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4章 無力回天的囚徒皇帝——清德宗光緒帝(18)(3 / 3)

陳天華(1875~1905年),原名顯宿,字星台,湖南新化人,家庭貧窮,從小就喜歡中西曆史,關心時事政治,“尤喜談平等自由諸說”。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官費留學日本,在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時值日俄兩國爭奪中國東北的激烈時刻。他痛恨清廷腐朽賣國,決心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鬥爭中,積極參加拒俄義勇隊。同年,寫成了《警世鍾》《猛回頭》兩本重要著作。他用通俗流暢的白話文,描述中國被瓜分的慘景,號召人們立即行動起來,同列強、同朝廷作鬥爭。他的《猛回頭》《警世鍾》激動人心,扣人心弦,極富感染力,同鄒容的《革命軍》一樣,被人們爭相傳誦,為宣傳反清革命,促進武昌新軍起義,起了很大的宣傳作用。

孫中山領導興中會在國外繼續進行活動,在華僑中發展組織,宣傳革命,與康有為、梁啟超等改良派作了尖銳的鬥爭。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孫中山發表了《敬告同鄉書》,把革命與保皇的界限嚴格劃分開來,揭露了梁啟超假革命真保皇的麵目,指出革命與保皇根本不同,“革命、保皇二事,決分兩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東西之不能易位”。孫中山旗幟鮮明的革命言論,弄清了是與非,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他還在《中國問題的真解決》

一文中充滿信心地指出:清朝統治“正迅速地走向死亡”“中國現今正處在一次偉大的民族運動的前夕”“全國革命的時機現已成熟”“一旦我們革新中國的偉大目標得以完成,不但在我們的美麗的國家將會出現新紀元的曙光,整個人類也將得以共享更為光明的前景”。

此外,在不斷壯大的宣傳隊伍中十分著名的還有,楊篤生、章士釗、劉光漢、胡漢民、汪精衛、馬君武、馮自由、宋教仁、朱執信、廖仲愷、陶成章、秋瑾,以及秦力山、戢元丞、張繼、吳稚暉、陳去病等。革命宣傳風起雲湧,把更多的愛國誌士推向民主革命的前沿,而革命隊伍的壯大,使革命組織紛紛建立起來。

第四,革命團體的紛紛出現。光緒三十年(1904年)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達到高潮的一年,一年之中就湧現出12個革命團體,遍及江、浙、湘、鄂、皖、閩、贛、川、陝,及雲南、貴州、廣東等十二直省。以華興會、科學補習所和光複會最為有影響。

華興會是湖南民主革命者建立的革命團體。黃興是此組織的主要發起人。黃興(1874~1916年),原名軫,字廑午,競武,號杞園,後改名興,字克強,湖南省善化(今長沙)縣人。早期接受封建教育,在武昌兩湖書院學習期間,開始接觸資產階級社會政治學說,參與了唐才常領導的自立軍起事。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被選派赴日留學,入東京弘文書院師範科。此間受到革命思想影響,轉向革命。他先後參與了《湖北學生界》《遊學譯編》的創辦工作,並參加了“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的活動。第二年夏,他受軍國民教育會委派,回國組織反清革命活動。其後他以長沙明德學堂教員身份為掩護,秘密從事民主革命

的組織、宣傳工作。同年九月十六日,他與章士釗、彭淵恂、劉揆一、宋教仁、柳大任、譚人鳳等20餘人,以慶賀生日為借口,舉行秘密會議,決定成立“華興會”,被推為會長(宋教仁、劉揆一為副會長),為不引起清政府的注意,對外以集股興礦的名義,成立華興公司。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十二月三十日,成立華興會,提出了“驅除韃虜,複興中華”的革命口號,確定了各省響應推翻清廷的總戰略。先後參加者有四五百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春,黃興聯絡會黨首領馬福益,決定利用十月初十慈禧70歲生日那天,五路起事奪取長沙,占領湖南。九月十五日,消息被泄漏,起義失敗,黃興離開上海,不久再赴日本。

光緒三十年(1904年)五月湖北革命誌士劉敬安、張難先發起和創建了革命組織科學補習所。其宗旨是聯絡新軍中的青年知識分子,以“運動軍隊”,擴大革命武裝。該組織建立後,積極響應黃興的長沙起事計劃。同年秋,由於泄漏了在長沙起義的消息,科學補習所受到牽連,隻好停止活動。第二年春,劉敬安等重新組織了革命團體日知會。

另一個重要革命團體光複會由浙江誌士在上海建立。成立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秋末,主要是陶成章、龔寶銓創立,推舉蔡元培為會長。光複會的誓詞是:“光複漢族,還我河山,以身許國,功成身退。”其後,光複會又在日本東京建立分會,數百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