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目擊(2 / 2)

從老趙家出來,侯警官的車開的不算快,在車上又聊起了案情。

侯警官說:“現在最關鍵的是事故發生時間還不能確定準,這個對於查找事故車輛很關鍵。”

張鴻鳴說:“怎麼不能確定呢?肯定是在12點半至你們接到報案這段時間,也就四十多分鍾的範圍,一節課的時間,這範圍不是很小了麼?”

侯警官瞥了他一眼,說:“你以為這是你上課呀?你看,這條路上車來車往,每分鍾就有多少車輛經過?那麼這四十分鍾得有多少輛車來往呢?如果一輛輛追蹤這些車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得多大的工作量呢?恐怕一個月也不夠用吧!”

張鴻鳴被侯衛紅的話問倒了,無言以對。

侯衛紅接著說:“交通逃逸事故破案的關鍵就是速度,如果拖的時間長了,肇事司機就有充分的時間抹除證據,甚至有的會將車轉移到外地,還有的會大修車輛,那樣的話,即使找到肇事車也發現不了相關證據了。”

聽了侯衛紅的話,張鴻鳴也也覺得自己想得太簡單了。是啊,四十分鍾,來來往往的車輛至少得有幾百兩,怎麼去查找呢?所以最好找到案發的準確時間。張鴻鳴他們又一次認識到了破案的困難程度。

侯警官繼續說:“不過,根據按報案人提供的情況,基本可以將案發時間鎖定到這四十分鍾內了,大的時間範圍已經基本確定了。我們再根據他剛才提供的時間上進一步推斷,時間範圍還會縮小。”

“怎麼推斷呢?”眾人問道。

侯衛紅沉思了一會兒說:“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去推斷。一是從我們接到報案的時間開始向回推算。報案的時間是準確的,我們記錄的報案時間是1點10分,這個肯定沒有差錯。減掉案發後至報案的這段時間,就是案發的準確時間了。但是,在案件發生後,因為緊張慌亂等因素,報案人老趙在現場停留了多長時間無法計算。人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記憶是有一定偏差的,有時他認為時間很短,卻可能是很長的時間。再加上他們後來返回到商店報案未果又耽誤了一段時間,老趙回家找手機這段時間,變量就太多了。目前,從這個方向推斷,還不能確定準確時間。”

“喔。那麼另一種推斷就是從老趙午飯後上班的時間開始算起吧?”張鴻鳴說。

侯警官又看了張鴻鳴一眼,說:“對,這是正向推斷。老趙是12點半左右離開家,他每天都是這個時間上班,早已成習慣,所以這個時間應當是比較準確的,也可以適度放寬到12點半前後五分鍾。剛才我們從他家出來,開車的速度和正常的摩托速度差不多,用了10分鍾左右到了事故現場。再加上老趙進入商店買煙的時間,大概五分鍾,這樣案發時間就可以暫時推定在12點40多至13點左右。”

邱虎不禁伸出大拇指,讚許道:“侯警官,真牛啊!”

侯警官淡淡一笑說:“我們天天接觸這類事情,隻是一個簡單推斷罷了,平時你們留心也能這樣推斷。”

有的人時間概念是按月算,有的是按天算,而張鴻鳴做為老師,最多也就是按節算,平時誰也沒有這樣按分甚至按秒算過。通過聽侯警官的這段簡單的推斷,對張鴻鳴產生了很大的觸動,任何結果都是建立在科學判斷的基礎上,他在潛意識裏有了這樣一種概念。

有了一個具體的時間,雖然還不敢說能夠破案,畢竟離真相更近一步了,張鴻鳴他們期望值又升高了一些。

知道了大概的案發時間,接下來該如何做呢?張鴻鳴急切地想知道。

“侯警官,下一步我們做什麼呢?”張鴻鳴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