鼇拜(1571—1669年),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康熙四大輔政大臣之一,後為康熙擒殺。

吳三桂(1612-1678年),字長白。明崇禎時為總兵,鎮守山海關。 1644年,引清兵入關,及後因鎮壓農民起義和執殺南明桂王有功,被清朝封為平西王,管理雲南貴州地區。1673年,康熙議撤藩,吳三桂聯合尚之信、耿精忠以反清複明為號召起兵反清,史稱三藩之亂,1678年,病死。

噶爾丹(1644-1697年),清準噶爾部首領。兼並衛拉特其餘三部後,勢力強盛;勾結沙俄,製造分裂。1688年,攻襲喀爾喀部,1690年,進擾內蒙古,為清朝政府軍敗於赤峰附近的烏蘭布通,1696年,複被清朝政府軍敗於土拉、克魯倫兩河上源之間的昭莫多。1697年,自殺。

雍正(1678-1735年),名愛新覺羅·胤禛,廟號世宗,康熙第四子。他在政治、經濟上實行了幾項很有影響的改革,如:“攤丁入畝”,結束了中國幾千年征收人頭稅的曆史;在西南等地實行“改土歸流”,加強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控製;在中央設立由皇帝直接控製的軍機處,加強皇帝本人的權威;加大懲治貪官的力度。他勤政務實的13年統治,使“康乾盛世”得以維持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