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自然大吃一驚,忙問:“皇後這是為何?”
長孫皇後鄭重答道:“古人說,隻有君主聖明,大臣才能直言。現在魏征說話如此率直,不正是由於陛下聖明嗎?君明臣直,這是國家和百姓的大喜,我怎能不向陛下道喜呢!”
唐太宗本就是英武之輩,聽了皇後這番話後,立刻醒悟,感慨地說:“多虧皇後及時指點,給我敲響了警鍾,否則險些誤了大事。”事後太宗皇帝不僅不記恨敢於當眾頂撞他的魏征,而且深深地敬佩自己深明大義的妻子。
第二件關於長孫皇後勸諫太宗的事情也與魏征有關。皇帝嫁女兒本來就是喜事,任誰也不會去碰黴頭,偏偏又是魏征惹太宗不高興。
長樂公主,是長孫皇後所生,聰明伶俐,才貌出眾,備受皇後和太宗寵愛。貞觀六年,長樂公主到了出嫁的年齡,太宗決定把長樂公主下嫁給長孫無忌之子長孫衝。由於這雙層關係,在準備嫁妝的時候,太宗命令長樂公主的嫁妝要超過永嘉公主的一倍。永嘉公主是高祖李淵的女兒,也就是李世民的妹妹。其出嫁時正逢唐初百業待興之際,因而嫁妝比較簡樸;長樂公主出嫁時已值貞觀盛世,國力強盛,唐太宗要求增添些嫁妝本不過分。但魏征聽說此事後,仍認為不妥,立刻進宮勸諫太宗說:“從前漢明帝要分封他的兒子,明帝說:‘我的兒子決不能高於先帝的兒子,所以分封的領地隻能是先帝的一半。’現在陛下您的女兒要出嫁,論感情,您和公主是父女關係,更親密。可是論道理,論地位,永嘉公主是高祖之女,長樂公主是不能與永嘉公主相比的。而現在您要使長樂公主的嫁妝超過永嘉公主一倍,恐怕不合倫理啊!”
唐太宗雖然覺得魏征的話很有道理,但是心裏也不舒坦,而且此事因牽涉到長孫皇後,所以沒有當魏征的麵表明態度。回宮後,唐太宗把這件事告訴了長孫皇後,本以為會招致皇後的埋怨,可是長孫皇後聽了不但不怨恨,反而非常欽佩魏征的正直無私和為大唐社稷著想的可貴品質,感慨地說:“妾雖和陛下為結發夫妻,蒙受很多恩惠寵愛,可每次跟陛下談話,總要先察言觀色,不敢輕率冒犯陛下的威嚴。可是魏征能夠引用古今道理來說服皇上控製私人感情,把事情辦理得公正、令人信服,這說明他真是一心為國的大臣啊!何況魏征與陛下隻是君臣關係,卻敢於犯顏直諫,據理力爭,以抑製君主的私情,真是十分難得啊!忠言逆耳利於行,陛下如能多聽魏征的意見,國家就會安寧了。”太宗聽完長孫皇後的一番話,深感皇後說得有道理!也更加深信魏征是為國為民的肱骨良臣。
隨後,長孫皇後又派人帶著四百串銅錢和四百匹絹去魏征府上表示感謝,並傳話說:“很早就聽說魏公為人剛正不阿,今天從您勸說皇帝減少公主嫁妝這件事上,更加清楚了您的品德,希望魏公您永遠保持這種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操,直言進諫的品德不要改變。”魏征聽後,深感長孫皇後賢明,也堅定了他做一個敢於直言進諫的臣子的決心。
在這兩件事情後,太宗皇帝對魏征更加信任和器重。貞觀初期,魏征曾數犯龍顏,前後所諫二百餘事,皆為太宗采納。正如太宗所講:“貞觀以後,盡心於我,獻納忠讜,安國利人,成我今日功業,為天下所稱者,唯魏征而已。”可以說如果沒有長孫皇後保護諫臣、倡導直諫,這種局麵怕是不會出現的。
貞觀之治,長孫皇後“潤物細無聲”之功,和朝堂上的房謀杜斷、魏征直諫、李靖的戰無不克,具有等量齊觀的曆史意義。李世民以他的天縱之資,凝聚著一班文臣武將為大唐帝國的盛世天下而奮鬥不已。長孫皇後把國家置於自己溫暖的包容之下,成為整個貞觀之治背後最閃光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