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家庭急救知識(1)(2 / 3)

聯係完畢後,還應繼續進行緊急處置,仔細觀察病人病情;並為病人人院做好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

搬運病人的方法

搬運轉送病人時,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因地製宜,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搬運工具。在抱扶病人時,救護者的動作要輕巧、敏捷、一致。整個過程應快而穩,避免因搬運而加重病人的病情。

1.擔架搬運法:

擔架的種類:擔架的種類很多,除製式普通擔架外,在救護現場,救護者可根據現場條件臨時製作簡易擔架,如被服擔架、繩絡擔架、門板擔架以及椅式擔架。

搬運方法:

由3~4人合成一組,將病人穩妥地移上擔架。

病人頭部向右,腳朝前,以便於擔架後者隨時觀察病人的變化。

抬擔架者前進應平穩,宜做到前麵的人邁左腳,後麵的人邁右腳。

無論是上坡還是下坡,抬擔架者應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狀態。

2.徒手搬運法:

若急救現場找不到擔架,而且轉運路程較近,病人病情較輕,可采用徒手搬運法,但此法不宜用於病情較重或有骨折、胸部創傷的病人。

常用的徒手搬運法有:單人徒手搬運的如扶持法、抱扶法、背負法,雙人或多人徒手搬運的如拉車式、坐椅式、平抱式等方法。

如果懷疑病人有胸、腰椎骨折,則應采取“特殊”的方式搬運,禁止一人抱胸,一人搬腿的雙人搬抬法,因為這樣搬運易加重脊髓損傷。正確的是由三人配合搬運。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扶住腰部和臀部,另一人扶住伸直和並攏的兩下肢,三人同時行動把病人輕輕“滾”到硬板擔架上。

取仰臥位時,在胸腰部用一個高約10厘米的小墊或衣服墊起。如果懷疑病人頸椎受傷,救護者則需十分小心。向擔架上搬動時,應由3~4人一起搬動,其中一人專管病人的頭部的牽引固定,使頭部始終保持與軀幹部成直線的位置,維持頸部不動。另有兩人托住軀幹,一人托住下肢,將病人平直抬到擔架上,並在病人的頸下放一小枕,頭部左右用軟墊或沙袋固定。

3.機動車搬運法:

用機動車(尤其是救護車)搬運病人比較理想,但受條件限製。途中行車要減少顛簸,保持平穩。一般病人可取仰臥位,胸部受傷病人可用半臥位,顱腦受傷病人應使其頭部偏向一側。救護者應注意觀察病人的呼吸、脈搏等重要體征。

急症病人的體位

一般情況下,病人可取仰臥位。但昏迷病人仰臥時,應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使口腔分泌物及嘔吐物易於流出,防止發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如病人有哮喘、呼吸困難或嚴重的心力衰竭,可讓病人取半臥位:用棉被等物將病人上半身支起,膝下墊一圓枕或疊好的小棉被,防止病人往下滑。

背、腰、臀部有傷口不能平臥及側臥的病人,可取俯臥位:病人俯臥,頭偏向一側,兩臀彎曲放在頭的兩側,腹部及膝下各墊一軟枕,即使病人體位舒適,又不影響呼吸道通暢。

有腹痛或腹部創傷的病人,可屈曲雙腿,以鬆弛腹部肌肉,降低腹壁緊張度。

四肢出血者,應將傷肢墊高,高於心髒水平。

為病人保暖法

1.保暖的意義:

給急症病人,尤其是重症病人保暖,既可維持其體溫正常,不致因重病所致的全身抵抗力下降引起發熱,使其情緒鎮定,安靜休息,又可減少病人在各種挪動、搬動。轉移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震動。

2.具體措施:

如果病人衣服受濕,應盡早將濕衣服脫掉,為其換上幹淨的衣服。

可用毛毯、毛巾或其他保暖物品包蓋病人身體,尤其是在氣溫寒冷時更應如此。

如條件有限,應盡可能地利用一切物品進行保溫,麻袋、紙張、稻草等都可起此作用。

要注意給病人身下鋪好保暖物。

必要時,可使燃水袋、電熱毯等進行保暖,但要注意防止病人皮膚燙傷。

保暖要適宜,不應過之,而使病人因受熱而流汗。

疏通氣道法

疏通氣道可解除病人的呼吸道阻塞,便於實施人工呼吸,是搶救意知消失和呼吸停止病人的首要措施。

1.解除舌下墜法:

呼吸停止的病人,常因下頜下移而使舌根向後墜落,堵塞氣道。救護者應將病人的頭盡力後仰,仰至病人的口唇能夠張開。由於仰頭後,病人下頜和咽喉間被拉緊,舌根也被連帶上提,而解除氣道堵塞。

如果病人頸部有損傷或年齡偏大,使用上法不能完全解除舌下墜,可采用推頜法:即救護者用雙手抓住並舉起病人的兩則下頜角,使下頜向前推起,下墜的舌根離開咽後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