站立是人們生活、工作及交往中最基本的舉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