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論四季進補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體質強壯之人飲食,在各個季節以季節特點隨髒腑而補之,如春補肝,夏補心,秋補肺,冬補腎;另一種意在扶衰,用於體質虛弱之人,隨各季節髒腑特點用飲食補相克之髒,如春屬肝,克脾,所以春補脾。
今年春天的一個早晨,我在超市看到鮮紅的山楂果很是誘人,就買了一斤帶回家。我想春食酸可促進肝氣的生發,於是午飯前就吃了4~5個山楂。不料飯後就出現腹瀉,當時並未在意,可是到了第二天和第三天,每次午飯後都腹瀉。
經思索,恍然大悟,肝旺必乘脾土,就是說,肝屬木,脾屬土,當木氣補得太旺,土氣就相對較弱,它們間原本正常的相克關係就失去平衡了,病理上就會表現腹瀉。
我的腹瀉是因為吃山楂把肝氣補得太旺了。那就用補脾土來對抗木旺吧,所以,之後連續兩日午飯前都吃了10粒補中益氣丸,病就好了。
古人論四季進補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體質強壯之人飲食,在各個季節以季節特點隨髒腑而補之,如春補肝,夏補心,秋補肺,冬補腎;另一種意在扶衰,用於體質虛弱之人,隨各季節髒腑特點用飲食補相克之髒,如春屬肝,克脾,所以春補脾,平素脾虛的人可吃大棗,甘甜益氣健脾。
中醫的精粹正是辯證的、唯物的、動態的,而有些人因理解欠周到,反用本本主義來駁斥中醫理論不科學,說各家學說其實不統一,其實中醫最體貼個體,講究人本第一,因您和別人不一樣,所以同樣的病每人用藥也不一樣。
飲食多樣化,應指不偏食,五穀雜糧、水陸珍饈都可適當為吾所用,但每頓飯菜忌雜,雜則五味相擾,反增加胃腸不適。而將多樣化的食品分頓食之,五味各得其所,各趨五髒,方可口爽胃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