儉葬昭陵諡“文德”
長孫皇後不僅是一位非常賢德的女人,還是一位非常通達、極富智慧的女人。她懂得自然和天命,對於生命並不貪婪和強求,這說起來似乎容易,但是人皆有貪生惡死的本能,能做到長孫皇後這般的人,怕是寥寥無幾。
長孫皇後氣疾日重,久治不愈,以致臥床不起。在醫藥上費盡了心思,可皇後的病情絲毫不見好轉,太子李承乾沉不住氣了,一天他對皇後說:“母後,醫藥用了這麼多也不見病情稍轉。不如讓兒臣奏明父皇,請求父皇大赦天下,多度人入佛入道,來為母親祈福。”
這種度人皈依佛教和道教,以此來獲得神靈的保佑,使病人痊愈的事情,在當時的社會,有很多皇族都曾經做過,並不是什麼離譜的事情。但是長孫皇後不同意,她忍著病痛,緩緩說道:“生和死,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如果說做善事就會有福,可是我向來也不做惡事。大赦天下是國家的大事,赦令不可輕下。況且這是皇上平素所不為之事,怎麼能為了我一個婦人而亂了國家大法呢!千萬不要去向你的父皇請示!”
長孫皇後的話,於情於理,都讓太子無言以對。世間能有幾人可以在臨終之時問心無愧地說:“我向來也不為惡。”可是太子眼見慈母病重日甚一日,自己卻無能為力,心中難過。於是私下裏把自己的想法和長孫皇後的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房玄齡。房玄齡對長孫皇後愈加的敬重,也希望能為長孫皇後留住一點機會,於是他又把此事奏報給了唐太宗。
唐太宗和大臣們聽後莫不感動,大臣們一致請求太宗大赦天下以修福祛災。可是長孫皇後知道這件事情後,堅決反對,對來探望的太宗說:“大赦天下與勸人入佛入道都是無濟於事的,反而會讓別人認為皇上為了我什麼規矩都可以破壞,這有損皇上的盛名,也不利於以後國事的實施。如果皇上真要這麼做的話,我還不如盡快死去為好!”唐太宗不願失去這位生死與共的賢妻,可是他也十分尊重妻子的意見,最後沒有那樣做。
從貞觀十年(636年)開始,長孫皇後的身體每況愈下。長孫皇後自知時日不多,但她還有很多事情放心不下,那些直言進諫的大臣還需要她的保護,她的孩子們還需要照顧,她的族人還要居安思危,她沒能陪自己最愛的丈夫共同走到生命的盡頭。
於是,趁著有一天精神還好,她派人把太宗請到自己的床邊,向唐太宗囑咐道:“房玄齡侍奉陛下最久,辦事向來小心謹慎,能以國家為重。陛下的大小奇謀秘計他都參與過,卻從來沒有向任何人泄露,實在是忠心耿耿的良臣。像這樣勞苦功高的人,陛下應該重用才是,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虧待他。”
太宗默默地點了點頭。妻子在彌留之際,首先想起的不是親人孩子,不是兒女情長,而是一個因為犯了小錯,被太宗罷官歸家的肱骨良臣。此種情懷,怎能不讓太宗感動。
隨後,皇後喘息一陣又慢慢說道:“妾身家的宗族,因為我嫁給了皇上而富貴起來,他們能做官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功勞和德行,現在卻處於高位,這是很危險的事情。請皇上為了長孫家長遠考慮,切勿讓他們擔當重職要務,就讓他們以外戚的身份拿俸行事就好。這就是對他們的恩惠了。”
接著皇後又說道:“至於我自己,活著無益於人,死了就更不能讓人受連累。千萬不要大修陵墓,隻須因山而葬,不起墳,不用厚重棺槨,以木器陶器陪葬即可,再舉行簡單的葬禮就好。萬不可鋪張浪費。薄葬送終,就是陛下沒有忘了我。”
太宗握著長孫皇後蒼白的手,含淚點頭。
長孫皇後見太宗答應了,臉上微露滿意的笑容,然後繼續說道:“希望陛下能夠一直親君子,遠小人,廣納忠言。重用魏征、房玄齡那樣的忠臣,清除那些諂媚奸佞之徒。盡量少發徭役,不要輕易動兵。我知道陛下是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可是我不能繼續陪您走下去了,我隻願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下能年年五穀豐登,歲歲國泰民安,我死也就瞑目了。不要讓孩子來看我了,他們來了徒增悲痛,也無補於事。”太宗聽完這些話,忍不住淚流滿麵,痛哭失聲。緊緊地握著長孫皇後的手,答應了她的請求。貞觀十年(636年)六月二十一日,長孫皇後病逝於立政殿,享年36歲。五個月後,唐太宗將深愛的妻子下葬於昭陵,諡“文德皇後”。從此可謂史上最賢明的皇帝、皇後陰陽兩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