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的爆發
嘉慶十六年(1811年)以後,在林清、李文成、馮克善等主持下,京畿一帶榮華會即白陽教與直、魯、豫等省八卦教的統一工作陸續完成,一個新的秘密宗教天理教形成了。
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準備工作隨即展開。
嘉慶十七年(1812年),林清從於克敬處獲得《三教應劫統觀通書》,解釋書中有“二八子明道”一語,宣稱:“現在姓李的應世,李文成當做人王。”當時河南一帶傳有民謠:“若要紅花開,須待嚴霜來”,李文成遂自稱“嚴霜十八子”,係“李自成轉世”。林清回到大興後,也在京畿一帶利用童謠,製造聲勢:“單等北水師漢帝,大地乾坤隻一傳。”
林清自稱劉姓轉世,名劉真空、劉林,號雙木。漢帝即劉姓,指的就是林清本人。
嘉慶十八年(1813年)八月,林清來到河南道口,說“該明道了”,與李文成、牛亮臣、於克敬等商議起義的日程。林清根據《三教應劫統觀通書》上有:“八月中秋,中秋八月,黃花滿地開放”一語,提出嘉慶十八年(1813年)該閏八月,九月十五日便是第二個中秋,“合該應運”。於是議定於是年九月十五日在直隸、山東、河南三省同時舉事,並決定起義時,一律使用白旗互相識別,以白布裹頭係腰作為部眾標記,以“奉天開道”為明號,以“容易”、“得勝”為暗號,即“河南人說容易,我們說得勝”,並且“私買戰馬,蓄養士卒,鑄造甲仗,頒分旗號”。
當時官府已經偵知牛亮臣率領數百人在滑縣大伾山東坡打造軍械,李文成在謝家莊宣傳鼓動。滑縣知縣強克捷一麵向巡撫高杞報告,請求派兵鎮壓,一麵於九月初二派差役逮捕李文成、牛亮臣等。審訊時李文成堅決不承認實情,被嚴刑拷打,以致“兩股頓爛”,足脛也被夾斷。牛亮臣也被打得“血流遍體”。首領宋元成等見勢不妙,決定把起義時間提前。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初七,5000餘名教徒在宋元成率領下將滑縣縣城一舉攻克,把李文成、牛亮臣等人救出大牢,將知縣強克捷和巡檢劉斌處死。李文成在縣署內“設羽帳”,“帳後樹大纛,書大明天順李真主”。牛亮臣做軍師,宋元成為大元帥,各卦主被封為卦王,各首領90餘人為宮伯、卦伯、先鋒、總管等。接著又攻占了滑縣附近的軍事據點和屯糧要地道口鎮,並包圍俊縣。
在滑縣天理教起義爆發前一天,直隸長垣知縣趙綸率領兵役在與滑縣交界處搜捕“習教之人”,教徒將其包圍並紮傷致死,長垣天理教便就此起義,占領了春亨集。九月初九,定陶的天理教徒二三千人,占據縣城,釋放囚犯,將知縣、典史等官吏處死。九月初十,山東曹縣教首馬朝棟率領數百人闖入縣署,殺死知縣姚國旃,“劫獄開庫”。同日,定陶縣城亦落入起義軍掌握。至此,滑縣、長垣、定陶、曹縣的起義軍已“聯為一氣”。
天理教起義的消息傳到北京後,清軍立即兵分三路,北麵直隸總督溫承惠為欽差大臣,會同河北鎮總兵色克通阿包抄,東麵山東巡撫同興堵截,河南巡撫高杞“緊防西南”。不久,山西大同鎮總兵張績“前往山外扼要處所駐紮”。兩江總督百齡帶兵駐紮徐州,阻斷起義軍逃往江南的道路。九月十七日,陝甘總督那彥成又調任欽差大臣“總統軍務”。固原提督楊遇春也奉命率兵至河南,前來鎮壓的總兵力達2.3萬餘人。
正當清廷大規模圍捕直隸、山東、河南一帶的天理教起義軍的時候,九月十五日,林清指揮京畿一帶的天理教徒,按照預定計劃,打入皇宮,企圖直接奪取最高政權,推翻清廷統治,史稱“癸酉之變”。
由於未能及時收到滑縣等地提前起義的消息,在大興的林清仍按原定計劃準備進行起義。原來打算在宋家莊與桑垡兩處集合100多人,攻擊在燕郊圍場行獵的嘉慶皇帝。後因圍場官兵眾多,恐怕難以得手,決定於九月十五日“祗往京中鬧事,官兵們措手不及,必能得手。我們據了京師,就好說了”。林清在大興縣宋家莊等處對教徒進行組織動員,他對教徒們說:“事成後大家做官,如若不去,就要被天雷打死。”最後,200多人被動員起來,於十四日晚間分散潛入北京城,李蘭、熊五等人扮成小販,把短刀等器械暗藏在柿子筐內,約定十五日清晨到東華門、西華門附近會合。因有人害怕逃跑了,剩下70餘人,分成兩隊。一隊30多人,以陳爽為首,由太監高得財、劉金引路,進東華門;一隊40多人,以陳文魁為首,由太監高泰、高廣福引路,進西華門。太監王福祿、閻進喜居中策應。
司閽官兵很快發覺了進東華門的一支,將宮門關閉,僅有五六個人進入,很快不是被殺死,就是被擒拿。進西華門的一支受到的阻礙不多。他們先攻尚衣監文穎館,奪得門衛的弓箭,聚集在隆宗門強攻。一部分起義者翻牆進入宮中,揮舞寫有“順天保民”與“順天開道”的布旗。
天理教攻打皇宮的時候,嘉慶皇帝正在熱河行宮避暑。從丫髻山起鑾行至白澗行宮,途中,接到皇子寧等人的飛報,得知京城發生事變,大驚失色,匆忙於十六日回到北京,善後事宜還沒處理完,就於次日寫了一份“罪己詔”昭示天下,他在《罪己詔》中稱:在繼承皇位的18年中,兢兢業業,不敢暇豫。此次事變,雖然是突發事件,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因為長期以來大臣們置他的告誡於耳後,玩忽職守,因循不敏,以致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這名為“罪己”,實為開脫。下完罪己詔,他便著手處理善後事宜,處林清等幾位主要首領及內應太監劉得財七人以淩遲極刑,一些可疑的太監或被關押或被放逐。封擊敗起義軍有功的皇子寧為智親王,綿課賞加郡王銜,其餘諸王大臣不同程度地封賞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