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竹筠1903年出生於遂溪縣楊柑區忐忑壙村,是廣東湛江地區和廣西欽廉地區最早的女共產黨員、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曾擔任遂溪縣縣委委員兼婦女解放協會主席,南路特委委員兼婦女部長。
鍾竹筠家庭貧苦,父親去逝後,她隨母親到廉江縣安鋪鎮投奔一個親戚,靠貼銀寶、錘瓜子、做炮仔、糊火柴盒等度日。十歲那年,在親友的資助下,她進入安鋪初級小學就讀。她勤奮好學,成績優異,能歌善舞,受人注目。但由於家境貧困,終於輟學,隨母到法帝國主義統治下的廣州灣(現湛江市)投靠她的遠房叔公,替人家洗衣、刷地,做些短工維持生活。1921年秋,北海的一個親戚見她聰慧過人,甚為喜愛,資助她考入北海貞德女子學校。她勤學苦讀,品學兼優,很得師生愛戴。女校長張竹餘對她極為關心,並允許她免費就讀。
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鍾竹筠在遂溪和廣州灣等地,到處宣傳這些革命政策。她詞鋒犀利,思想活躍,連一些花花公子、少爺小姐也為她的口才所傾倒。有一次,一個家裏擁有輪船和洋貨鋪的資本家少爺向她求愛,並且答應給她多少金銀手飾。鍾竹筠聽了,冷笑一聲說:“先生,錢財對你們有如生命,對革命卻如糞土!”
鍾竹筠有自己的追求。在革命工作中,她與當時南路特委領導成員韓盈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她愛慕韓盈的品德才華,於1925年春與韓盈結為伴侶。5月間,鍾竹筠加入了共產黨,成為南路最早的一位女共產黨員。
1925年冬,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南征,討伐竊踞南路的反動軍閥鄧本殷。共產黨和國民黨聯合組成南路特別委員會,隨軍出發,鍾竹筠被任命為特委委員兼婦女部長。年底,革命軍擊潰鄧本殷後,鍾竹筠把出生僅兩個月的孩子,交給伯母撫養。又回到設在高州的南路特委去了。
鍾竹筠經常到梅錄、廉江、茂名、信宜、遂溪等區鄉作社會調查,辦婦女學習班,培養婦女骨幹,建立婦女解放組織。她和黃學增、韓盈等在梅錄成立了一個“血痕劇社”,並參加演出,向群眾宣傳革命。鍾竹筠還發動和教育因生活所迫而陷入火坑的妓女從良,尼姑還俗,反對裹足、束胸、買婢、納妾、買賣婚姻;協助黃學增到信宜作農運、婦運工作。
1926年底,黨組織派鍾竹筠到欽廉一帶開展建黨和其他革命活動。她利用韓盈母親和繼父在東興行醫、開設雜貨店的有利條件,以此作掩護。她通過耐心、艱苦的思想發動,培養革命骨幹,先後吸收了十一名先進分子入黨。1927年春,創建了中共防城縣第一個支部——東興支部。鍾竹筠任支部書記,她還先後組織了防城農民協會、婦女解放協會、工會等革命群眾組織。東興一帶婦女習慣束胸,穿著緊身衣服或是用布帶把胸部束緊,這個習慣嚴重影響女青少年的發育。她向廣大婦女做宣傳,動員她們去掉束胸。一些由於生活所迫、或者其它原因淪為娼妓的婦女,受鴇母的剝削和摧殘,生活非常悲慘。鍾竹筠便發動她們起來與鴇母鬥爭。她還把自己的首飾、衣物賣掉,幫助妓女贖身,先後有二十多名妓女跳出火坑。這些脫離苦海的婦女對鍾竹筠非常感激,後來在鍾竹筠被捕入獄的兩年多時間裏,她們冒著風險,遠程趕到北海給她送物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