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嬰兒胸外心髒擠壓術:
救護者將食指和中指頭放於胸骨下段偏上進行擠壓,每分鍾有節奏地向下擠壓120次左右。也可用拇指頭擠壓,另四指並攏放於嬰兒背部。擠壓時胸骨下陷深度1.5~2厘米。
3.學齡前兒童胸外心髒擠壓術:
救護者用一手掌根部壓住病兒胸骨下段,肘關節伸直,有節奏地向下擠壓。胸骨下陷深度2~4厘米。每分鍾100次左右。
4.注意事項;
擠壓,應有節奏、有衝擊力,對準脊柱方向進行。
擠壓時切忌動作粗暴或用力過大,以免造成肋骨骨折甚至肝脾破裂。
按壓後,若觸到股動脈或頸動脈搏動,說明擠壓有效。應同時做人工呼吸。
有嚴重胸部外傷的病人不宜采用此法。
急病與傷害
中暑
中暑是較長時間在高溫或烈日爆曬的環境下生活或工作所導致的急性疾病。它包括三種疾病:熱射病、日射病和熱痙攣,嚴重者可致中暑衰竭。
1.疾病特點:
中暑先兆:病人有全身乏力、大量出汗、口渴、頭暈、胸悶、心慌、眼花、惡心、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高。
熱射病、日射病和熱痙攣的特點:三病除有先兆症狀外,還分別有如下特點(見表2—1):
表2—1日射病、熱射病和熱痙攣的特點
日射病熱射病熱痙攣原因烈日曝曬高溫環境下出汗過多高溫悶熱臉色發紅發青皮膚發熱幹燥潮濕體溫>40℃>40℃比正常稍高脈搏強大強大弱快肌肉痙攣無無有
2.識別方法:
與腦血管疾病相區別:腦血管疾病多見於老年人,病人昏迷或神誌不清在先,發熱在後,並多伴有高血壓和半身不遂或肢體麻痹等病史及體征。
與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相區別:病人體質虛弱,有劇烈的腹瀉,大便鏡檢有白細胞和膿球,大便培養可有痢疾杆菌。
與低血糖昏迷相區別:病人有屢發昏厥史,體溫不增高,血糖含量低於正常,服糖後迅速恢複。
與有機磷農藥中毒相區別:病人有藥物接觸史、流涎、吐瀉、瞳孔縮小,查血可發現血膽堿酯酶活力降低。
3.現場救護:
迅速將病人轉移到通風較好的陰涼處,解開衣扣,讓病人平臥,用冷水毛巾敷其頭部,扇扇。
給病人喝涼鹽開水或其他清涼飲料。
用10~15℃涼水給病人擦身,然後逐步降低水溫,繼續擦浴,並在病人頭部、腋窩、腹股溝等處用冰袋或冰塊冷敷。同時,使用扇子或電風扇,以增加空氣對流。
可給病人服十滴水、人丹等。
刮痧療法十分實用。刮取的部位多選在兩側背、頸部或眉心等處,使局部皮膚變紅。
救護者在給病人進行簡易現場救治時,還應不誤時機地送病人去醫院。
4.注意事項:
在降溫過程中,要注意體溫、血壓、脈搏的變化。病人的肛門溫度在38T時,應暫停降溫。
注意更換冰袋,防止病人凍傷或受涼。
驚厥(抽風)
驚厥或抽風,是一種因腦的病態興奮所引起的全身肌肉抽動。多見於小兒,可引起小兒智力低下、癱瘓等後遺症。高熱、腦膜炎、低鈣血症是引起驚厥的最常見原因。
1.疾病特點:
病人突然意識喪失、憋氣、四肢抽動、兩眼上翻、頭向後仰、麵色青紫,輕者則表現為一側手、足和肢體抽動、或者兩眼斜視或上翻、嘴角和臉部肌肉抽動。
2.現場救護:
鬆解病人衣扣,使其仰臥,頭偏向一側,隨時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內分泌物。用纏有紗布的小木板或竹筷子,插入病人上下臼齒之間,防止咬傷舌、唇。針刺或手掐人中、百會、少商、合穀、十宣等穴位。不要給病人喂水、喂藥,防止其摔傷。
送醫院急救,並同時觀察病人驚厥持續時間、表現、發作次數等。
急性腹痛
腹痛有三種類型:①絞痛:疼痛劇烈,常為陣發性,多見於膽結石、腸梗阻;②鈍痛:能為病人忍受的持續性疼痛,如胃炎、肝炎引起的疼痛;③放射痛,因神經支配的關係,一個髒器疼痛牽涉到其他部位,如肝膽疼痛可放射到右肩。突然而至的腹痛,而且劇烈難忍,往往是病情嚴重的征兆,需急送醫院救治。
1.需送醫院救治的急性腹痛:
疼痛劇烈,病人流冷汗、倒地亂滾,或抱膝屈蹲難以起立,甚至服止痛藥也無濟於事。
腹部發硬或者由於腹肌的緊張而如同一塊硬板樣堅硬。
局部腹痛變成全腹疼痛。
除腹痛外,還有腹脹,可摸到包塊、或者有糞便帶血。
除腹痛外,病人有意識模糊,臉色蒼白、四肢濕冷、脈搏細弱等休克表現。
2.現場救護:
腹痛的病因相當複雜,且病情緊急,故迅速送病人去醫院是最重要的,其次,可為病人做如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