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還是貴人的葉赫那拉氏對她是又敬又怕。按照清朝宮中的規矩,妃嬪以下所有女子穿的服裝,都必須是窄袖長袍,不許穿裙子,頭上的發髻要統一梳成橫長式,站時要挺直腰板。待到冊立為妃時,穿著、發型和行動才能稍微自由一些。葉赫那拉氏剛進宮被選為蘭貴人後,為了討皇上喜歡,穿衣打扮超過禮製,頭型很誇張,恰巧被皇後撞到了,皇後就對她說:“拆了,重新梳妝。”大概從這時起,蘭貴人就對皇後有了不滿,隻是她當時地位不及皇後,隻能表麵上偽裝著。葉赫那拉氏是一個非常有心計的女人,她曾經公開說:“剛進宮的時候,宮裏所有的宮女都忌妒我長得漂亮,後來都被我製服了,皇帝非常寵我,等我生了皇子,地位就更加鞏固了。”她誰都可以製服,但她製服不了皇後。清代禁宮內有這樣一種規定:能夠與皇帝同房的妃嬪們都要由皇後決定,到傍晚的時候,由皇後撿出一些寫著妃嬪名號的牌子交給太監呈給皇上,皇帝留下哪個人的牌子,就召哪位妃嬪到皇帝寢宮去伺寢。如果皇帝想到哪個妃嬪宮中去住,必須先由皇後傳諭旨給那個妃嬪,告訴該妃嬪做好接駕的準備,然後皇帝才前往彼處,而且這種諭旨上必須要蓋上皇後的金印。
由此可見,皇後對各個妃嬪的製約是很大的,她不讓你見皇上,你就見不到,而妃嬪不見皇帝的麵,是無出頭之日的。在這些方麵,鈕祜祿氏皇後一向大度處之,從不心懷嫉妒,也不爭風吃醋,是個心地善良的人。葉赫那拉氏看出皇後的心腸比較軟,容易被拉攏,由於她入宮後,在皇後的住處坤寧宮當差,於是就處心積慮地逢迎,皇後逐漸對她有了很大的好感,於是對蘭貴人提供了許多方便,甚至在風流皇帝麵前時常說那拉氏幾句好話。當蘭貴人生了皇子載淳以後,地位開始慢慢地發生了變化,而鈕祜祿氏萬萬也沒能料到,她的這一做法,卻鑄成了大錯。
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大沽,兵進天津,直逼通州,欲進犯北京。鹹豐帶著妻妾和孩子倉皇逃到熱河的行宮。但仍舊沉溺於聲色之中,使他本來就已虛弱的身體越來越壞。第二年,鹹豐病逝。這一年,皇後僅僅二十四歲,葉赫那拉氏也不過二十六歲。
鹹豐死後,僅有六歲的載淳即位。尊皇後為母後皇太後,上徽號為“慈安”,稱慈安太後,尊其生母懿貴妃為聖母皇太後,徽號為“慈禧”,稱慈禧太後。因慈安居信在紫禁城東路的鍾粹宮,故稱“東太後”,慈禧居住在西路的儲秀宮,故稱“西太後”。
賢德勤儉,同治中興
慈安為人寬厚,心地善良,小皇帝載淳雖不是她親生的兒子,但她對載淳的關愛遠遠超過了載淳的生母慈禧,母子二人的感情非常好。在為載淳選後的事情上,慈安更是設身處地為他著想,怕載淳親政以後,年紀太輕,不能勝任繁重的政務,所以需要一位成熟賢淑,識大體而又能動筆墨的皇後輔助。出於這種考慮,她先同載淳商量,征得了他的同意之後,才明確堅持要立阿魯特氏為後。在二人完婚之後,慈安對皇後更是百般照顧,每次來請安時,都熱情相待。後來,在慈禧的挑撥下,皇帝和皇後開始分居,並釀成了悲劇。
在載淳去世後的幾天裏,也正是慈安細心地開導皇後,才使阿魯特氏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氣。
載淳繼位後,由於年紀還小,不能獨立理政,鹹豐臨終前曾命其寵信的王公大臣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額駙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為“讚襄政務大臣”,協助載淳處理一切政務;授予皇後“禦賞”印章,授予皇長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慈禧掌管)。
鹹豐皇帝的原意是讓八大臣和兩宮太後的權力互相製約,顧命大臣擬旨後要請兩位太後蓋上“禦賞”和“同道堂”印章,既不讓輔臣一手遮天,又避免後宮專政。
後來,野心勃勃的慈禧,發動了“辛酉政變”,拉攏慈安一起,兩宮同治,實施垂簾聽政,在此期間,一些日常的事務由慈禧處置,但每遇朝政大事,還是要由慈安太後最後決定。
在以慈安為主的垂簾聽政時期,節儉自愛的風氣很濃,她常以東南太平天國未滅,國家正處在多事之秋為由,駁回一些大臣奏請大興土木重修圓明園的奏折。
當時,北京城內有一個名叫李三的大富豪,有錢有勢力,但是人品很壞。李三勾結廣東商人李光照,與圓明園管理大臣殷德拉上了關係。他們在小皇帝外出遊玩時前往參見,哄騙小皇帝答應重修圓明園。李三與李光照暗自高興,自以為可以大撈一把。為了能取得慈禧太後的同意,李光照用重金賄賂了大太監安德海,安德海開口要價二十萬兩白銀,經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以十萬兩白銀成交。不料李光照行賄的事情被恭親王等大臣知道了,於是上奏給慈安。慈安聽後大怒,立即下令刑部逮李光照入獄。而安德海因慈禧太後關照躲過了一劫,但是重修圓明園之事直到同治皇帝親政前,再也沒有被提起過。
慈安與慈禧密切配合,發揮己長,勵精圖治,在朝內重用奕、文祥、倭仁等重臣,外用一批優秀的漢族將領,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使得同治年間出現了“中興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