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言談中,也提及文徵明另一件索筍、寫竹的趣事:
退隱林下的文徵明,不但對藩邸禮物概不收受,即使巡撫、守、令邀宴或有所饋贈,也均予婉謝。唯好友所贈陽羨茶、虎丘茶以及惠山泉,不但欣然領受,且往往親自引火煎烹;而以佳種美筍為贈,似乎是鮮有之事。
前一年二月底三月初,文徵明飽嚐友人所贈新筍,大快朵頤,並自煮白泥茶,仔細品味那縷餘甘之後,搦管先寫了一首南宋文學家楊萬裏(廷秀、誠齋)的“謝唐德明惠筍”詩。然後,再次韻一首,作為對友人的答謝。
“……得珍不向街頭賣,知有清貧老饕在。老夫搘鼎煮白泥,試語肉食誰當奇!飽食晏眠無愧怍,何愁門外黃塵惡!”(注十)
綜觀楊萬裏生平,不但服膺“正心誠意”之學,於奸佞脅迫之際,更有威武不屈的風骨;文徵明藉書萬裏謝惠筍詩並和韻答贈,是否有所寄寓?不得而知。但卻引來友人和韻,以及再次贈筍。文徵明隻好再和一詩,並風趣地在詩序中寫:
“再承饋筍,兼貺高篇,雅意不敢虛辱,再疊前韻,奉往一笑。卒章雲雲,聊用趁韻耳,非真有所覬也。嗬嗬——”(同注十)
這種風雅的遊戲,經過幾次後,一次比一次鮮嫩的珍味,使文徵明嗜此不疲,最後索性以詩索筍:
“自笑孱軀如束玉,胸次能容渭川竹,故應穢去清虛來,不獨見之心眼開。市上非無禁臠賣,此中別有清風在,竹裏禽呼滑滑泥,竹根稚子斑離奇。甘香能使腥鯖怍,乞索莫嫌吾太惡徵明頓首帖上……”(同注十)
本年春二月,徵明畫紫竹一卷(注十一);繪設色紫竹四竿,未落上款。這與前述的謝筍、索筍詩,原屬不相幹的兩件事物;然而,不知何時,卻為好事者,把詩箋截去受信者的名姓,裝裱在紫竹卷的後幅。幸而兩者都落了年款,否則,究竟謝筍以繪竹,或因畫竹而贈筍,將成為永遠的懸案。
六十九歲,文徵明即將進入古稀之齡,緬懷生平,榮辱之念,可謂淡泊如水;得知郭巡按奏請為他建“翰林坊”於德慶橋,以表彰其賢德的時候,心中大感駭異。他自認為不過是一個貧窮潦倒的儒生,大半生的時間,顛躓於場屋。年逾知命,幸蒙恩寵,廁身於士大夫之間。位卑望輕,並難以適應宦途的繁重複雜,才退隱林下;既不想以此邀名,也並不以之為高。
即以蘇州而言,位高望重,有功於社稷、鄉裏的賢士大夫,比比皆是;倘若他貿然接受表彰,以“賢德”居於諸君子之上,實所不願為之事。
文徵明以為,自從祖父文洪、父親文林和叔父文森為宦,街坊父老,莫不為之歡喜讚揚。且世居裏中,值此歲歉民窮,連賦租都難以籌措的時候,倘若因一己榮耀,大興土木,無絲毫蔭庇,卻苛擾閭裏,非僅內心難安,也有違裏中父老當初一番讚喜之意。
經過一再思慮,文徵明決定以年老病倦為由,作書命兒子代陳知府王儀。祈其轉達巡按憲府;以免一旦移文下來,限期督建,再求停止,恐怕已經勢不可能。
王儀字克敬,號肅庵,文安縣人,嘉靖二年進士。當其擢禦史,巡按陝西與河南時,曾不畏權勢,劾輔國將軍裕椋,使裕椋遭致奪爵禁錮的處分。
十二年,王儀出任蘇州知府,極受蘇民愛戴。不意被禁錮的裕椋潛行入都,運用一切權勢關節,誣譖清廉正直的王儀。在蘇州士民的關懷和失望中,王儀奉詔回籍,聽候審理。官司過後,王儀為言官薦起,任江西撫州知府,不久又應蘇民之請,詔許其再度知蘇。
當文徵明把申請免建翰林坊的希望寄托王儀之後,因王儀之耿介性情,在《與郡守肅齋王公書》(注十二)中,除述說所慮各種緣由之外,特別引用《吳郡誌》中的一則掌故,開悟王儀,以求成全他便民的一番誠意。
“……宋蔣堂希魯,以禮部侍郎致仕居吳時,胡文恭公守郡,以其名德,因即所居,表為‘難老坊’。蔣公愀然不樂曰:‘此俚俗歆豔,內不足而假之人以為誇者,何以至於我也!’胡公即為撤去,當時以為美談,迄今傳示方冊。……”
接著,文徵明又以委婉、謙虛兼帶幾分幽默的口吻,申訴所望:
“……某自視於蔣公,無能為役;而明公則今之胡公也,且某素蒙垂愛,其忍以俚俗小人待之哉!某雖非足於內者,然竊欲自附於知分守己之士,以求免於務外為名之愆。惟是憲府崇嚴,無由控訴,欲望明公轉達此情,得賜寢罷,實出至幸也……”
文徵明雖然出於一片謙衝和至誠,但郭巡按表彰賢德之士的初衷,似乎也並未因而動搖,雄偉的翰林坊,終於與德慶橋下的波光船影,相互輝映。
嘉靖十八年四月二十二日,約正午時分,人們忽見一個火球,其大如箕,墮落在郡治前廳的涼棚上。頃刻間,烈焰衝天而起,人聲鼎沸。火因風勢,由前廳延燒到正堂、後廳、架閣,最後,連府庫的東西二廳,也都付之一炬。火起之後,成千上萬的郡民,集聚搶救,卻依舊無法撲滅。災後,一直整建經年,才逐漸恢複府治的原貌。
其中最使文徵明痛心的,莫如儲存府庫中,正德初年所刻《姑蘇誌》(注十三)六十卷的雕板,盡成灰燼。
孝宗弘治末年,由丁憂在籍的吏部左侍郎王鏊主修《姑蘇誌》,一時蘇州俊彥,如文徵明、杜啟(杜瓊之子)、葑門二朱、都穆、祝枝山等,莫不參與其事。及至正德改元,王鏊出山拜相,《姑蘇誌》的修纂工作,幾乎陷於群龍無首。當知府林世遠也接近考滿,行將赴京述職時,眾人愈感光陰緊迫,唯恐因郡守調動,而影響郡誌的進展或存廢。遂紛紛主張迅速付雕,隨刻隨校: